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延期毕业”的驻村第一书记

  • 2022年12月17日
  • 陕西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本报记者 梁少飞

“您先穿上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合身着哩,不但身子暖了,心里也热乎乎的!”

……

12月2日一大早,西北政法大学派驻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第一书记于文祥拿着买好的新冬衣,来到了铁王村脱贫户田振朋老人家里,为老人换上过冬的新衣。

为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西北政法大学派驻铁王村驻村工作队进行排查摸底,特别是对重度残疾群众、脱贫户等进行走访。

“今年猕猴桃的收成和销售情况咋样?日常开销大不大?身体状况如何?”于文祥和工作队成员一边帮助田振朋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生活用品,一边询问着老人的近况。

“家里种的2亩猕猴桃,今年收入6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83岁的田振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感谢于书记为了我们主动‘延期毕业’。”

老人口中的“延期毕业”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于文祥于2019年11月被西北政法大学派驻到铁王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理应于2021年11月就可以两年期满顺利“毕业”了,可他选择了继续驻村。

为什么主动选择“延毕”?面对记者的疑问,于文祥说:“驻村帮扶两年来,铁王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有很多想给乡亲们做的事没完成,我放心不下。我了解村情,有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因此我主动向学校分管领导表示希望继续留在村里。”

今年已经是于文祥在铁王村驻村的第三年。刚到铁王村时,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期,于文祥十分清楚当时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初来乍到,对村情村貌都不熟悉的于文祥,通过乡村振兴“导师帮带”工作法,快速熟悉情况,开展工作。他聘请上一届村党支部书记、电商推广专家、猕猴桃种植专家等6位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导师”,定期来村讲课指导。

“导师有宝贵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来村里讲课指导,既能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于文祥说。

猕猴桃是铁王村的主导产业,全村80%以上的群众都种植猕猴桃,但销售渠道比较单一,难以扩大销路。“如果能推广电商直播带货,就能大大增加群众收入。”这是当时于文祥的想法。

自从有了发展电商的想法后,于文祥就开始着手寻找专业人才。“在参加临渭区乡村振兴局组织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业务培训时,有一个专题是讲授电商直播带货,任课老师讲得非常好。讲座结束后,我立刻就与这位老师建立了联系。”于文祥告诉记者。

目前,铁王村不仅聘请了电商直播带货专业人才担任村里的帮带导师,还与临渭区直播孵化基地、云龙助农直播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村民搭建直播带货平台,扩大猕猴桃销路。

2022年,铁王村猕猴桃丰产又丰收,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1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让于文祥激动万分。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他坚定地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村党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 【铜川日报】我校参与主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铜川举办 校长范九利致辞

    本报讯 (记者 陈娜)9月19日,由陕西省法学会、甘肃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主办,铜川市委政法委员会、铜川市法学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我市举办。 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丽,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一级巡视员肖育斌,陕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牛克俭,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焦盛荣,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陕西省法学会副会长范九利分别致辞,陕西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凯华宣读表彰决定,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梁云波出席。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曹全虎主持开幕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林荣,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鹏,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市法院院长田鹤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毛朝霞出席。 刘丽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等,她说,举办“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必将进一步密切法治交流合作、促进法学法律工作整体跃升,希望铜川的领导干部、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珍惜此次难得机会,多学习、多请教、多探讨,进一步提升我市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法治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铜川、平安铜川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铜川实践。 肖育斌指出,经过陕甘两省法学会11年来的共同努力,“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已发展成为规范化、常态化的研究平台、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陕甘两省法学会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确保论坛机制化建设更加完善、创新性发展具有更大空间,在区域社会法治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两省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弘扬照金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主题,共征集论文447篇,经专家评审组评审,65篇论文分别获得特、一、二、三等奖;8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活动分主论坛和分论坛两个环节,分别邀请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 “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各成员城市、观察员城市以及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关领导、陕西省有关高校法学法律专家和学者参加。

    2023-09-21
  • 我校获“渭南市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近日召开的渭南市乡村振兴工作表彰大会上,渭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我校“渭南市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自2013年接受省级单位定点帮扶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以来,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始终把驻村帮扶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积极有效整合资源、汇聚力量,高质量完成驻村帮扶工作任务。2017年,铁王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特别是近2年来,学校立足帮扶村实际,强化帮扶力度,创新帮扶举措,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驻村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2022年,铁王村产业发展势头总体稳中趋好,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党支部建设加强,村民收入稳步增长,达到人均年收入11800元。 如今的铁王村,田间地头有西法大驻村干部穿行的身影,产业和文化振兴有西法大的资金支持,生态、组织和人才振兴有西法大的教育和智力资源的倾注,呈现出一幅校村一家亲的和美画卷。 (供稿:机关党委)

    2023-09-20
  • 【法治日报】周敏:法治是化解环境风险重要保障

    法治是化解环境风险重要保障 为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指导地方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虽然很多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但仍有一些突发环境事件因处置难度大等因素,对区域环境质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形成冲击。 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长期性等特征。作为一种非常态工作,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危机或群体性问题。所以,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全面推进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响应时效等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对此,我国先后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指导性文件,并在修订环境保护法时增加了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为依法科学有序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处于处置地方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线,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之一,其处置的科学性、及时性将直接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成效。因此,《意见》对于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意识、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关键要强化应急保障。《意见》从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支撑队伍、提升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切实强化应急保障法治化。首先,要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并不断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合力。其次,要以优化专业支撑队伍为保障,提升专业素质为目标,有效发挥应急救援人员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切实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联动能力和临场实战能力。这样方可为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由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无显著规律可循,所以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才能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害。对此,《意见》从深化“一河(园)一策一图”、加强事件应急监测、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四个方面强化应急准备法治化。应急监测对应急决策处置具有支撑作用,能够有效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科学处置。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建立高效的物资储备协调机制,有助于形成物资统筹合力,有效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物资共享,提升应急处置效能。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特别关注“时”与“效”,即不仅在时间上要快,而且在效果上要佳。《意见》从加强信息报告、快速科学响应、做好总结评估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响应时效法治化。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之初,信息的报送和发布是关键,提升报送的及时性、渠道的畅通性、发布口径的一致性,有助于破除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壁垒,便于应急主体迅速判断事件性质,依法及时果断处置事件,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而适时对应急处置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改进措施,则可以有效防止反复出现同一问题。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直接面对社区、面对群众,其处置水平和处置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相信以法治化手段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必将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从而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