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学院2003届毕业生边防干警张钧勇斗歹徒受表彰

  • 2006年04月03日
  • 湛江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来源:湛江日报 记者 汪良波等

边防干警张钧冒死斗歹徒
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湛江日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1月14日,三名歹徒持枪到广东省湛江市吴川王村港镇金龙网吧抢劫,广东湛江边防支队干警张钧,挺身而出冒死托起歹徒的枪杆,用鲜血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国华,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何成华获悉此事后,当即指示:第一,医院要全力抢救;第二,要组织警力全方位侦查,加紧缉拿凶手。同时,罗国华等还委托吴川市和湛江边防支队的领导到医院看望了张钧,并给他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目前,张钧的病情稳定。
  1月14日2时20分,三名歹徒开着一辆摩托车来到吴川王村港镇金龙网吧。他们拿着大刀等凶器威胁网吧的工作人员。这时,换岗回家途中的张钧闻讯冲进去,他跨步上前用手托起歹徒的枪杆,歹徒企图挣脱他,张钧死死地握住歹徒的双手,与歹徒扭打起来。他与歹徒从柜台扭打到网吧里面的通道,歹徒用枪对着张钧,张钧再次用力将歹徒的枪托起,歹徒的枪“砰”的一声响了。站在门口持枪的歹徒和手里拿着大刀的歹徒急忙冲了上来,歹徒挥起大刀朝张钧的头部和手臂连砍五刀,张钧倒在血泊中,歹徒见状惊慌逃走,张钧被附近群众用摩托车送到当地医院抢救。
  张钧是广西田林县人,2003年西北政法学院毕业后响应号召,入警到广东湛江边防支队吴川大队王村港边防派出所当干警。


1月16日,湛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国华和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何成华一行前往吴川,亲切慰问了在勇斗歹徒中英勇受伤的湛江边防支队吴川大队王村港边防派出所干警张钧。罗国华高度肯定了张钧不畏危险、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英勇行为,并要求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尽早破案。

湛江日报关于张钧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徐少华批示张钧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

  湛江日报关于张钧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3月31日,市委书记徐少华作了批示:张钧同志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危险关头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保卫人民群众;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奋发有为;日常生活中,亲民爱民为民。可以说是新时期人民警察的好榜样,年青知识分子的好典型,其事迹也是在全社会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湛江日报在1月17日刊发张钧英雄事迹的消息之后,3月27日,湛江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张钧的长篇通讯《百姓身边的守护神》,从危险关头、本职岗位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反映了一位边防警察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市民纷纷来电来函,畅谈感想,其他媒体也进行了跟进采访,国内上百家网站进行了报道。3月29日,张钧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公安局举行(本报在3月30日作了详尽的追踪报道),10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国华,副市长、公安局长何成华还专程接见了报告团6名成员,要求全市政法干警向张钧同志学习,并落实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当排头兵实践活动、推进各项公安政法工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上来,为和谐湛江贡献力量。

百姓身边的守护神
记王村港边防所入警大学生张钧


张钧经常深入辖区村庄,与村民亲切交谈,亲如一家人。 汪良波 摄

  记者 汪良波 通讯员 马云龙 王明波

  他管片时间很短,却是片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他入伍时间不长,却是所里办案的顶梁柱;他办案经验不多,却是辖区罪犯的大克星。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践行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他用自己的赤诚和执著,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英雄乐章!他就是湛江市公安边防支队王村港边防派出所入警大学生张钧。

  生死之间的真英雄

  今年1月14日凌晨,乡村的小镇已是万籁俱寂。王村港边防派出所所长邱英亮带着干警张钧、龚夫秋和往日一样开始到镇上巡逻。
  当来到昌洒路一网吧时,由于连日的奔波和劳累,张钧的肚子又闹“意见”了,他便摸黑走进了网吧后院的洗手间。此时,网吧外突然响起摩托车急促的刹车声,从一辆摩托车上下来3名二十岁左右的男青年,网吧工作人员一抬头,只见一瘦一矮两名歹徒用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的脑袋,一把半米长的大砍刀已经架在他的脖子上,另外一个高个子手中还拿着一把长铳枪看守着网吧大门。矮个歹徒手持砍刀恶狠狠地说:“抢劫!老实点,把抽屉打开,不然砍死你!”
  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一声大喊:“住手!我是边防警察,不许动!”猛然看到冲出来个穿军装的干警,歹徒一时反应不及,都被震住了。当他们看见只有张钧一个人时,又立刻嚣张起来。
  矮个用刀指向张钧说:“少管闲事,不然连你一起砍!”见张钧毫不畏惧,被抓住右手的瘦歹徒急了,突然他把枪口一转,对准张钧扳动了枪机。乌黑的枪口喷出一道桔红色的火焰,张钧浑身一抖,鲜血一下子就从后脑勺涌了出来。可是张钧还是紧紧抓住歹徒的手不放,两人在网吧的过道上扭打在一起。见始终无法挣脱,瘦子再次用力把枪口瞄向张钧,张钧一边用力往上推,一边大声叫喊:“大家快趴下!”第二枪又响了,张钧头一歪,一梭霰弹擦着耳朵射向了墙壁,张钧躲过了第二枪,顺势一个侧摔就将瘦子按倒在地。看到同伙被制服,另外两名歹徒也冲了上来,残忍地挥起砍刀向张钧的头上狠狠砍去,持刀歹徒见张钧仍不松手,又残忍地朝张钧紧抓持枪歹徒的右手砍去……“决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跑了!”张钧步履蹒跚地朝歹徒追去……在他身后,留下了一条19.8米长的血路。
  闻讯赶到的战友紧急把张钧送到王村港医院抢救,由于伤势严重,医生立即转送吴川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张钧已经因为流血过多血压降为“0”,人也处于休克状态,情况万分危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张钧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据医生介绍,张钧头部被砍了6刀,右手1刀,最长的伤口有15公分,头部伤口纵横交错,颅骨多处呈线形骨折,全身缝了100多针。
  张钧英勇负伤的消息传出后,医院里的病人、医生、护士,还有闻讯而来的群众自发来到张钧病床前,慰问英雄。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国华,湛江市公安边防支队、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等领导也先后到医院看望了他。正在湛江检查工作的公安部边防局后勤部部长吴建森将军,称赞张钧“树立了新时期边防部队的新形象,是边防部队的骄傲。”

  罪犯眼中的大克星

  熟悉张钧的人都知道,他此次的英勇壮举决非偶然。去年4月23日,王村港镇有一名莽汉,因为一点小事就杀死了一个八旬老人,之后他一手拿一把杀猪刀,一手拿一根铁棍,冲到大街上见人就砍,几个躲慢点的人都被砍伤了。张钧和几个战友赶到现场,面对还在滴血的杀人凶器和几乎疯狂的歹徒,他勇敢地冲上去,将持刀歹徒按到,在战友的协助下将其生擒,避免了无辜群众受到伤害。
  张钧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向往,2003年7月,西北政法学院毕业的他主动放弃了到地方法院和海关工作的机会应征入伍,来到了广东边防,开始了光荣而又艰苦的军旅生涯。2004年1月16日,张钧顺利完成入伍集训,分配到了湛江公安边防支队王村港边防派出所,负责刑侦工作。张钧刚到派出所时,所里还是租用民房作为办公、住宿场所,条件十分艰苦,两个人合住一间不足5个平方的小房间。在所领导邱英亮、黄延华及战友的帮助下,他很快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白天他和大家一起下辖区进村户访群众办案子;晚上,除了所里有行动任务外,他一头扎进业务书籍中,从最基本的公安边防业务学起。办案中为了核实一个细节、规范一份法律文书,他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辖区41个自然村和吴川市公安局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张钧就成了所里的业务骨干。为了克服执勤时的语言障碍,张钧口袋里总揣着支队编写的《雷州话三百句》和《广州话讲你知》两本小册子,走到哪学到哪,碰到不明白的就反复问战友或村干部,半年以后,他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土白话”了。
  艰苦细致的刑侦工作,使张钧养成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耐心和细心。2004年8月,昌洒村黄姓村民报案称其12岁的女儿失踪。经过深入排查,一名群众向张钧反映,失踪小女孩上午曾经坐过茂名市电白县“摩托佬”李某的车。张钧了解到,李某是个“刑释人员”,释放后在王村港一带以摩托车搭客为生,经常干些违法事,并且与黄某一家比较熟悉。但在讯问时,李某拒不承认与小女孩失踪案有关,工作一时陷入僵局。张钧考虑到李某与其母亲感情比较好,就提出请他母亲帮助做工作,并利用亲情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李某刚开始只说把小女孩拐卖到了电白县南海镇,可张钧他们调查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张钧申请再次对李某家进行了搜查,结果在一堆凌乱的衣服中发现一条裤子上有一丝血迹。经过检验,证实该血型与失踪小女孩血型一致。铁证面前,李某终于交待了他将小女孩诱骗至果园中实施强奸并将其残忍杀害的犯罪事实。为了侦破这起案子,张钧连续一个星期熬通宵加班,饿了啃个面包,累了趴在桌子上打个盹,整整瘦了8斤。
  由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虽然入警时间不长,但张钧却迅速成为领导放心、地方公安机关称道的办案能手。翻开王村港边防派出所的卷宗可以看到,2004年至今,张钧共主办各类案件35宗,协办13宗,破39宗,破案率高达81.2%。

  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张钧不但对工作满怀热情,对群众也充满了感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基层派出所工作对象主要是老百姓,对群众没感情,工作怎能做得好?张钧说得到,做得到,无论是在处理纠纷,或是规劝浪子回头,或是帮助特困群众,他都倾注了自己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真心换民心,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碌西村两家姓林的村民,几十年的老邻居了,关系一直很好。但在1998年两家盖房时,却因一条1米宽的过道产生了纠纷,双方互不相让,一闹就是8年。村委会换了几届,村干部也换了几茬,但两家的纠纷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去年7月,两家的矛盾再一次激化,双方全家大小操刀的操刀,拿棍的拿棍,眼看就要打起来。邻居报了警,张钧及时赶来制止了斗殴。为了将问题彻底解决,此后的几天,张钧出这家、进那家,不厌其烦地从中调解,最终使两家心平气和地坐在了一起,通过协商解决了纠纷,双方互退50厘米,并在各自的土地上建起了新房。新房建好后,两家不仅互送了贺礼,还互请了喜酒。
  张钧全力帮助那些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吉秀塘村的崔某某,前几年做生意发了财,不仅买了车,而且在湛江市区买了房,过上了让乡亲们羡慕的城里人生活。可没多久,崔某某染上了吸毒的毛病,多年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吸光了,最后连车子、房子也卖了,一家人又回到村里,靠几分田维持生活。妻子本以为丈夫回到乡下能慢慢把毒戒掉,可一次次的复吸伤透了她的心,绝望之下,带着孩子跑回了娘家,再也不肯回来。张钧了解情况后,想帮崔某某一把。张钧几次找崔某某都吃了“闭门羹”,但张钧没有放弃,再次托人表明诚意。头一回见面,张钧并没劝他戒毒,也没说毒品的事,只是跟他东拉西扯唠家常,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了。2004年,按村里的习俗,全村人要聚在一起吃年例饭,张钧受邀和乡亲们一起过节。见崔某某没来,就特意上门将他拉来。看到别人一家老小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崔某某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直不说话。张钧见时机成熟,便说起戒毒的事。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说得崔某某失声痛哭,当着全村人的面发誓说:自从我吸毒以来,大家被我伤透了心,张钧对我这么好,如果我再不戒毒,我就不是人!这话让不少乡亲们都掉下了眼泪。果然,崔某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碰毒品。为了帮他一家人早日团聚,张钧和所里的同志在阳江给他找了一份开车的活,帮他把老婆孩子也接到了一起,一家三口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派出所的战友和辖区群众都说张钧的心很软,见不得老百姓受苦受难。他经常深入到一些五保户和特困家庭中,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碌西的林应波,家里非常穷,40多岁才娶到老婆,婚后生了一儿两女,原本就紧巴的日子更加艰难。2002年,林应波又患了中风,一病不起,常年瘫痪在床。张钧得知了林家的情况后,就主动和林家接起了对子。每次到村里,张钧都要时不时送来些一些衣服和米面。因为林应波和爱人一直没有办结婚证,三个小孩出生后一直都无法落户。张钧主动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想法设法为孩子们解决户口。眼看孩子们一个个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可因为穷,没钱上学,都呆在家里。张钧又主动与村里联系,为孩子们争取免费入学,圆了孩子们的读书梦。
  张钧还充分利用大学的法律专业知识,主动担任了王村港中学、新梅小学等四所中小学校的法制辅导员,深入到校园、乡村,为师生、百姓讲解法律常识,宣传治安防范、“黄赌毒”的危害和青少年预防犯罪等问题,以增强师生、群众的法律和自我防范意识。
  群众心中有杆秤,谁好谁坏分得清。张钧,这个边防部队的入警大学生,平常时刻默默奉献,爱民助民;危难时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面对枪口和穷凶极恶的歹徒,毫无畏惧,挺身而出,用鲜血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王村港这个偏僻的乡镇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无愧于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他是百姓身边的守护神。

相关新闻

  • 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举办

    3月19日,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广场举办。招聘会吸引了省内外190余家用人单位热情参与,带来34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律所、企业法务、司法机构、科研院校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学子打开通往职场的大门,我校、联盟高校以及省内其他高校共3000余名毕业生前来求职。 招聘会现场热闹非凡,毕业生们手持精心制作的简历,在各个展位间穿梭,积极与用人单位代表沟通,仔细询问招聘要求、薪资福利、晋升渠道等关键信息。校友单位展位前人气高涨,排起长队,凭借对母校的了解与归属感,与毕业生们交流更为顺畅。校友们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他们成长。 为了让毕业生求职更顺利,学校在招聘会现场设立特色咨询服务点。专业老师和工作人员为毕业生详细解读就业政策,提供劳动法律咨询、简历优化建议,同时开展考公考编、征兵、留学、西部计划等咨询服务,从多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学校安排大量志愿者协助企业布置展位、引导学生应聘,保障招聘会高效有序进行。​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副校长孙昊亮、赵全宇来到招聘会现场,对前来招聘的单位表示欢迎与感谢,走访各个展位,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毕业生亲切交流,询问求职进展情况,为毕业生加油鼓劲。学校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与各学院相关负责人、毕业生辅导员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推进校企合作,关心毕业生就业去向和意向。 此次招聘会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的良好平台,促进我校与招聘单位的深度交流。学校后续将继续推进“招聘+宣讲”“走出去+引进来”的就业工作模式,深化校政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持续做好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工作,助力2025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人:徐卓远 审核人:孙静)

    2025-03-20
  • 我校举办陕西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法学类冬季联盟招聘会

    11月27日,陕西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法学类冬季联盟招聘会在我校长安校区举办。来自省内外的15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4300余个。我校、联盟高校以及省内其他高校30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本次招聘会。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来到招聘会现场,对到场企业表示欢迎和感谢,实地走访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学生亲切交谈,关心学生应聘情况和就业意向,为学生就业提供温暖关怀。学校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和辅导员到现场与用人单位洽谈,深度推进校企合作,询问毕业生就业意向,鼓励毕业生积极求职择业。 毕业生在现场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各个企业的招聘需求、薪资待遇、发展路径等信息。 为全面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进一步服务毕业生各类就业需求,学校在招聘会现场设置了特色咨询服务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劳动法律咨询服务、简历指导、考公考编、征兵宣传、留学咨询等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全力护航毕业生就业求职,助力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学校为企业提供便捷招聘服务,安排志愿者协助企业布置展位、引导学生应聘,确保招聘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学校将继续推进“招聘+宣讲”齐步走,“走出去+引进来”齐发力,推进校政企深度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步加强政策宣传、招聘对接、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就业服务,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一路护航。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徐卓远 审核:孙静)

    2024-11-29
  • 职引未来—陕西省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在我校举办

    10月25日,职引未来—陕西省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暨西北政法大学专场招聘会在我校长安校区举办,活动由我校与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举办。 我校校长范九利,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介绍指导工作部部长朱英杰,西安市长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邢顺耀、副局长张卫萍到场指导。 为给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就业“最后一公里”,学校在招聘会现场设置了特色咨询服务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劳动法律咨询服务、简历指导、公考指导、征兵宣传、留学咨询等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和自身优势,提升求职竞争力。学校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招聘服务,安排志愿者协助企业布置展位、引导学生应聘,确保招聘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本次招聘会共有20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包括重点国有企业、律师事务所、中初教育机构、重点民营企业等知名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涉及法律、经管、金融、贸易、教育、文化传媒、商贸服务、生物科学等10余个行业。双选会气氛热烈,吸引了我校及兄弟高校4300余人参会。 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相关处室负责人,我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及毕业班辅导员参加。 当前,我校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学校将持续以学生为中心,立足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创新就业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徐卓远 图片:张镜淅、唐霁嘉 审核:孙静)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