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报】理论研究丨探索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 2024年09月25日
  • 西部法制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一批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端人才。但是,目前培养出的涉外法治人才存在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培养计划内容扁平化,法学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侧重讲授国内法,对国际法、比较法的教学和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针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专门化课程。二是人员与资金相对匮乏,具备国际视野、实践经验、语言能力、学术背景、教学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涉外法治方向的高端师资力量短缺。同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资金有限,影响了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引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国内对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视度还有所欠缺,课程设置未能与实践较好结合,法律实践课程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导致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纠纷解决实战技能较弱、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偏低。四是校内外衔接合作不足,政府、社会、高校三者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衔接性不强,致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出现平台少、资源整合不够、见效慢等问题。此外,国内高校与国外法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为通过培养涉外法治高端人才促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家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等关键领域有效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律秩序,我们需要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推进国际法学科体系建设。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健全涉外法律教育体系。要加强国际法学科建设,增加国际法、比较法、涉外法治、国际关系等课程在法学教育中的占比,提升法考国际法考题比例,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开设涉外法治专栏,在高等院校开设涉外法律专业和模拟实践课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加强国别法教学研究,鼓励学生掌握特定国家的法律文化与制度,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撰写国别法研究报告。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支持国内院校间举办“法学+外语”培养项目,支持国内院校与国际知名法学院校开展交换计划、暑期交流、短期访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涉外法治师资建设,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完善涉外法治教师团队的选拔、培训与管理机制;建立高校教师与实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增加高校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聘请实务界专家进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论证、实务教材编写、实践经验教学全过程。要实行多元化教师评价标准,优化奖励激励、资助补贴机制,保障教学效果。要广纳天下英才,从国外引进知名国际法专家加入教学团队。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涉外仲裁模拟实验室等,着力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的涉外法治专项课题。

坚持实践能力导向,精准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要畅通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涉外法律工作、交流与实训渠道,让学生通过在国际组织、驻外使领馆、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机构实习,通过分析国际法律案例以及参与国际模拟法庭、国际仲裁庭等活动,积累涉外法律实践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外交、商务等领域一线实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依托高校举办涉外法治专题研修班,聚焦涉外法治实践中的专项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法律专家和一线实务人员授课,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参加国际法律会议、交流项目等方式,拓宽国际视野。

统筹多元联动与内外协同,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多元联动,即政府、社会、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政府可以出台鼓励和支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建立国际法律教育联盟、涉外法治人才交流中心等平台,推动和资助联合研究、短期交流等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社会可以整合资源,鼓励企业等非高校机构积极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与律师事务所、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加强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研究合作。内外协同,即加强国内与国外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教学资源,推动国内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同时接收国外优秀教师前来交流,开展国内外学生的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实习机会,从而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西部法制报】理论研究丨探索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https://esb.xbfzb.com/html/2024-09/24/content_20401_1323211.htm

相关新闻

  • 张荣刚一行参加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第二届数字法治大会

    2024年9月21日至22日,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第二届数字法治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中国移动等司法实务界人士参会。我校张荣刚教授一行三人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在年会中,经理事会会议决议通过,我校张荣刚教授、杨建军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 上午会议主论坛环节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尤雪云、云南省大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靳雷、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刘前伟等人分别进行主旨演讲。下午分论坛环节中,张荣刚教授主持了“数据安全治理与数据市场法治建设”分论坛会议,我校民商法学院教师尉钏在“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促进与常态化监管”分论坛作了主题发言。

    2024-09-27
  • 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9月25日,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谭磊,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培训中心主任李集合出席开班式。仪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法治调研处处长马金国主持。 刘志彬表示,我校作为西北地区法学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始终自觉担当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兵团在反恐维稳、涉外法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疆等领域积极开展务实合作。他希望,双方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法治人才培养、法治理论研究、法治教育培训、法治专家咨询等合作领域,共同打造范围更广、机制更优、效应更强的“厅校共建”新模式,更好地服务新疆法治政府建设和发展大局。 谭磊表示,举办此次培训班是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及自治区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全体学员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进一步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要结合实际,深入思考,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转变角色,遵守纪律,确保学习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本次培训班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结合“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涉外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等当前法治新疆建设的重点难点,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精心设置课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学员前往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司法部“三个中心”、莲湖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等地参观交流,进一步提升干部推进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和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部分县(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分管领导同志,司法局领导同志及部分自治区厅局法治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培训。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华雅 审核:李集合)

    2024-09-26
  • 我校王瀚、刘亚军教授出席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涉外法律服务研讨会

    9月21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涉外法律服务研讨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秘书长康煜、陕西省司法厅副厅长师建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志林、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韩永安、西安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王铁出席活动。中共西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西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赵夏主持开幕式。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区县、开发区及司法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驻西安高校有关负责同志,市、区县法学会理事,以及来自企业和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行业代表参加研讨会。 吉尔吉斯斯坦工商会副主席巴基洛夫、法务部部长乌森巴耶夫·达尼亚尔,欧洲华人律师协会副会长朱轶凡,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法律顾问虞子瑾,澳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会副秘书长褚小燕,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段祺华,我校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王瀚等法律服务界学者嘉宾出席活动。广州市、深圳市、长春市、乌鲁木齐市、银川市和西安市律师协会负责人受邀参加活动。 会议举行了中欧班列法律研究与实践探索对话交流论坛,王瀚主持对话交流活动并作总结评论,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西班牙马德里执业律师徐晶福、英国通力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杨玉华、北京炜衡(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涛、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波参加交流讨论。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