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做到牢记初心使命必须勇于自我革命

  • 2019年09月29日
  • 经济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勇于自我革命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的政治基因

勇于自我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性质所决定的独特优势。回顾其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从一个小党成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党,并且稳定执政70年,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敢于“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解决自身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批判的”“革命的”理论,不带任何偏见,不迷信任何权威。马克思主义为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自我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优秀品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恒的法则。发展变化既有突变,也有渐变;既有外力推动的作用,也离不开内部矛盾运动。一个政党的成长,必然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同来自外部的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而且还要与来自内部的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革除顽疾,保证肌体健康。这虽然是一个普遍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政党都能认识到并自觉运用这一规律,而中国共产党却是自觉运用这一规律的典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一个政党都可能会犯错误,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但我们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能够在反思错误的基础上,改正错误,纠正偏差,在不断追求真理、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磨炼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以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强基固本,坚持正风肃纪、严惩腐败,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

一个政党能否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关键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只有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才能战胜征途上的重重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影响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特别是要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铲除寄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永葆党的肌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内的一些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往往看得很清楚。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胸怀为民之心,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要不断磨砺党性、提高修养,严格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共产党人良好形象,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转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胜法宝

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但这种特征并不会在任何条件下都自然而然地存在。一方面,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也需要同来自内外的腐朽落后的思想和势力作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各种腐朽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党的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已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但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如何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依然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胜法宝。勇于自我革命,就要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从严管党治党,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党员干部要通过自我反省,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上的污垢,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要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和锤炼自己,努力提高政治判断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执政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驾驭风险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我们党必须继续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斗争,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新闻

  • 【经济日报】王静:如何释放南方地区冰雪经济潜能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一场场精彩比赛不但点燃了冰雪运动的热情,也更好展示出冰雪经济的发展前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提出要求。冰雪经济不仅是我国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而且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核心,融合旅游、运动、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的综合经济体系。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的特点,能够通过产业链延伸,激活装备制造、数字服务等关联产业,在推动增长、调整结构、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各地的发展实践也体现出冰雪经济的广阔前景。在吉林省,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接待游客1.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1%;旅游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长140%。在黑龙江省,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21万人次,同比增长10%。南方地区一些省份也看到了冰雪经济的发展前景,进行积极谋划,聚焦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开展文旅体融合活动。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浙江省、江苏省的雪场数量分别达到23个和22个,分别排全国第11位、13位。从室内滑雪场数量看,长三角地区有15家,居全国第一位。可以说,冰雪经济正在打破由气候、地理形成的天然屏障,“专业运动+大众娱乐”与“北上南进+主客共享”的模式正在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北方地区已经形成“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服务输出”的完整链条,南方地区虽然实现了局部突破,但在实践中还面临不少困难。技术成本较高,人工造雪能耗占雪场运营成本的近50%;产业链条较为脆弱,南方冰雪装备国产化率较低,高端造雪机、压雪车等进口依赖度较高;消费市场还需进一步培育,企业同质化竞争趋势较为明显。从总体上看,冰雪经济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这主要源于自然禀赋的硬约束,北方一些地方年均雪期超140天且积雪稳定性高,南方则更依赖人工造雪。地方文化的软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北方冰雪文化底蕴深厚,但南方消费者对冰雪文化的认知还有待增强。 当前,改变冰雪经济“北强南弱”局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着眼于全方位扩大内需,更好释放消费潜能是一个重要举措。南方地区人口众多,特别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若南方地区冰雪消费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冰雪经济的市场规模会显著扩大,实现以需求增量撬动发展增量。着眼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也要考虑缓解开发强度较高、发展空间收窄的压力。目前北方地区对生态承载方面的约束不断增强,激活南方地区冰雪经济的发展空间可有效推动“北雪南移”,科学进行产业布局。 更好改变冰雪经济“北强南弱”局面,需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多维度创新,使冰雪“冷资源”加速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转化。 一是在技术创新上,以新技术突破自然禀赋约束。无论是构建虚实交互场景,打破物理空间限制,还是研发新技术新材料,降低造雪以及维护成本,都是针对南方气候短板开展科技创新,进而以新技术赋能传统生产要素的过程。需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需要,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加大对节能技术的创新力度。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开发专项技术。 二是在要素保障上,以政策杠杆作用优化要素配置。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满足冰雪经济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可考虑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盘活存量土地,引导建设低碳冰雪场馆,或者允许利用废弃厂房、仓库改建雪场,降低土地成本。 三是在产业发展上,以发展“冰雪+”更好培育产业生态。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通过要素重组激活关联产业潜力,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特别是需在打造“冰雪+康养”等融合业态上下功夫,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技术标准互联互通,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深化区域产业协作,推动要素跨域流动,推动北方地区冰雪资源开发和装备制造优势与南方地区资本和市场优势有效结合。 此外,还需注重培育冰雪消费市场,以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需在丰富冰雪消费产品、优化冰雪消费环境、健全冰雪标准体系等方面有所作为。在北方,“冰城”哈尔滨利用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提振消费,今年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在南方,江苏徐州的主题旅游线路整合冰雪、采摘、美食等元素,推动滑雪从单一运动向度假、休闲融合发展。这些都是实例。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创新冰雪消费模式,整合地方雪场资源,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激活冰雪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经济日报】王静:如何释放南方地区冰雪经济潜能: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505/08/content_313399.html

    2025-05-08
  • 我校举办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主题征文暨学术研讨会

    7月12日下午,由陕西高校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中共西北政法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承办的“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陕西高校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陕西省委党校二级教授、陕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卢飞鹰,西安文理学院教授杨永庚,西北大学教授潘怀平,《党风与廉政》副总编辑马黎出席会议。西北大学等20所高校征文获奖代表、纪检监察机构代表、陕西高校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等参加会议。 刘志彬表示,举办此次主题征文和学术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陕西高校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作为全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宣传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要切实发挥桥梁纽带和组织带动作用,凝聚全省高校党风廉政研究力量,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讨交流研究成果,宣传推介工作经验,为推动全省高校党风廉政和廉洁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西北大学陈理娟,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窦曼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柴继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柯,商洛学院研究生刘晨曦,我校褚宸舸、鲁洋、桂梦美、乔良、张钊远等10位师生交流发言。卢飞鹰和潘怀平作点评。 2024年4月,陕西高校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中共西北政法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举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高校教师、党政干部以及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全省20余所高校的教师、党政干部和学生参加,共征集论文298篇。经专家评审,评选出获奖论文151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理工大学3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供稿:校纪委 撰稿:王恩 审核:康鹏)

    2024-07-15
  • 【经济日报】王静: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现实要求。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产业、投资、贸易、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持续增强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需深刻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明确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的主攻方向。 注重要素协同,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在科技创新上,整合各类优势科教资源,构建研发机构、领军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现代金融领域,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畅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在人力资源方面,推动进一步开放,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建立健全多层次培训体系。 以数字化为牵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是全球经济转型的大势所趋,应重点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数字化发展。积极推进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培育并支持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整合、提升,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企业和行业数字化转型。以生态建构为重点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良性循环的数字化生态,实现生产力水平跨越式提升,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强化安全协同,推动产业开放发展。支持优势企业、相关机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以及国际联合研发与合作创新,提高国际话语权。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横向分工区域化集聚的趋势,加快构建更加稳定、畅通、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构建具有辅助决策、数据共享、通信指挥等功能的应急响应综合平台,在增强产业发展韧性的同时提高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支撑。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经济日报】王静: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305084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