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讲堂——冯务中博士作题为“‘导客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专题讲座

  • 2017年11月03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0月27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博士回到母校参加纪念西北政法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活动。冯务中博士应教师发展中心邀请为我校教师作题为“‘导客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专题讲座,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军教授主持讲座。

冯务中博士是我校1996级本科、2000级硕士研究生,当选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7年度最美教师”,被称为“思政慕课走向世界第一人”。

冯务中从当前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谈起,提出“导客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他所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系统介绍了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展示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线上慕课教学视频。冯务中老师将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融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

最后,李军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感谢冯务中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授,希望学校教师吸收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新闻

  • 中共甘肃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薛建国作专题讲座

    9月16日下午,中共甘肃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薛建国在我校长安校区作题为“网络犯罪的生态构成及电诈预防知识”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参加,教务处处长、数字法学研究院院长李大勇主持。薛建国副主任针对网络犯罪的生态构成及电信诈骗方面的知识进行专题讲授,并在提问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9月17日上午,薛建国在我校雁塔校区作题为“数据的产权、价值及治理研究”的主题讲座,数字法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杨锦帆主持。薛建国介绍了我国数据分配、数据分级与分类制度,强调数据的产权配置确认机制和定价机制,提出要重视数据保护工作。 本次专题讲座是我校数字法学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探讨了网络犯罪、反电诈、数据治理等热点问题,激发了学生开展数字法律问题研究的学术兴趣。 (供稿: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2023-09-22
  • 【人民法院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李伟弟 1935年10月,中央党校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党中央决定党校恢复办学,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1937年2月中央党校进驻延安。1943年3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 资料图片 202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视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并不断予以加强。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发挥思想更新和教育转化功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革命品格的党员干部的实践过程,二者集中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征。 在思想认识方面,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一大上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工人学校以提高工人觉悟。在党建立的初期,由于党员数量迅速增长,相关教育培训制度尚未建立,一般党员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政策不熟悉或认知不透、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以及个人主义倾向等诸多问题。陈独秀在总结工作时指出,首先需要批评的就是“忽略了党员的教育工作”。 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了成为革命政党的重要规律之一即在于“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强调实现由革命愿望向革命运动转化的基础在于建立“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训练。1924年5月,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该决案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的要求。1925年9月,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形成的《宣传问题议决案》中再次强调办党校的重要性,提出了分级设置党校、分类培训干部的工作方针,并对培训对象、学制、学习内容以及学做结合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说明。1926年7月,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强调“竭力养成工作人才”,决定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译《革命常识》《党务常识》“初级党校(训练班)教授方法”等教育教本和教学大纲。1931年4月出台的《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要求把干部的培养工作作为“苏区各中央分局中心任务之一”,同年8月,《中央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指出,随着革命高潮的向前发展,由干部需要增加和干部缺乏引起的“干部恐慌”现象,“万分迫切的要求全党加以最高限度的注意,采取最有力的办法求得解决”,“干部是党的中心枢纽,实际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革命形势的深刻变化客观要求党亟须加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根据地建设以及国内外交往等方面的工作广度和深度。对此,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需要从“指导伟大的革命”“建设伟大的党”的高度培养“最好的干部”。同年10月,他在《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中,着眼于从“苏区与红军的党”向“建立全中国的党”这一变化,明确将“发展党与巩固党,建立各地的领导机关”作为党的战略任务。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指出“学习理论是胜利的条件”,将理论学习提升到党的根本目标的战略高度。鉴于党内干部存在将马列主义教条化的倾向,毛泽东以干部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在此期间,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中央及相关部门相继发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等文件要求,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明确化、规范化、全面化指明了方向。1942年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强调“干部教育工作”是全体教育工作“第一位的”。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与革命任务的阶段性调整,干部教育培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地位和战略定位逐步得到提升与明确——由政策话语逐渐转变为具体的政治实践、教育实践、制度实践,尤其是凸显了其在树立革命思想、锻造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党对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以及无产阶级进行了深度改造,促使他们完成了从人身解放到思想解放,进而成为中国革命领导者、践行者的教育转化。 在机构建设方面,建立完整的党校培训系统 自党的一大召开之后,党中央已经逐步着手建立党校组织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其中,1921年8月,毛泽东等人即创办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所干部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根据《宣传问题议决案》要求,在地委之下设立以工人为主、学习期限为一至一个半月的普通党校;在区委之下针对政治智识较高和具有工作经验的党员则设立学习期限为三个月的高级党校。 伴随革命运动和干部队伍发展的需要,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纷纷掀起了建立党校的热潮。例如,1924年12月,刘少奇等人创办了党历史上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1925年10月,李大钊等人创办了党的第一所高级党校——北京党校。同时,北方区委党校(1926年2月)、湘区党校(1926年1月)、沪区党校(1926年3月)、粤区党校(1926年6月)等一大批党校相继成立。根据授课对象、方式、时长等方面的差异,在中央开设干部训练班和特别训练班构成的中央训练班,各省、区委也因地制宜开设各类干部训练班。除以上党校、训练班进行日常授课外,另有暑假党校、寒假党校等形式,“力求短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干部的革命素养、政治品格、战斗能力。 至1930年底,由于革命根据地建设取得重要进步,建设校址固定、机构常设、教学系统、规模较大的党校已具备客观条件。《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要求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专门培养“党、苏维埃与职工会的中等干部”。根据这一指示,各苏区结合工作需要逐步建立起常设性的党校:鄂豫皖苏区列宁高级学校(1931年3月)、皖西北党员干部学校(1931年8月)、湘鄂西省委党校(1931年春)、川陕省委党校(1933年2月)、陕甘边军政干部学校(1934年秋)。其中,1931年7月,苏区中央局党校(党训班)成立,后续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共中央局党校。1933年3月,由中共中央局党校改组建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正式开学。为适应全国抗日斗争的形势要求,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不足一月,即立即将因长征停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予以复学,并以“中共中央党校”的名称正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活动。 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对于党校教育的层级进行了明确,依据职级、学制、内容、人员等不同,分别开设高级党校、中级党校、普通党校和新党员训练班。1940年2月《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中将培训层级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党校。自此,标志着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走向了正规化、体系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上述工作安排,中共中央在中央局或中央分局逐步建立了体系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例如,1939年1月成立的北方局党校,下辖北方分局(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太行分局、冀鲁豫分局等党校;在北方分局(晋察冀分局)所辖晋察冀区、冀中区、冀热察区等党委组织分设有党校,形成了横纵交错、上下衔接、遍及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各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建设走的是一条符合当时国情、党情、民情的道路,表现了因势、因时、因事进行设置的灵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并兼顾了革命与建设、创新与发展、机制与体制的基本要求。同时,干部教育培训在机构设置的过程中还集中凸显了党管干部、抓住“关键少数”、服务大局等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展示了党在革命建设道路上始终如一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政治导向。 在教育体系方面,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干部教育培训离不开教育体系的科学布局和顶层设计,集中表现在对教学人员、教学内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合理设置。这一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性原则,重点突出了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时代导向,既囊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客观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在教学人员构成方面,自1924年起,中共中央局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共旅莫支部抽调大批干部回国,罗亦农、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任弼时等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训练的共产党人分批回国,分别赴中央、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组织开展革命运动和党校教育等活动,并成为党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成员。并且,党的中央领导人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也积极参与教学授课活动,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张闻天、李维汉等分别在中央训练班、苏区中央局党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多次讲授过课程。其中,毛泽东非常注重通过党校系统培训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不仅围绕党校建设工作多次发出指示批示,还直接参与到党校、训练班的建设、组织和授课工作——他在湖南区委举办的训练班中,多次讲授农民问题和调查方法;在革命根据地转战时讲授过阶级斗争、革命发展、土地革命、政治决议等相关内容;在延安时期,在中央党校多次举行专题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整顿党的作风》等党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均是其在这一时期的党校报告内容。除上述人员经常参与各省组织的党校和训练班授课外,各省、区委的主要领导干部也通过参与授课,及时传达党的各项政策以及革命斗争经验。并且,范文澜、柯柏年、艾思奇等一批专家学者参与了课程的讲授,对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认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走向,并涵盖了加强党员建设、组织队伍建设、工农革命队伍建设等实践内容。早期的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为主体,通过综合指导开展党建、工会、学生、妇女等各类工作的方法,辅以开展知识传授和文化教育,推动工农阶级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斗争本领。例如,沪区党校结合上海工作的实际讲授党的方针政策,前期开设有“政治问题—注重实际”“上海联合战线”“职工运动”等相关课程专题,后期根据授课反馈意见和工作成效,进一步加强了开展“怎样做宣传工作”“怎样鼓动、训练群众”“罢工战术”“工会的策略及运用方法”等具体业务的授课。随着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逐步稳定,出于巩固和发展革命政权的需要,除了党的政治理论与革命实践工作外,还增加了关于经济建设、自然地理常识、军事训练、语文等相关课程。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全会向全党发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要求普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列主义和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1940年1月、2月,中央书记处分别发布了《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其主要内容均是加强全党干部对于马列主义的学习及其在中国的实际运用。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要求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研究中国现状和历史,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总体上,各级党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上都涵盖了党的建设、哲学、中共党史、中国问题等相关内容,突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教育导向和实践价值。 在教育方针、原则与教学方式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罗亦农在北京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就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革命行动的指南。1929年,中央在给福建、广东、四川省委的指示中,均强调办训练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授课时,刘少奇、董必武、杨尚昆等人在讲课时联系中国实际,用深入浅出、生动通俗的教学方式给受训党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泽东更是突出展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品质——在授课期间,他根据中国国情,详细论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及时在党员干部中答疑解惑、统一思想;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专门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943年11月,他在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时题词“实事求是”,确立了党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准则和教育方针。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中央党校于1939年春还组织学员赴陕北安塞、延川、延安等地开展实习调查,将理论学习认知与具体实践感知充分结合起来。围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原则,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形成了灵活多样、理实并重的教学方法体系。例如,北方党校即明确了将授课、自学、讨论、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929年12月,由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细致规定了“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讨论式”等十种上思政课的教授方法。中央党校除在课堂讲授之外,还采用“讨论式”“文化娱乐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例如,中央党校受训党员广泛参与“黄克功枪杀刘茜案”的讨论等。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切实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观念具有创新特色。 通过上述教育机构、内容、原则以及方法的创设和优化,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确立了下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期各级党校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探索实践经验。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22&ZD025),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团组织建设经验及其当代启示研究》(20CDJ005),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百年奋斗视域下的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研究”(22JK18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9-22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西北政法大学:“五个着力”扎实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

    西北政法大学:“五个着力”扎实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 自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北政法大学将活动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与推进学校中心工作和年度重点任务相结合,以“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提工作质效”为要求,高位谋划、多措并举,贯通“五个着力”,扎实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 谋深谋细,着力夯实工作根基 注重统筹协调、谋深谋细。制定《关于强化领导班子成员作风建设的若干举措》《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的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专班,明确提出“讲政治、勤学习、练内功、勇担当、守规矩、树新风、严纪律、真关爱”等8个方面33 项重点任务。制定《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任务清单》,针对每项措施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全面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部署融合、措施衔接、任务协同、成效共促。 召开“三个年”活动、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持续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履职能力提升和良好作风养成,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抓部署推进、抓执行落实的具体行动和实际举措。 以学铸魂,着力强化思想引领 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制定校院两级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方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加强自学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表率作用,持续强化党性教育。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115场次、实践研学32场次,各支部开展“三会一课”444场次、主题党日183场次,引导督促领导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用好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前往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等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实质,进一步坚定“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决心和信心。 以学增智,着力促进作风转变 “全员培训+分众教学”相结合,在深化学、深入用上下功夫。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课程思政培训、党建双创培训及纪检、组工、统战、学工、财务等专题培训10余期,并将专题辅导、交流研讨、实地观摩、实操训练贯穿其中。通过量身打造培训课程,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师生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畅通选派挂职、实践锻炼渠道。选派多名优秀干部及教师分别前往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省委网信办等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履职能力。 将警示教育作为加强干部教育、改进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持续加强廉洁校园建设,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方式,深入开展党性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崇廉尚洁的育人氛围。 以学正风,着力巩固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为有效防止安排部署“走过场”、任务落实“两张皮”现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及安全稳定工作会,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出台《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严格落实监督事项备案制度、节日提醒制度,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顽疾,推动校风持续向好。 直扑一线、直奔重点、直面难题,靶向纠治“深层次、瓶颈式、障碍性、急忧盼”问题。校领导围绕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分别走访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通过面对面座谈、“零距离”接触,搞清问题症结,剖析具体原因,形成整治意见,拿出务实举措,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让师生真正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全面推进“首问负责”“接诉即办”“限期办结”等工作机制,及时开通 12345 热线账号。高度重视“三个年”相关诉求办理,结合师生座谈会、校长信箱、调研走访等渠道,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需要长期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落实。 以学促干,着力汇聚发展动能 把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新挑战、展现新作为。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抓重点、挑重担、包要事,攻坚克难,以高质高效作风推动事业发展提质提速。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部署,探索建立高质量项目发现培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高质量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紧盯秦创原创新驱动及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把高质量要求落实到教育建设项目全过程。 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学科建设,成立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德语+法学”项目获批陕西首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评选优秀教学成果33项。1个教师团队评选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名教师参加“2023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和“2023年全国最美教师”评选,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干部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 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创建301个“党员先锋岗”、选树104个“党员示范宿舍”、成立106个“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亮身份、做表率”,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能。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