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 2023年08月31日
  • 研究生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新学期伊始,校长范九利专门对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的研究生教学秩序、学生出勤和教学保障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研工部、研究生院相关负责同志陪同检查。

范九利走进研究生课堂,与师生进行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师生的情况和诉求,他叮嘱任课教师尽职尽责,确保新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学业任务。

开学前两日,我校研究生课堂共开设54个,其中,必修课课堂16个、选修课课堂38个,涉及教师53名、学生1367人次。从检查情况来看,新学期研究生课程教学运行正常有序,任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研究生上课精神饱满,师生们以全新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研究生院将持续开展教学检查和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并积极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确保教学工作平稳运行,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供稿: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胡月琪

相关新闻

  • 【中国网】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团队宝鸡市凤翔区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团队宝鸡市凤翔区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实施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同时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凤翔泥塑”这一非遗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型发展,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对凤翔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调研。 一、深入实地走访,探寻泥塑魅力 “匠心传承非遗”团队一行人乘车抵达宝鸡市风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汇合并参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凤翔泥塑的历史脉络、演进发展;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欣赏颜色明丽作品背后创作者的灵感与付出,进一步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凤翔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胡新民先生的作品和他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所做出的艰辛与努力。“文化自信”在团队成员心中油然而生。 第二天“匠心传承非遗”团队一行人来到位于宝鸡凤翔的六营泥塑村,在传承人的介绍下参观并欣赏了传承人的泥塑作品,并学习了泥塑的制作工艺,了解了泥塑的纹饰、造型特点,对凤翔泥塑有了深入认识。九大工艺精益求精,体现了老一辈手工业者的工匠精神;五大颜色合理搭配,可产生饱和、鲜亮、靓丽的审美效果。传承人指出,凤翔泥塑是陕西民众群体智慧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团队成员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取得联系,来到胡深世家工作坊,重点采访了当今代表性传承胡小红,向其请教凤翔泥塑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传承人就团队成员所提出的针对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同时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家族关于凤翔泥塑发展的传承与坚守。胡小红介绍到,在父亲去世后,她通过仿制模拟父亲作品的样式,传承了父亲的创新性创作的同时,也领会到父亲创作的精髓,那就是“倾注自己全部的热爱打磨勾勒”,团队成员受益匪浅。 二、知行合一实践,感受泥塑艺术 实践队员亲身体验泥塑制作过程,学习如何给泥塑描边、绘彩这两步收尾工作。胡老师首先以桌上两个泥塑作品——猴、羊为例,耐心教大家如何控制毛笔笔触描边,笔尖需要跟随既定的样式宛转、起伏,更需要时刻注意其粗细的变化。描边结束后,大家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尝试了给泥塑上色。通过亲自实践,大家对凤翔泥塑工艺有了更为切身的理解,同时加深了对坚持创作、精益求精的老一辈工匠的敬佩之情。 三、匠心助力非遗、坚定文化自信 在实地调研走访的同时,团队成员通过街头访谈、分发问卷等形式,用多元方式全面了解凤翔泥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将结合非遗文化保护现状与调研数据,提出凤翔泥塑在新时代得以推陈出新、创新性转换、创新型发展的新思路。 凤翔泥塑始于周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之一。其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突出了人在其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它所体现出的艺术内涵,反映出关中民间美术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在胡深、胡新明、胡小红等民间工艺大师的带动下,凤翔泥塑在新时期蓬勃发展。现已形成5大类300多个品种,年生产量规模10万件以上的泥塑产业基地。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六营泥塑村正是凤翔泥塑起源与发祥之地。凤翔泥塑是陕西西府地区民众群体智慧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们对凤翔泥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加坚定了要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道路。 “一盏枯灯一毛笔,一柄标尺一把刷”,即使只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匠人们也能铸就无数独一无二的泥塑作品;即使在漫长的岁月中承受孤寂与冷清,将人们也能用热忱浇筑出最浓墨重彩的凤翔文化。新一代青年应该具有时代担当精神,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发展者、守护者。(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团队)

    2023-09-01
  • 新学期开学首日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8月28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孙昊亮等校领导同教务处、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以及学校督导专家深入教学一线,全面检查本科教育教学秩序、教风学风和教学保障情况,与广大师生交流,指导新学期教学工作。 校领导使用新落成的智慧教室可视化平台,利用教室直播系统观看多个课堂的实时教学情况,从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堂秩序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校领导要求,各教学单位引导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持续强化教学质量。 校领导实地检查了教室环境及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仔细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对教务处负责人提出了持续改善教学条件、助力教学质量提高等工作要求。 开学首日,我校共开设课堂366个。其中,必修课课堂306个、选修课课堂60个,涉及教师223名、学生25194人次。各教学单位组织有力,教学秩序良好,师生精神饱满,展现了新学期的良好风貌。 (供稿:教务处)

    2023-08-29
  • 校领导开展新学期走访活动

    8月26日至27日,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等校领导深入职能部门、学院、食堂、宿舍等集中开展走访活动。 走访过程中,校领导认真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汇报,详细询问了新学期的工作准备、学生返校注册、职工到岗、教学安排、后勤保障等情况,并就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做好新学期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性评估、新一轮学位授权申报、平安校园复评复审、人才引进和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出要求。 校领导指出,新学期、新气象、新作为,各单位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学校中心任务,积极主动谋划、推进新学期各项工作;要守牢底线,补齐短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引导,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要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抓好检视问题整改整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将主题教育焕发出的干事创业热情转化为推动新学期工作的强大力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共同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政办、纪委机关、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工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研工部)、人事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走访检查。 (供稿:党政办公室  摄影:党委宣传部)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