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点击显示栏目

【党建风采】民商法学院党建工作特色材料

  • 发布:2022年10月20日
  • 浏览量: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民商法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高校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现将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建立执行有力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坚持集中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学院党委和师生支部按年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师生党员认真学习指定书目材料,精心准备发言提纲,积极开展研讨交流,促进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引导学院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落实党建责任,强化组织领导。根据《西北政法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规程》和《西北政法大学学院党组织工作规程》,修订和完善了学院党政联席会和党委会议事细则并规范执行,保障科学决策学院重大事项,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约束人,努力健全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措施。

三是规范组织生活,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动学院各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持续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复兴伟力”诵读活动等,把党员教育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指导学院民法教研室党支部作为省级样板党支部以“2+N”模式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获得了省教育工委和校党委高度认可。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发展合力。围绕学校2022年度三项经费筹措重点任务,学院党委第一是坚持“全院动员、全面推进、重点发力”的工作思路,领导班子团结凝聚、担当作为,坚持以长项补短板,学院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第二是紧跟学校部署,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广泛凝聚工作合力,层层落实、步步推进;第三是在利用和发挥民商法学科优势服务社会的同时,不仅实现合作共赢收获成果,还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学院的长远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第四是及时修订完善学院奖励激励办法调动全院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动员全员参与。目前,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已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齐抓共管,着力促进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修订完善《民商法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学院领导班子就分管工作领域所负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二是成立学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在师生中开展数次意识形态问题自查自纠工作。

三是成立学院师德失范自查工作组,开展师德失范问题自查,围绕学校教师违规违纪案例和教育部公布的违反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典型案例开展了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对自查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了及时处置。

四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持续加强对学院所属新媒体、网站的舆情监督。将课堂、报告会、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责任、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责任、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防范可能出现的不当言论。

三、立根铸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一是积极探索构建学院“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融入专业课程,使专业课课堂成为教师“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大力宣传我院“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张翔等先进教师,打造民法典宣讲明星教师李康宁、大力支持推广青年教师王丽美、孙政伟读书工作室项目,将教师专业讲授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

是发挥专业优势宣讲《民法典》,提升服务社会成效。积极组建宣讲团队,策划宣讲专题。根据宣讲对象的特点及要求,采用“菜单式”“定制式”模式确定宣讲内容。同时,也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宣传普及《民法典》。我院多名教师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重要媒体为《民法典》积极发声,为《民法典》的宣传普及贡献了重要力量。目前,我院面向社会宣讲民法典合计近400余场。

三是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深化思政教育成效。学院党委成立工作专班,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领导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师生党员带头冲锋、迎难而上。学院党委开展“‘疫’线力量·民商先锋”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共推出专题报道12期,广泛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深化思政教育实效。

四、聚焦合力,推动统战和群团工作焕发新活力

一是坚持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及时更新信息台账,定期开展民族宗教领域风险排查。

二是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学校第三届健身操大赛,教职工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三是切实加强对学院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指导学院团委顺利召开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支持学院团委连续举办第九届准律师大赛,引导学院各级团组织在营造优良学风、活跃校园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供稿:民商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