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斯拉夫大学代表团来校开展合作交流

  • 2024年06月26日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6月25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顾问、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斯拉夫大学法律系博鲁巴绍夫·别克波松教授,法律系副系主任图尔孙巴耶娃·纳齐拉教授一行来访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会谈。会前,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会见别克波松教授一行。

郭武军表示,中吉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两国在中国-中亚峰会上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发布“关于建立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希望双方加强教育领域合作,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为构建睦邻友好、共享繁荣的中吉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别克波松表示,中吉两国长期保持睦邻友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共识为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更广阔的空间。希望两校抓住机遇,在法学领域进一步深化沟通,加强合作。

会谈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在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斯拉夫大学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共建“中吉法律研究中心”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刑事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谈。6月27日,别克波松教授一行将参加由刑事法学院主办的“中国-中亚刑事法前沿问题研讨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主旨发言。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桑元峰)

相关新闻

  •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主题: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人: Kathy Atkins,邦德大学法学院对外事务与国际合作副院长   举办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智慧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0:30至2025年03月24日 12:00 结束

    2025-03-24
  • 我校与新疆博州司法局召开交流座谈会

    3月19日,我校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司法局在长安校区召开交流座谈会,校长范九利,博州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卓娅,博乐市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余海峰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对博州司法局卓娅局长一行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表示欢迎。近年来,学校与新疆各地市州密切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保障边疆稳定、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学校服务西部的智库及人才优势。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在有关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推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学生实习实训、司法干部培训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提高服务水平,产出更多优质成果。 卓娅表示,感谢西北政法大学为博州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学校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清理、行政复议案件评查、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合作协议内容的具体实施,助力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务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师等参加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2025-03-20
  • 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讲座

    3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聚焦新时代交叉学科发展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河主持讲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系、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张法连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剖析了“交叉学科”作为我国新增学科门类,为推动教学研究从单一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也为法律外语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提供了发展契机。他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依托法学与语言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应着力培养具备法律外语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法律事务中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缺口巨大,而法律英语作为法学与语言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典范,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抓手。 本次讲座对于我校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提升我校法律外语教科研水平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今后将持续加强国家级一流专业内涵建设,助力我校复合型创新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陈叶 审核:杨华)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