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务员招录宣讲团来校宣讲

  • 2021年01月04日
  • 招生就业处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12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面向部分院校定向招录公务员宣讲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鹤林以及兵团组织人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一行8人来校宣讲,我校招生就业处、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等单位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及150余名毕业生参加宣讲会。

宣讲会期间,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副校长张军政与宣讲团进行了座谈。孙国华对宣讲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详细听取了兵团定向招录公务员的相关政策与招录岗位情况以及我校毕业生赴兵团工作的相关情况,希望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能够与兵团公务员系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围绕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打造培养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共同体,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好新疆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宣讲会上,兵团宣讲团成员分别介绍了兵团情况以及定向招录相关政策。我校01级校友、兵团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朱增斌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经验和在兵团工作、生活、扎根的经历。在答疑交流环节,参会毕业生踊跃提问,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答疑。

据悉,今年兵团首次面向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我校5所高校定向招录66名公务员。此次招录岗位涉及纪委监委、公安、政法委、监狱管理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与我校毕业生专业匹配度非常高。宣讲会结束后,毕业生们纷纷在现场填写报名材料,不少毕业生表示兵团是青年学子报效祖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一定要珍惜机会、抢抓机遇、“到边疆去,到基层去”,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供稿:招生就业处)

相关新闻

  • 我校与新疆博州司法局召开交流座谈会

    3月19日,我校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司法局在长安校区召开交流座谈会,校长范九利,博州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卓娅,博乐市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余海峰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对博州司法局卓娅局长一行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表示欢迎。近年来,学校与新疆各地市州密切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保障边疆稳定、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学校服务西部的智库及人才优势。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在有关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推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学生实习实训、司法干部培训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提高服务水平,产出更多优质成果。 卓娅表示,感谢西北政法大学为博州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学校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清理、行政复议案件评查、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合作协议内容的具体实施,助力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务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师等参加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2025-03-20
  • 【西部法制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倪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公平竞争审查从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标准、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标准以及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标准四个领域,为政府在微观领域监管经营主体划定了一条红线。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要想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就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 在微观领域,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督与管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为市场主体确定准则。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正确处理与市场关系的能力,成为判断是否达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决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为政府在新时代对市场进行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需要有统一的市场,需要要素自由流动,需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正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设立的重要作用。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五大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具有智能化、融合化和绿色化等特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后,最终形成新质生产力。《决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竞争政策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助推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抓手。在竞争政策保障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增强创新的内生动能,不断鼓励竞争。在竞争中,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探索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设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不断创新中,使得科技、管理、制度、数据等非实体要素不断升级融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实体要素中,推动生产力要素成为新质生产力要素。在公平竞争政策保障下,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实现了劳动者的智力化、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数智化,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生产三要素以及三要素的组合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产生。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四新企业”成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四新企业”作为新经济的表现形态,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这些企业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核心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04年前三季度,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271.8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四成,其中“新型能源活动”企业同比增长最快。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达到2181.6万户;新设“数字经济”民营企业81.5万户,占到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13.2%,其中“数字产品服务业”增速最快,新技术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但这些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可以削弱地区资本要素错配、提高产品市场的可竞争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助力“四新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推动下,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能保障“四新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利于实现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四新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发展空间、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吸引来自全球的投资者和从业者投身“四新企业”建设。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产业链招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违法设置审批程序;违法设置或者授予特许经营权;限定经营、购买或者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设置不合理或者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其他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条例》的实施,改变了地方政府以往主要依靠税收奖补的招商政策,转而要形成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为主要吸引力的招商模式,其中产业优势是核心,要形成产业链招商的新格局。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产业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各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通常可以从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予以考察。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影响着生产力的变革。未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政府要绘制产业图谱,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先进的算力企业布局在产业链中,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推进数智赋能。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了企业的准入和自由退出,为企业自由寻找产业集群扫清了障碍,让企业更好回归自身发展需求。同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链主”企业的稳定性,让“链主”企业更好发挥创新作用,培育更多创新企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西部法制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http://esb.xbfzb.com/h5/html5/2024-12/10/content_20402_1610373.htm#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2024-12-16
  • 我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协议

    12月13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二级巡视员李英带队来我校调研交流,在长安校区举行我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律师协会合作签约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调研活动,主持合作签约仪式。 仪式开始前,校长范九利会见了李英一行,共同参观了校史馆。 张军政对李英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双方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使命相同,共同承担着为西北地区稳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具备深入合作、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希望以此为契机,双方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与法治新疆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推进平台共建、理论共研、人才共育、成果共创,推动合作做大、做实、做强,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好新疆兵团法治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李英感谢我校对本次合作的大力支持。她表示,新疆是“一带一路”核心开放区,在涉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希望通过合作共建,推动兵团法治实践与学校学科师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研究一批务实管用的好课题,打造集法学理论研究、人才联合培养、律师行业实务于一体的法治共建新高地。 李英与张军政见证签约,兵团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冬杰与我校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与会人员围绕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将在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人员双向交流、学术研究合作、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不断推进法学理论、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深度融合,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疆、全面提升法治新疆建设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党政办(法治办)、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