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座谈会

  • 2017年10月24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0月23日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座谈会在我校雁塔校区研究生综合大楼刑事法基地报告厅召开。校长杨宗科教授,法理、法史、宪法学科相关专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全体成员以及科研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王政勋教授主持。

座谈会上,杨宗科就十九大关于法治建设新思想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论断,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重要指导,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五个方面的重大创新:一是指导思想重大创新。十九大确定了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基础。二是法治建设领导体制重大创新。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贵在“全面”。三是法治建设目标任务的重大创新。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体现了“一体建设”的目标体系、路线图,对于法治建设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四是完善宪法制度有重大创新。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等,凸显了党中央对宪法的重视,对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维护法治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五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机制有重大创新。报告提出:“制定国家监督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推动“两规”措施法治化,是事关所有党员干部切身权益的重大法治举措。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汪世荣教授结合十九大报告的学习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他谈到十九大报告中对自治制度是从两方面进行阐释: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四大根本政治制度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与自治制度密切关联。他还就报告中有关民族区域制度蕴含地方政治制度的内容,基层自治制度是一项社会制度等论述以及对乡村治理体系的理解谈了自己的认识并作了进一步解读。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松教授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表明了我们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艰巨性、深刻性的认识,也表明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学习十九大报告,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关注和解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问题。

此外,王健、王政勋、王周户、闫晓君等专家学者,《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食品安全犯罪问题研究》《国际法前沿问题理论创新研究》《司法惯例与诉讼法治现代化研究》《基层司法与现代社会治理研究》《党内法规研究》《兵团与新疆社会稳定发展法律问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重大国际法问题研究》《地方不良资产管理法律问题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法律问题研究》《法典化时代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制》等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及成员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分别结合自身专业和团队研究方向谈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认识和体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及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论述都是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刻解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宗科在总结讲话中就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对十九大报告进行深度剖析,将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贯彻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二是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学习和领会,做好相关的科研立项。通过设计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等方式,督促学生将十九大会议精神学透学好。积极办好明德法学博士论坛,达到涵养学风、重视学术的目的,积极培养德法兼修的大学生。三是各学科的学术创新团队,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学术团队的研究方向,积极推进我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和治理创新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