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志愿服务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 2021年09月15日
  • 陕西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本报通讯员 郑卓然

9月8日,来自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安邮电大学的240名十四运会赛会志愿者,在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进行为期一天的志愿者通用知识培训及演练,以确保即将举行的体操成年组比赛顺利进行。

早在7月11日至14日,这240名志愿者已为该场馆举行的十四运会体操青年组比赛提供了志愿服务。他们积极主动、真诚热情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敬业奉献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参赛运动员和赛会工作人员的好评。

担任赛会礼仪志愿者的西安邮电大学学生王新雨认为,志愿服务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心态。她说:“在颁奖过程中,礼仪志愿者会入镜,这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礼仪志愿者的最佳仪态。”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比赛期间,十四运会项目竞委会和校方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安排专车接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并配合志愿者做好生活学业及其他方面保障工作。240名志愿者被分配到综合协调处、媒体转播处、反兴奋剂处、志愿者与观众服务处等12个处室,结合自身特点,在不同岗位上开展工作。

“我主要负责引导获奖运动员团队进入混合采访区接受采访。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却极考验细致与耐心。”赛会媒体转播处志愿者、西北政法大学学生李紫怡说,“这些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体验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拍摄转播,但志愿服务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据了解,本届全运会将实现视听体验和传播模式新突破,各项比赛的转播极为重要。媒体转播处的志愿者虽然不直接参与比赛的拍摄录制,但却担负着协助媒体转播、记录比分、后勤保障等任务,辅助媒体做好赛事转播和报道工作。

“同学们的志愿精神和服务能力让我非常感动。”赛会志愿者与观众服务处副处长、西北政法大学教师许鸣笑着说,“我是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和场馆的对接工作,同时要做好我们学校志愿者的后勤保障,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中。”

相关新闻

  • 【铜川日报】我校参与主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铜川举办 校长范九利致辞

    本报讯 (记者 陈娜)9月19日,由陕西省法学会、甘肃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主办,铜川市委政法委员会、铜川市法学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我市举办。 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丽,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一级巡视员肖育斌,陕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牛克俭,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焦盛荣,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陕西省法学会副会长范九利分别致辞,陕西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凯华宣读表彰决定,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梁云波出席。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曹全虎主持开幕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林荣,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鹏,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市法院院长田鹤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毛朝霞出席。 刘丽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等,她说,举办“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必将进一步密切法治交流合作、促进法学法律工作整体跃升,希望铜川的领导干部、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珍惜此次难得机会,多学习、多请教、多探讨,进一步提升我市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法治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铜川、平安铜川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铜川实践。 肖育斌指出,经过陕甘两省法学会11年来的共同努力,“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已发展成为规范化、常态化的研究平台、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陕甘两省法学会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确保论坛机制化建设更加完善、创新性发展具有更大空间,在区域社会法治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两省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弘扬照金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主题,共征集论文447篇,经专家评审组评审,65篇论文分别获得特、一、二、三等奖;8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活动分主论坛和分论坛两个环节,分别邀请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 “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各成员城市、观察员城市以及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关领导、陕西省有关高校法学法律专家和学者参加。

    2023-09-21
  • 图书馆召开2022-2023学年优秀志愿服务者、社团干部表彰大会

    为提升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促进馆读共建,9月12日、15日,图书馆于长安校区、雁塔校区图书馆会议室召开2022至2023学年图书馆优秀志愿服务者、社团干部表彰大会。图书馆党政领导班子、相关指导教师及5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馆长张宏斌代表图书馆向所有参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优秀志愿者、优秀干事表示感谢。他希望每位受表彰的同学都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与提升自我,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传承志愿服务精神,为建设书香校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级国家安全学院的钱秋实和2021级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的孙书浩同学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本次会议表彰了在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志愿服务者、馆刊编辑部、官微编辑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218名学生。 (供稿:图书馆)

    2023-09-15
  • 【法治日报】周敏:法治是化解环境风险重要保障

    法治是化解环境风险重要保障 为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指导地方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虽然很多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但仍有一些突发环境事件因处置难度大等因素,对区域环境质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形成冲击。 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长期性等特征。作为一种非常态工作,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危机或群体性问题。所以,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全面推进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响应时效等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对此,我国先后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指导性文件,并在修订环境保护法时增加了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为依法科学有序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处于处置地方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线,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之一,其处置的科学性、及时性将直接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成效。因此,《意见》对于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意识、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关键要强化应急保障。《意见》从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支撑队伍、提升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切实强化应急保障法治化。首先,要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并不断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合力。其次,要以优化专业支撑队伍为保障,提升专业素质为目标,有效发挥应急救援人员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切实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联动能力和临场实战能力。这样方可为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由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无显著规律可循,所以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才能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害。对此,《意见》从深化“一河(园)一策一图”、加强事件应急监测、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四个方面强化应急准备法治化。应急监测对应急决策处置具有支撑作用,能够有效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科学处置。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建立高效的物资储备协调机制,有助于形成物资统筹合力,有效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物资共享,提升应急处置效能。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特别关注“时”与“效”,即不仅在时间上要快,而且在效果上要佳。《意见》从加强信息报告、快速科学响应、做好总结评估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响应时效法治化。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之初,信息的报送和发布是关键,提升报送的及时性、渠道的畅通性、发布口径的一致性,有助于破除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壁垒,便于应急主体迅速判断事件性质,依法及时果断处置事件,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而适时对应急处置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改进措施,则可以有效防止反复出现同一问题。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直接面对社区、面对群众,其处置水平和处置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相信以法治化手段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必将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从而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