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变“暑期”——基建处暑期工作稳步推进,真抓实干见成效

  • 2017年09月08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为保证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中的基建任务平稳、按期推进,基建处利用暑期时间,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紧抓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工作全面推进,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长安校区教学科研楼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于2016年6月份立项的长安校区教学科研楼项目是我校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基建处自接到建设任务后,认真梳理,明确责任,确定项目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工作。在项目论证和设计过程中,积极听取使用单位意见,最大程度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在制定工作方案过程中,认真总结以往的建设经验,改变了先招主体再招室外的模式,在施工图纸设计期间,对室外的水电暖接口位置、总平面布置进行了详细测绘,形成原始资料,交由设计单位完成了室内外全部图纸的设计;在工作线路实施中,统筹安排工作节奏,接续推进各项工作。经过科学、合理的项目设定,该项目招标时间比原定计划提早近两个月,施工单位也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进场施工,为土方工程施工不受治污减霾停工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保了该项目整体施工进度提早稳步推进。

暑假期间,基建处着重抓好该项目开工建设所需的“三通一平”等内外部配套条件的落实工作,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与施工单位协商签订合同事宜的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进场准备工作,开始教学区的电缆沟、暖气地沟等项目的施工。

经过一个假期的努力,合同条款已经确定并经过学校法律顾问的审核;基坑土方开挖和普探工作完成;电缆沟完成90%,其中影响通行的部分全部完成;暖气地沟完成60%,其中影响正心楼通行和主教学楼后道路通行部分全部完成。

二、完成长安校区供电增容方案的初步设计工作

长安校区电力增容手续已经西安市供电局批准,按照高压供电规定和供电局批复的增容 方案,将对我校的高压供电线路进行双回路改造。西安市供电局通过对我校实地查看和用电量核算后,提出将我校现有的一根300平方的高压电缆更换为两根400平方高压电缆,以满足双回路供电要求。基建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后认为该方案工程量大、造价高、工期长,对家属区和教学正常供电影响非常大,并非最佳方案。在假期期间,基建处对学校的整体用电重新进行了核算,提出了更为简便、低投入的方案。经过与西安市供电局反复协调,供电局初步同意按照基建处的方案进行设计,能为学校节约经费约200万。

三、完成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景观绿化(一期)和停车位施工招标工作

按照学校关于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区美化绿化的要求,基建处从4月份开始联系设计单位完善教师公寓区的景观绿化和停车位设计工作,同时启动招投标工作。经过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编制以及和学校审计处背对背的投标限价编制,资格预审程序等一系列程序后,于8月29日完成了全部招标工作。计划9月下旬开始施工,明年5月竣工。本项目竣工后将给长安校区广大教职工提供一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规范有序、生态和谐的宜居环境。

四、积极协调驻地政府规划建设长安校区南大门

按照西安市长宁新区的规划,将在学校长安校区南围墙外和新开通的学府大街中间建设街景公园,预计于今年年底建成。考虑到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基建处与常宁新区管委会积极联系,将我校长安校区南围墙和南大门的建设与街景公园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经过多次协商,长宁新区管委会同意我校的建议。这为我校以后开设长安校区南门提供了诸多便利,省去了办理繁杂的审批手续,为广大师生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五、顺利开通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北门

我校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北门于7月22日顺利打通。该项目主体工程于2016年竣工,但由于按程序需要长安区规划、建设、市容园林、综合执法等多个部门审批,同时北门道路下两条国防光缆由两个部队管理,加之学校的建审手续不全,导致北门开通难上加难。基建处经过认真分析和研判,一方面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另一方面积极协调驻地相关单位,以只争朝夕的态度,紧紧抓住协调相关部门这个重点,通过校领导协调和周末夜间施工的办法,于7月22日开通了公寓北门,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该门的建成极大方便了长安校区广大教职工的出行,也为学校分区域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六、确保暑期高温天气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供电

我校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已入住过半,今年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使用公寓区用电量激增,让本来就使用临时电缆的小区频频停电。为了确保广大教职工正常用电,基建处对公寓区供电线路进行了优化,更换了故障电缆近500米,同时制定了电缆维修应急预案,安排专人对电缆进行不间断巡视,24小时值守,在发生停电事故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分析故障原因并进行抢修,确保了用电高峰期间广大教职工的正常生活。

七、完成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楼单元门安装调试工作

随着长安校区教职工公寓装修期的结束,基建处从今年年初启动了单元门的招标工作。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坚固、耐用、美观的单元门,基建处对兄弟院校家属楼和大型商业住宅的单元门进行了大量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充分反映在招标文件中。单元门进场安装前,基建处对单元门的加工工艺、板材厚度进行了验收,验收合格后要求施工单位先进行样板安装,安装质量达到要求后方进行大批量安装。7月底,所有单元门安装完毕,八月初,楼宇对讲系统联动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将安排施工单位对楼内楼宇对讲系统进行调试,计划九月下旬投入使用。

相关新闻

  • 暑期不停歇 奋力跑出“加速度”——我校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2023年暑假期间,西法大人聚焦高质量发展,与时间赛跑、与目标对垒,以最高的效率、最细的举措、最严的作风,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蓄能充电”,增强履职本领 校党委将暑期作为主题教育的关键时期,打出“统学、领学、践学、联学、研学”的“五学联动”组合拳。制定7月至8月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计划,确定14项学习内容和4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主题,着力抓好自学,综合运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实践研学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 积极进行“沉浸式”深学、“把脉式”研学和“笃行式”践学。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带队走访延安市一线实务部门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就传承红色基因和加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进行调研。校长范九利带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加2023中亚法律服务合作论坛,并走访自治区司法厅、新疆大学和新疆警察学院,就“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反恐维稳法治化”进行调研。 各基层党组织坚持学思践悟、以知促行,创新“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形式,运用好校内外红色资源优势,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铸魂提能。民商法学院师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班子成员分别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开展实践研学活动,国际法学院师生党员赴宝鸡开展实践研学活动……通过一场场现场教学,广大师生党员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增强了坚定不移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精耕细作”,强基固本促发展 教务处结合审核评估工作要点和工作实际,扎实开展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迎评工作。印发《关于暑期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相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经济学院6个专业开展专业评估工作。对标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本科教育教学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开展《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等相关制度制订工作。 组织全校3100多名本科学生进入全国各地800余家单位开展暑期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学生们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各学院积极开展实习检查和督查,听取实习单位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根据反馈意见改进实习计划安排,切实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厘思路、找差距、谋发展,聚焦国家战略与学校特色,统筹推进学科布局优化,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着力以一流的学科建设支撑和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处精心安排,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成果申报,扎实做好各类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工作的督促提醒。通过提前摸底、定点通知、逐个动员,组织指导教师申报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百余项;完成申报科研项目17项;受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委托,完成“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研究专项”立项5项;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完成结项,2项省部级项目完成中期检查。国际法学教师团队获批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付玉明、王莹莹中标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 “灵活多样”,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校团委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建校级立项团队42支,包括学院重点团队13支、山阳专项团队7支、学生自主团队22支,45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围绕“理论普及、普法宣讲、党史宣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8个主题类别,分别奔赴陕西、河北、云南、山东、山西、新疆、宁夏、福建、江苏、湖北、河南等11个省、自治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青年学子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思想根基。 组织在校留学生开展“感知陕西 理解中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由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泰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代表组成,活动历时10天,先后前往延安、商洛等地进行主题观摩、实践教育,感受红色文化、见证乡村振兴、领略经济发展、体验厚重历史,促使来华留学生进一步深切感知陕西、了解今日中国。 “合作共赢”,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水平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引向深入,全力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等校领导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及多地的法检两院开展交流座谈,达成多项促就业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协同育人、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积极拓宽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高校交流合作的渠道与领域,持续走访各地校友和校友企业,凝聚校友力量、开拓校友资源,推动校友工作全面发展。校领导分别带队前往新疆、江西、青海等地看望校友,参加相关活动,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新疆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 培训中心深度挖掘资源,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培训实效,面向全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等开展“订单式”培训。在暑假“黄金期”,“弘扬延安精神、筑牢政治忠诚”专题培训班、全省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西安市政法系统政工干部专题培训班等45期培训班纷纷开班,近4000人次在培训中感悟历史、升华境界、提升素养。期间,我校被授予“陕西省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基地”。 “超长待机”,服务保障不断线 暑假期间,长安、雁塔两校区留校学生近3000人。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聚焦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加快“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教育管理服务、稳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排查等内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宿舍走访慰问等,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化解矛盾,助力校园安全稳定。 党委学工部资助管理中心深入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在校院两级领导带领下,分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贵州省遵义市、黔西市,陕西省西安市、商洛市、宝鸡市等省内外20多个地市,走访慰问6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暑期受灾地区临时困难补助申请通道,资助受灾学生渡过难关。开通“2023级新生绿色通道”,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安心无忧入学,135名本科新生进行网络申请并通过审核。 校工会不断提高服务质效。开展“夏日送清凉”暑期慰问活动,向长安、雁塔两校区坚守一线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送去防暑降温物品和学校的关心关怀。积极做好2023年教职工子女秋季入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的组织、协调工作。 学校服务保障部门坚持“暑期不缺岗、服务不打烊”,突出“精心、细心、贴心”,为在校师生做好服务保障。后勤保障处秉承“师生至上”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做好维修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校园环境维护等工作。对400余间宿舍进行独立卫生间维修改造,粉刷、清理两校区毕业生宿舍近900间,全面排查清理雁塔校区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对长安校区教职工餐厅和学生食堂进行装修改造、消防改造,改善长安校区运动场设备设施,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为进一步改善提升教职工生活环境,基建处在长安校区教师公寓新建停车位 71个,对房屋渗漏、门禁故障等问题进行集中修缮,对配电室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完成雁塔校区法律实务实训基地(一期)项目地基基础分部工程施工。 学校图书馆提前精心筹划,制定工作方案,在暑假期间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累计接待入馆读者近8万人次,为师生开展学习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不断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持续做好捐赠图书征集工作,累计接收捐赠图书近8000册。 门诊部医护人员坚守医疗阵地,严格执行两校区值班制度,持续做好健康教育、婴幼儿疫苗接种、教职工体检、健康驿站服务管理等工作,全力守护师生平安健康。 新学期新征程,全校师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动发展的征程上不断奋进、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拔节孕穗”的时节里不断充实,更好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供稿:党委宣传部)

    2023-09-04
  • 【中国网】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团队宝鸡市凤翔区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团队宝鸡市凤翔区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实施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同时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凤翔泥塑”这一非遗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型发展,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对凤翔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调研。 一、深入实地走访,探寻泥塑魅力 “匠心传承非遗”团队一行人乘车抵达宝鸡市风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汇合并参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凤翔泥塑的历史脉络、演进发展;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欣赏颜色明丽作品背后创作者的灵感与付出,进一步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凤翔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胡新民先生的作品和他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所做出的艰辛与努力。“文化自信”在团队成员心中油然而生。 第二天“匠心传承非遗”团队一行人来到位于宝鸡凤翔的六营泥塑村,在传承人的介绍下参观并欣赏了传承人的泥塑作品,并学习了泥塑的制作工艺,了解了泥塑的纹饰、造型特点,对凤翔泥塑有了深入认识。九大工艺精益求精,体现了老一辈手工业者的工匠精神;五大颜色合理搭配,可产生饱和、鲜亮、靓丽的审美效果。传承人指出,凤翔泥塑是陕西民众群体智慧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团队成员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取得联系,来到胡深世家工作坊,重点采访了当今代表性传承胡小红,向其请教凤翔泥塑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传承人就团队成员所提出的针对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同时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家族关于凤翔泥塑发展的传承与坚守。胡小红介绍到,在父亲去世后,她通过仿制模拟父亲作品的样式,传承了父亲的创新性创作的同时,也领会到父亲创作的精髓,那就是“倾注自己全部的热爱打磨勾勒”,团队成员受益匪浅。 二、知行合一实践,感受泥塑艺术 实践队员亲身体验泥塑制作过程,学习如何给泥塑描边、绘彩这两步收尾工作。胡老师首先以桌上两个泥塑作品——猴、羊为例,耐心教大家如何控制毛笔笔触描边,笔尖需要跟随既定的样式宛转、起伏,更需要时刻注意其粗细的变化。描边结束后,大家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尝试了给泥塑上色。通过亲自实践,大家对凤翔泥塑工艺有了更为切身的理解,同时加深了对坚持创作、精益求精的老一辈工匠的敬佩之情。 三、匠心助力非遗、坚定文化自信 在实地调研走访的同时,团队成员通过街头访谈、分发问卷等形式,用多元方式全面了解凤翔泥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将结合非遗文化保护现状与调研数据,提出凤翔泥塑在新时代得以推陈出新、创新性转换、创新型发展的新思路。 凤翔泥塑始于周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之一。其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突出了人在其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它所体现出的艺术内涵,反映出关中民间美术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在胡深、胡新明、胡小红等民间工艺大师的带动下,凤翔泥塑在新时期蓬勃发展。现已形成5大类300多个品种,年生产量规模10万件以上的泥塑产业基地。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六营泥塑村正是凤翔泥塑起源与发祥之地。凤翔泥塑是陕西西府地区民众群体智慧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们对凤翔泥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加坚定了要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道路。 “一盏枯灯一毛笔,一柄标尺一把刷”,即使只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匠人们也能铸就无数独一无二的泥塑作品;即使在漫长的岁月中承受孤寂与冷清,将人们也能用热忱浇筑出最浓墨重彩的凤翔文化。新一代青年应该具有时代担当精神,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发展者、守护者。(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匠心传承非遗”团队)

    2023-09-01
  • 【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建处暑期全力保障长安校区教师公寓运维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聚焦为民办实事。基建处工作人员暑假期间,坚守岗位,挥洒汗水铆足干劲奋斗在一线,全力保障长安校区教师公寓运维工作。 暑假期间,基建处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解决了教职工反映集中的房屋渗漏和门禁故障问题。累计维修长安校区教师公寓11栋楼涉及19名住户的房屋渗漏问题、2栋楼地下储藏室渗漏和5栋楼楼顶造型柱渗漏。排查检修可视对讲228户,拆除维修10个单元的门禁主机,更换隔离器、电源等配件10余件。同时对配电室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加装联动控制系统,还对电缆沟积水进行抽排,消除了安全隐患,为教师公寓供电安全和应急供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战高温、斗酷暑,奋战一线,不服“暑”。今后基建处将持续增强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为教职工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供稿:基建处)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