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论党的群众工作——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 2013年09月13日
  •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二、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江泽民:《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1995年6月30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江泽民:《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194页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262页

我们讲政治,离不开人民群众。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是群众观点。

江泽民:1999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71页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最终决定力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所必须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所必须的。

江泽民:2000年8月27日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83—484页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页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1年9月26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44页

相关新闻

  •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我校师生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

    2022-12-06
  • 【今日头条】西北政法大学专家观点:中小学“停课不停学”要“一校一策”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侯学华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正常的公共秩序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教育系统如何应对重大疫情对教育秩序的冲击,确保教学秩序,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范畴。在“特殊时期”,教育部出台的“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引发全民“热议”,“网上授课”让中小学教师一片“哀嚎”,直呼一夜之间成为不合格的“网络主播”,中小学生家长也“苦不堪言”,哀叹工作与全职辅导教师的“角色冲突”、力不从心。政策执行效果如此不堪,不得不让人反思,究竟是教育部出台“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出了问题,还是政策执行过程出了问题? 一、“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初衷与原则没错 “停课不停学”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指导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教学秩序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指导价值,执行者只需按图索骥,因地制宜,亦步亦趋便可实现公共政策目的,实现公共政策的原始价值。因为,公共政策的产生是政治系统运行过程的最终结果,其目的是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后方案,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行动的权威规划或行动方案。 “停课不停学”是适用于全国教育系统的特定政策,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工作的权威性指导意见。其出发点是确保全国教育秩序持续稳定,不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而导致教育事业停滞,也不能因为“推迟开学”而延误学生学习,确保“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那么,教学过程如何开展呢?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是“一省一策”“一校一策”。而且,教育部明确指出,网上学习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授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公共政策是恰适的,因为政策涉及到的学校既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也包括职业中专和普通高校,而且,涉及到的课程也不仅仅是语数英、数理化,还包括音体美等专业技能课程。教育部制定政策的初衷是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秩序持续、稳定,但无法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不过,教育部也明确提出了指导原则和保障措施:免费开放各类在线精品课程,没有必要强迫教师自己录课,或者必须在线直播。因此,“停课不停学”作为公共政策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学习的指导文件,而是应对疫情的一项临时应急措施,是指导性的政策,而非强制性的政策,因此,教育部多次声明,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二、“停课不停学”的政策缘何在执行过程中怨声鼎沸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实行效果差强人意,中小学教学秩序在教师、家长的吐槽中基本稳定了,保证了如期“开学”,但是,家长、教师吐槽形成的舆论也集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误读了教育部政策,曲解了“不停学”的内涵,以“网课”代替“网络教学”,片面将完成计划课程教学任务理解为“不停学”的全部内容;二是以“全民网课”的代替了“教师不停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失控,动效果差,学习效率低,具有典型的“形式主义”特征;三是将专业教学的部分责任转嫁给家长,加重了家长负担,在“网络授课”过程中,家长全程参与、监督、协助、课下辅导,成为“一对一”教学的专职教辅人员,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四是网络教学设施投入不足,既有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公办教育资源与社会办学力量融合不够,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法确保“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效果。 总体来看,导致这些问题的诱因有三个: 首先,各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误读了“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内涵,犯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常见错误。其表现是层层转发通知,不消化,不变通,看似“原汁原味”,却犯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通知落实通知”的形式主义错误,忽略了“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本质要求。 其次,政策执行主体淡化了教育、教学的专业性、特殊性和长期性特征,缺乏对“不停学”“不停教”政策的细化和执行细节的深入研究,具有“外行指导内化”的典型特征。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从业人员都受过特定的专业训练,即使“网课”“网络教学”“课堂教学”也有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适用范围,绝非一纸公文、一哄而上,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若把“停课不停学”等同于“网络教学”,几天之内从农村到城市学校实现“网课全覆盖”,其实质是基础教育的“大跃进”,漠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无视网络教学客观条件,这是对公共政策的错误执行,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基础教育市场化倾向严重。中小学生家长普遍患有“升学焦虑症”,早已习惯“唯成绩”论教育成败,社会办学机构乘虚而入,以商业营销方式推送“网课”。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作为,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对“学生如何学”“教师怎么教”“家长如何做”没有分类、细化指导,直接促成了“全民上网课”的教育怪象。当然,学校是“全民上网课”的直接执行者,在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的命令时唯命是从,不搞变通,仓促要求教师录课、直播。再加上社会教育机构“免费试听”的营销轰炸,让所有家长误以为上网课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即使有异议也敢怒不敢言,被迫督促孩子上网课。一时间,“停课不停学”等同于把课堂教学直接搬到了互联网,“上网课”“看直播”不仅劳民伤财,也让教师、家长苦不堪言,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落实好“停课不停学”政策的五点建议 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特殊背景下,“停课不停学”有其公共政策的特定内涵,必须立足“特殊时期”不能集中授课这一客观现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科学组织,确保教育过程完整、效果显著,而不是片面地以“网课”形式代替“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简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家长和学生必须通过正确理解“不停学”的真实内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和现有教学资源,选择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适当丰富“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互动、衔接,又要确保教学质量。这是关系到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过程创新的复杂系统过程,不可等闲视之。基于此,特建议如下: 一是要将教育教学政策制定主体与教学实施主体分开,明确教学实施主体在政策落地落实落细的权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政策制定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省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是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的执行主体,负责监督、检查政策落实、执行的效果,可根据各自管辖权限制定推进政策落地的保障性配套措施,重在研究“一地”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出台适合本地管辖权之下的政策,而非简单地抄转文件,一发了之。 二是要明确专业教师在组织、实施专业教学的自主性,不宜强制开设“线上直播”,整齐划一“签到打卡”。学校和专业课教师是新冠肺炎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教学的自主权下放,主动承担政策制定与教学资源的统筹协调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充分尊重上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赋予其更多的教学改革自主权,允许其自主选择教学形式,在完成既定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自由组织教学活动,而非命令其接受“网课”“录课”或被迫“线上直播”。 三是以“停课”为契机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僵化的中小学教学“考核模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加素质教育、国情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防控新冠肺炎校园传播期间,“停课不停学”政策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原始公平的起点,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家长通过家庭教育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以兴趣教学补充课程教学,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代替死记硬背的灌输,通过比较学习改变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停课”可以给教师思考、研究教学改革的空间,增加师生“一对一”的教学互动时间,提高个性化辅导的效果,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学校利用“停课”时间探索“一校一策”的创新改革,组织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挖掘每个教师的潜力,激发教师教学改革创新活力,探索素质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新形式、新办法。 四是以“一地一策”政策落地为改革契机,以县(区)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心,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基础教育管理创新体制。基础教育行政化的弊病体现在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手段单一,国情、省情、市情教育缺失,公民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本质上是“一地一策”,赋予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自主改革创新的权力,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有效统筹辖区教育资源建立优质教学资源数据库,利用县级网络教学平台,设定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和目标,推动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五是落实“一校一策”,不搞“一刀切”,积极推动学校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发挥组织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是基础教育教学的组织单位,也是教学改革实验场,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一校一策”实质上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以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控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开展教学活动,达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应科学调研,充分准备,盘活校内外资源,确保“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落地生根,通过切合实际的改革创新,提高“一校一策”的教学质量。 总之,“停课不停学”是导向性公共政策,其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可一哄而上,一蹴而就。避免其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的关键在于吃透政策的精神与内涵,建立起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运行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具体组织实施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吸纳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避免“一刀切”的行政强制和签到打卡式的形式,才能将“停课不停学”的政策贯彻落实好,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的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行为规范和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 侯学华(1974-),山东日照人,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西北政法大学校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网络政治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民主协商与陕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责编:陕西法制网 郑黎波

    2020-02-19
  • 新华社评论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根本要求就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力量,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回顾党的95年奋斗历程,一个深刻启示就是,我们党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才能带领广大人民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千军万马,看统帅指挥;攻坚克难,听统一号令。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党同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新长征路上阔步前行。       ·新华社评论员:以更大力度管党治党——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点击查看专题

    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