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资料收集与整理”课题第一次推进会召开

  • 2024年03月01日
  • 党委宣传部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2月29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资料收集与整理”课题第一次推进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学校校长范九利、副校长马朝琦出席会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范九利代表学校表示,将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希望课题组能够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持续优化课题方案,科学、规范、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确保课题顺利结项。

任惠林对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希望能够加强团队建设,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建设方案,按期拿出高质量成果。

马朝琦从加强研究团队、全方位查找资料、细化编撰分工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课题推进的思路。

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李兵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史馆馆长高见分别介绍了相关合作事宜及课题开展情况。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分工合作、协同攻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使研究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学校校史馆。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审核:燕福民)

相关新闻

  • 【民主与法制时报】打造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学术高地和人才摇篮——专访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

    “胸怀社稷、情系法治、专注安全、长期奋斗。”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舒洪水这样形容他眼中的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西北地区的稳定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以下统称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国家安全、反恐怖主义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之一,扎根祖国西部,紧紧围绕“稳定西北、服务国家安全大局”的目标,长期开展反恐怖主义等国家安全问题研究,走出了一条由反恐领域向国家安全领域拓展的“渐进式”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道路。 舒洪水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始终致力于打造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学术高地和人才摇篮,推动西北地区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安全稳定。 打造“反恐法学特色鲜明的国家安全一级学科” 西北政法大学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积淀,其前身可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37年,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以“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目标的学校,陕北公学应运而生,当时培养人才、保家卫国的办学理念被传承至今。 舒洪水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北政法大学教师就持续关注西北地区发生的恐怖主义活动。为此,该校专门组织一批来自不同民族的专家学者,先后完成多个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部委课题。2006年,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反恐怖主义犯罪研究所”。201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正式实施后,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反恐怖主义法学院。2022年5月,学院正式更名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目前,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特色学科有三个,分别为国家安全法学、反恐怖主义法学和民族法学。”舒洪水告诉记者,“学院依托国安法、反恐法、民族法三个明确的专业方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的国家安全法学专业,打造‘反恐法学特色鲜明的国家安全一级学科’。” 据介绍,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国家安全法学专业是以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求为导向,与法学、宗教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军事学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具有兼容性、交叉性、应用性的新兴专业。该院反恐怖主义法学专业以反恐怖主义法为核心和统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构建的新型交叉学科。该院民族法学专业以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与民族、民族地区及宗教学相关的法律问题,如民族事务、民族问题、宗教的法律治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等。 此外,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还全力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安全法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支持学院教师编写国家安全相关教材。目前,该院教师已参与编纂了《中国国家安全法教程》《中国反恐怖主义法教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研究》《反恐怖与去极端化前沿问题探究》等一系列教材。 培养服务西北的国家安全法治人才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以“注重养成、加厚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为人才培养方针,目前,在国家安全法治教育方面逐渐形成独特优势,已基本完成国家安全学方向本、硕、博三个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除本科阶段开设国家安全法学实验班外,还在硕士阶段招收国家安全法学、反恐怖主义法学、民族法学方向研究生,在博士阶段招收国家安全学与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研究生。 “我们希望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国家安全法治人才。”舒洪水告诉记者,该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本科学生教育培养方案不仅包含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法学专业必修课程,还专门开设了20多门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不断健全学院的国家安全法学课程体系。 此外,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反恐工作和安全法治建设的需求,整合校内外学术力量,拓展同实务部门的合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陕西省委政法委、陕西省公安厅、西安市公安局等单位建立了多个实践实训基地,以深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共培养本科生869名、硕士研究生347名。自2013年该校开始招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研究生以来,其中,国家安全学与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反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方向和民族宗教法律问题研究方向已招收博士研究生84人,毕业25人。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坚持植根西北、服务西北的育人理念,鼓励学生服务西部基层,支援西部建设。学校每年有4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就业。”舒洪水告诉记者,该校国家安全学院的许多毕业生都主动扎根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建功立业,在祖国边疆实现人生价值。 积极构建国家安全法治智库平台 “近年来,我院以更好服务国家安全、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为目标,致力打造西北地区优质国家安全法治智库。”舒洪水说。 目前,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是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培育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单位之一;拥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地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南亚研究中心、省级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心——宗教中国化研究基地等多个优质智库平台。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还获选首批“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 舒洪水表示,为了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以反恐法治、国家安全法治、涉外法治为研究主线,实施“智库标准化管理计划”,构建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的智库评价标准体系,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产出了许多高质量智库成果。 “我院还不断创新对外合作交流机制,鼓励智库平台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实务部门的深层次、实质性交流合作,以研究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舒洪水说,目前,该院教师已成功主持一系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该院承办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长安论坛”已连续举办5届,成为西北政法大学重要学术活动品牌,为促进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搭建了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 舒洪水介绍,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北地区社会稳定为己任,为党委、政府提供咨政服务,已形成了众多高质量的咨政报告。自2016年以来,该院已向国家有关部委、中央有关单位报送研究报告和舆情信息1800余篇。其中,数百篇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用。近三年来,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还为政法、公安和司法等部门,开办国家安全与反恐业务培训班近120次,培训4800余人。 此外,该院研究团队自2017年开始,还每年派教师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题边会,就特殊群体权利保障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不断丰富国家安全法治实践,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民主与法制时报】打造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学术高地和人才摇篮——专访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https://mp.weixin.qq.com/s/ti2lzwe7aL1Ux5EQlsGrwg

    2024-01-26
  • 我校学子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陕西赛区总决赛中荣获佳绩

    2024年1月12日至13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陕西省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常家伶同学荣获高教组成长赛道银奖,经济学院曹译丹同学荣获高教组就业赛道铜奖。 本次总决赛设置学生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两个赛道,每个赛道设高教组和职教组。大赛以“知行‘陕’亮青春,逐梦强国‘西’望”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全省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开赛以来,全省有93所高校35.9万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校赛、省级复赛等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最终成长赛道、就业赛道共200名学生进入省赛总决赛。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大赛,及时响应、广泛宣传动员,从大赛解读、核心能力提升、发展报告撰写、求职简历制作、个体面试与表达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精准培训。学校将持续强化“就业育人”实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不断提升就业与职业发展竞争力,持续提升就业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铁坤 审核:孙静)

    2024-01-17
  •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西北政法大学2023年度发展回眸

    光华流转,岁月织章; 时序更替,乐章日新。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按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勇毅前行的一年。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回眸2023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踔厉奋发、奋楫争先,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坚持强基固本,主题教育开展见行见效 把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配套制订《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安排》等专题方案,形成“1+N”工作布局。 我校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干部读书班 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 我校召开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推进暨警示教育大会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讲授专题党课 校长范九利讲授专题党课 让主题教育“活”起来。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读书班、专题学习班2期,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74场次、实践研学24场次,开展警示教育28场次,校级领导讲授专题党课21场次。 前往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等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邀请“初心的光辉”党史暨延安精神宣讲团来校宣讲,通过营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相融合的学习教育模式,推动主题教育步步走实。 有机融合、一体贯通。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穿始终,把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贯穿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 坚持从严治党,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充分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印发《关于加强学院党委政治功能建设的实施意见》,夯实基层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压实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的领导更加有力。 党建“双创”工作成果颇丰,基层党组织“五个到位”“六个过硬”“七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1个学院获批全省高校第四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学院获批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9个党支部获批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省级—校级”纵向全链条、“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横向全覆盖的党建“双创”建设体系持续有力推进。 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创建“党员先锋岗”、选树“党员示范宿舍”、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先进典型的激励感召、示范引领,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聚力赋能,实干担当作风锤炼有力 紧扣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学校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明确提出“讲政治、勤学习、练内功、勇担当、守规矩、树新风、严纪律、真关爱”等8个方面33 项重点任务,着力纠治“等靠拖绕推”作风顽疾,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要求。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持续推进“清廉校园”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我校召开“三个年”活动、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召开“三个年”活动、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全面推进“首问负责”“接诉即办”“限期办结”等工作机制,及时开通 12345 热线账号。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重点提升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师生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我校举办为期一个半月的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 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召开报告会25场,3000多人次参加培训。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课程思政培训、党建双创培训及纪检、组工、统战、学工、财务等专题培训10余期,通过“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 坚持以本为本,高水平本科教育扎实推进     加速推进学科攻坚。新增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德语+法学”项目获批陕西首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8个项目获批2023年度陕西本科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置3个法学目录外二级学科授权点,开设7个微专业。评选校级优秀教学成果33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6项。 稳步推动内涵式发展。《陕甘宁边区法制史概论》《行政诉讼法学》《网络法(第二版)》3部教材获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秦岭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实务》2门本科课程获批陕西特色线上课程立项。1项成果获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入选为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 我校韩松教授荣获陕西省第四届 “十大法治人物”称号 发挥学科带头人“头雁效应”,积极构建“二三级教授引领、中青年骨干支撑、后备力量跟进”的科研梯队。韩松教授入选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王瀚教授负责的“国际法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李康宁民法典研究与宣讲创新工作室”获批2023年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1位教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5支教师团队在第五届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2位老师获评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2位老师获批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1位老师入选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37人受聘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等校内人才项目,12人受聘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 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工作硕果满枝 加快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出台建设方案,选聘学业导师、成长导师、朋辈导师,推动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全面下沉学生一线,探索形成“一站式集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综合管理模式。 我校代表队在第十二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我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喜获佳绩 不断强化“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学校代表队在第十二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全英文)”中获全国一等奖及“被诉方最佳书状奖”等多个奖项,在第二十一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在第七届“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中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1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硕士研究生袁相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二批“优秀法律实习生”称号。 在革命圣地延安再次唱响《黄河大合唱》 原创红色法治舞台剧《庄严的审判》(2023版) 首演圆满成功 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革命圣地延安再次唱响《黄河大合唱》,自编自导自演原创红色法治舞台剧《庄严的审判》(2023版)引发热议。 坚持凝心铸魂,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普通本科教育类《犯罪学》《行政法学》《综合英语》《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教育类《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与国际保护》等5门课程,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截至目前,学校共获批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我校教师在陕西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中荣获佳绩 在陕西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中,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冯晨光获评思政课程“教学标兵”,刑事法学院汪鹏获评课程思政“教学标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晓花、吕浩然师生团队获评思政课“教学团队能手”。 《打造“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特色鲜明均衡发展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学科师资队伍》获批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示范高校项目,《构建“4+N”法学实践协同育人“大思政课”模式》获批陕西省“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建设项目。《大力实施“三大工程”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项目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校史故事舞台剧《大树下的课堂》获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立项。 坚持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中国法律史学会2023年年会在我校举办 《法律科学》创刊40周年暨法学期刊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新时代背景下革命根据地法制史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始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落实落细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举办中国法律史学会2023年年会、《法律科学》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新时代背景下革命根据地法制史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论坛”等高水平学术研讨会,邀请多名法学名家和实务专家来校交流授课,不断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科研基础有效夯实。新增2个省部级基地、3个省级团队、3个校级科研机构。截至目前,学校形成拥有2个国家级基地、17个省部级基地、10个省级团队、19个校级机构的科研组织格局。 我校召开深化有组织科研工作推进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开题 强化有组织科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6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获评2023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3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创学校历史新高。马朝琦副校长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开题。获2023年度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1项,实现学校科技类成果获奖的零突破。4个团队入选2023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名教师入选2024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坚持深耕细作,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首届陕西企业合规学术研讨会召开 我校强力教授、傅瑜副教授、常鑫副教授被聘为西安中院“首批金融业务咨询专家” 学科、人才、智库平台资源优势发挥更加凸显。与陕西、新疆、上海、浙江等地政法系统深化合作,举办首届陕西企业合规学术研讨会等50余场高水平学术会议。2位教授分别中标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3位教师被聘为西安中院“首批金融业务咨询专家”。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西北政法大学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在我校设立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基地 服务法治中国、法治陕西建设的平台更加宽广。学校获评“陕西省绿色学校”、连续6年获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双百工程”先进单位、获批西安市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在学校设立“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研究基地。省人大常委会在学校设立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基地。学校接受司法部专项任务,开展革命根据地廉政法制建设的制度经验研究。 司法鉴定中心电子数据和法医物证(DNA)鉴定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CNAS)认可”。截至目前,学校司法鉴定中心共获得法医临床、文书鉴定、痕迹、法医物证、电子数据5项CNAS认可。 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 省委书记赵一德为我校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中心揭牌 积极对接国家涉外法治建设需求。校长范九利随陕西高等教育代表团赴中亚举办教育展期间,与7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心。加强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建设,成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加挂“西北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中心”及“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律培训基地”,形成涉外法治研究领域“三中心一基地多团队”的学术平台。 我校举行第十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周开幕仪式暨两岸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校长范九利等应邀参加中欧班列法律服务论坛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与19所国外高校新建合作关系,多名教师赴国境外访问交流,邀请百余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第十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周”活动,参加中欧班列法律服务论坛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建议。 潘俊武教授受聘为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央依法治国办确定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王瀚教授受聘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潘俊武教授受聘为第五届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董玮获聘退役军人事务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坚持夯基垒台,服务保障质效多维提升 持续强化内部治理。创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深化院校两级管理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制定修订制度26项,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雁塔校区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在长安校区新建停车位、教师工位、新能源充电设备,推进校园卫生综合整治,健全食品定价机制,加强校园健康驿站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本科普通多媒体教室全部升级改造为智慧教室,搭建互动教学、教学督导、智慧物联、移动端教务管理等系统,1600余门课程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线上录播、听评课督导一体化。实现校外访问中外文数据库,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校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春华秋实,物岁丰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回眸2023,这一年,披星戴月、扬帆奋进是我们前行的姿态。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 展望2024,全体西法大人将牢记“国之大者”,发扬“老延大”优良传统,迎难而上、笃行不怠,务实创新、担当作为,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书写精彩华章!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审核:燕福民)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