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培训中心与陕西延安干部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 2024年08月21日
  • 培训中心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近日,我校培训中心与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合作签约仪式在雁塔校区举行。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浩,我校副校长、组织部部长、基地办公室主任赵全宇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培训中心主任、律师学院院长、基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集合主持。

赵全宇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情况。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陕西延安干部学院作为中组部确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红色资源丰富、特色优势明显,办院理念先进,教学方式灵活,在党性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希望双方充分发挥教学、人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加强沟通联动、互学互鉴,为双方事业高质量发展聚智添才、赋能添力。

王浩从品牌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名师培养等方面介绍了陕西延安干部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他表示,希望借助西北政法大学在学科、专业、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携手开展培训课题研究、师资培育、课程研发,积极搭建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共同推进双方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我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李集合、王浩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书》。双方围绕合作机制完善、教学形式创新 、培训品牌打造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和研讨。

陕西延安干部学院、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座谈及签约仪式。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 审核:李集合)

相关新闻

  • 【陕西青年网】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赴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原标题:探寻那曲文脉,团结民族宝“藏”——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赴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周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2024年7月18日至7月25日,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赴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周边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开展国家安全知识座谈会,增强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的,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深入乡村社区,走访实地调研 1.走进那曲市色尼区团结小区,聆听民族团结故事 实践活动第一天,团队成员前往那曲市色尼区团结小区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在小区的文化广场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探索了解社区在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建中的做法与成效,聆听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在采访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于国家的热切认同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热忱信心,有利于团队成员努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在实践活动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走进那曲市那日村,开展干部群众调查 探寻那曲文脉,团结民族宝“藏”实践团队还前往那曲市那日村开展群众采访调查,实践团队成员主要通过进入村民家中进行采访,挨家挨户发放问卷,开展群众座谈会的方式对那日村的群众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众对国家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及情况;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了解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认同和理解情况;同时积极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色庆乡那日村村委会对接,对当地驻村干部和村长进行访谈,了解当地的民族团结政策,以此来探索基层民族团结工作模式,为基层民族团结工作贡献力量。 国家安全法治知识村社干部座谈会——打牢民族团结法治基础 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对于增强民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学院学生的专业特长,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结合那曲市的社情民情,在那日村村委会活动中心为当地驻村干部和村民举行关于国家安全基本理论和国家安全法治知识的宣讲座谈会。并为村委会居委会制作汉藏双语的国家安全知识宣传物料,便于分发给村社居民阅读学习。 体验民族文化,共促文化传承 1. 同跳锅庄舞,共话团结请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2006年5月20日,锅庄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20日下午,实践团队成员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同跳锅庄舞,锅庄舞起的这一刻,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同当地群众一起组成一个又一个舞动的圆圈,恰似绘制了一个个民族团结“同心圆”。大家一起融入这和谐的氛围之中,使成员们切身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魅力。 2.走进羌塘恰青赛马节,展现文化传承风采 那曲赛马节,也被叫做羌塘恰青赛马节,是世界知名的赛马节,已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赛马节是那曲的传统特色节日,实践团队成员在赛马节时制作汉藏双语的宣传标牌,并在那日村内进行张贴宣传。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关注赛马节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亲身参与到赛马节骑马、拔河、共唱藏语歌、共跳民族舞的活动中,在浓厚的民族节日氛围中体会汉藏民族团结的温暖。 随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团结成为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探寻那曲文脉,团结民族宝“藏”实践团队走进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了解那曲当地民族团结政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及情况,探索基层民族团结工作模式,为那曲市民族团结工作和国家安全工作贡献力量,用实践谱写文化交流互融进行曲,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强音。 【陕西青年网】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赴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http://iyouth.com.cn/showm.asp?id=3274

    2024-08-21
  • 【华商报】推普搭建“心”桥梁 民族团结谱新篇——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7月中旬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云岭之南 民族同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以法治之光,照亮云南民族团结之路;以语言之桥,连通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普”润建水,同语共绘民族团结 实践团的成员们踏入建水古城调查采访,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入交流。成员们倾听老街的故事,记录下每一句普通话中凝结着的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感受民族团结共融的精神实质。此外,实践团成员在建水西庄镇马坊街集市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摊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更多村民认识到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的便利性和必要性,以及各民族紧密团结所能带来的巨大力量。其后,实践团队还深入东林社区,采访民族团结的先进者。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这些生动的案例作为榜样,向更多的人传递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一系列深入透彻、颇有成效的调研实践活动,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也让他们见证了普通话在促进民族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团的实地宣传中,讲好普通话,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建水小调,绽放彝汉融合之花 在建水县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们还深入探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小调的独特魅力。建水小调,犹如一朵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在彝汉文化的交融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谱写出一曲民族和谐共生的赞歌。同学们在亲身体验和与彝族沙莜腔州级非遗传承人张汝林的交流中,更深刻理解了建水小调背后蕴含的民族团结与文化共生的理念,深入感受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浓烈氛围。 红色记忆铭初心,文化精神永流芳 实践团成员首先走进了朱德故居,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朱德故居,实践团成员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身影。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是他光辉一生的注脚,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朱德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九人团”革命纪念馆。馆内“九人团“精神所传达的是建水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坚韧与不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的无畏与无惧。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 法暖万家,共筑青春法治梦想 实践队在共青团建水县委的指导下携手建水县妇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活动。此次宣讲活动不仅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更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关怀与引导。实践团成员们将理论付诸实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助力于营造更加安全、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书写民族繁荣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实践团还策划并拍摄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普法小短片,期望以法治之力,助力云南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稳定的边疆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在热火朝天的社会实践中,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青年学子们,走访调研看乡情,淬炼青春到基层,在田间地头,在人民群众中深入感受民族团结与法治共进的盛大赞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以不懈奋斗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华商报】推普搭建“心”桥梁 民族团结谱新篇——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040732078592320738%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sShare=1

    2024-08-05
  • 我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检察分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近日,我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检察分院“检校共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阿勒泰举行。我校副校长马朝琦,阿勒泰检察分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贺军出席签约仪式。 马朝琦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检融合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对阿勒泰检察分院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这次合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充分兼顾各方需求,优势互补、求真务实。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人才和理论研究的优势,为阿勒泰检察分院提供最大的智力支持;阿勒泰检察分院则是学校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实践的良好平台,希望双方真正把合作落到实处、创出实效。 贺军表示,西北政法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学术底蕴,在全国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此次合作,相信双方将实现校检良性互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研讨、案例研究等活动,推动司法资源与学术资源深度融合、高校智力资源与办案经验资源优势互补,合力打造检察教育培训平台,努力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办案水平高超的检察业务领军型人才。 马朝琦与贺军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在阿勒泰期间,马朝琦一行赴阿勒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及阿勒泰市人民检察院、布尔津县人民检察院、哈巴河县人民检察院以及吉木乃县人民检察院等多个基层检察院走访调研,并就轻罪治理现代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涉外法治建设、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了解边疆地区司法实践的状况以及法院、检察院对于法学人才的真实需求,有利于优化学校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法学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马朝琦一行走访在阿校友,到我校60年代初期校友贾永红、刘玉英夫妇家中探望慰问,对他们扎根阿勒泰60余年,为祖国边疆事业、法治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受访校友感谢学校的关心关爱,表示将不忘入党初心,永葆政治本色,继续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 7月23日至26日,由阿勒泰地委政法委牵头,阿勒泰检察分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举办的“2024年阿勒泰地区政法系统同堂培训”在阿勒泰地委党校举行,拉开双方合作的开端。来自全地区公、检、法、司等不同部门的干警参加培训。刑事法学院与阿勒泰检察分院共同设计培训课程,随行讲师团聚焦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政法、司法办案焦点及法律难点问题开展授课,将校检合作愿景转化为生动实践。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杨璐嘉 审核:孙学龙)

    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