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身成性 达至诗意的生活——2016届毕业典礼贾宇校长致辞

  • 2016年07月03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成身成性    达至诗意的生活

 校长    贾宇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每当校园里紫薇花绽放的时候,我们都以苍穹为盖、大地为席,欢聚一起,在大秦岭的俯瞰、天平楼的凝视下,为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征程的青年学子,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这样一种融合地理环境元素的特别场景,暗合了古代先贤“天人合一”“三才者,天地人”“为天地立心”的哲理智慧和价值理念,传递的是我们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认识自觉和实践追求,表达着学校对同学们展翅高飞、砥砺前行的美好祈愿和殷殷期盼。

今天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属于你们——2016届的4984名学子。今天的盛况,相信你们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你们成长蜕变、拥抱未来的重要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校两万名师生,代表天南海北西法大十万校友,向你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几年前,你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这片沃土,在茁壮成长的同时,有幸经历了西法大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亲眼目睹了一件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共同见证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时刻。

从拿下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部三个类型基地的实施资格,到获取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获批西北地区第一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全国“双千计划”现场会的召开,到打造反恐怖主义法治研究高地和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一本招生,到国际交流的合作版图日益扩大;从校园校歌唱响、雅弦声飘,到各类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争奇斗艳。

这些令人振奋的变化,使我们“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梦想基石一步步筑牢夯实;使西法大人建设“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也深知,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让同学们年年酷暑“无处可乘凉”,“进寝室、桑拿房……汗湿裳、床板烫”,毕业前还在呼吁“装空调,贾校长”。我代表学校真诚地向你们说声抱歉。我想给同学们说,有些事情应当做,但真不一定能马上做到。但请同学们放心,应当做的事情,最终一定能做到。也请你们相信,把这个十万西法大人共同的家园建设好、发展好,是我们矢志不移的愿望和永不懈怠的追求。我也代表学校向今天的毕业班同学们,代表校友总会向明天的校友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看看一年后、几年后、若干年后,母校都有哪些风物依旧、让你们暖心,又有哪些旧貌换了新颜、让你们开心。

别离将至,远行在即。几年里,给同学们讲过不少话了,从“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到“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再到“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的座右铭。希望同学们别嫌行李沉重,把这些话都带着走,人生路上用得着。今天游子要远行,我照例还得代表学校再罗嗦几句,希望同学们耐住性子。好在以后同学们不必再听老师罗嗦了。

201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我致辞的主题是,“追求自爱自强幸福的生活”;201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我致辞的主题是“知行知止,追求理性的生活”;今天,我给你们致辞的主题是,“成身成性,达至诗意的生活”。

“成身成性”,是由北宋时期关中大儒横渠先生张载提出的人生境界。张载讲“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意思是说,人的一生,不只是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人生价值的开拓、追求和实现的过程。“成身”就是满足人的基本欲望,使人的身心得到完善;“成性”就是保持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本性,使人的德性得到升华。我以为,张载先生所言极是,人生倘若要“不苟且”,就要“成身”并且“成性”,实现体面的生活、追求道德的生活、最终达至诗意的生活。

一、成身成性,实现体面的生活

这是“成身成性”所要求的第一个层次。

成身成性,先要保障身体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最值得珍惜的。离开健康的身体,去说事业、金钱、爱情等,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子曾这样发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意思是,声誉和身体相比哪个对你更亲近?身体和财富相比哪个对你更重要?得到名利与丧失生命相比哪个对你害处更大?老子的结论是:生命重于名利,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一切。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不少人只顾得无休止的追名逐利,或者是任不良嗜好损伤生命,以超负荷工作来透支生命,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直至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

成身成性,要满足自己的正当需求、合理欲望。通过自己劳动,取得合法报酬,保障衣食无忧,达到体面的生活状态,不但无可厚非,还应受人尊敬。从来名与利相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间常态,只要正确对待,把握得当,追的名、逐的利都是体面人生的基石,不必讳言。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之趣,未必适合绝大多数人。追求精神富足、物质满足、生活幸福,不论对自身、他人还是社会而言,都有积极意义和进步价值。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在某种意义上说,无财产则无自尊。自己能安身立命了,方能进而孝敬父母,回报社会。同学们已是成年人,应体恤父母辛劳,尽早求得经济独立,不做啃老族。

我知道,目前还有一些同学没找到心仪的工作。不要紧,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人生犹如马拉松,不在乎前几步快一点、慢一点,只要态度端正,配速合理,久久为功,最终必有回报。当然,寻求名利,不是“唯”名利,要不慕虚名,不贪浮利;要取之有道,不能不择手段、蝇营狗苟;物质方面要用之有度,崇尚简约,不奢靡浪费。

二、成身成性,追求道德的生活

人必须满足合理的欲望,但又不能贪欲、纵欲。如何把握欲望的分寸,这就要有超越物欲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成身成性的第二个层次就是彰显人的道德性和价值感,以德性统合身心,追求道德生活。

成身成性,要各守其分、各尽其职。荀子讲,“将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也”,意思是只有明确上下职分、等级和社会人伦关系,才能形成稳定的秩序。舍其尊卑贵贱思想,所谓“明分”,就是要在人伦秩序上,父慈子孝,安老爱幼,兄良弟悌,朋谊友信,各守其分,各负其责,言行与角色相符,举止与仪轨相合。在单位里,要各负其职,各尽其能,全身心投入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不苟且、不应付、不懈怠,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做所在领域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

你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同学会走上法律工作岗位,不但要自己明分,还要用法律来为他人定分止争。西法大的毕业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也都要恪守法治信仰,守护公平正义,希望大家把我们的校训和育人理念牢牢铭记,终身践行。

成身成性,要反求诸己、相互尊重。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到反求诸己。“行不得则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的时候,都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不能怨天尤人,把错误全推别人、责任全在社会。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次要做到相互尊重。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同时也需要互相尊重。尊重彼此的原则、保留独处的空间、恰到好处的关爱、润物无声的陪伴,是友谊的基本内涵。朋友不须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赠给瞿秋白之辞,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能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结交朋友要按照孔子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标准,去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有朋友、闺蜜相伴,对事业来说事半功倍,对人生来说,心灵不会孤寂。

成身成性,要奉献社会、报效国家。《墨子》中阐述了兼相爱的思想,并指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英国哲学家边沁认为,人的目的是追求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礼记·大学》深刻指出,修身、齐家然后才可治国、平天下。

同学们要追求道德的生活,就要在民族的繁荣、国家的富强、人类的进步中追求事业的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接近。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拥有美好未来的人类也面临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紧张。解决中国问题、解决人类问题,贡献聪明才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自觉承担的使命。

同学们要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追求,时时以严格的言行规范和崇高的理想境界砥砺自己,以国家、民族为念,以天下苍生为念,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在人民的幸福和人类的进步中创造自己的事业。

三、成身成性,达至诗意的生活

有了体面的生活保障,有了因遵法守德而获得的自由,进而达到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诗意生活,是成身成性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层次。

成身成性,就要遵从内心、自由潇洒。海德格尔认为,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诗意的生活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妙,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憧憬,是“身在闹市、心在南山”的恬淡,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而又不沉迷其中,能随时保持理性清醒的思维,是无关悲喜、无关风月、能正视人生困境的情怀。达至诗意的生活,人就会放大格局、提升境界、开阔心胸,做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就能在“生也有涯”的人生中享受“乐也无涯”的幸福。

成身成性,就要敬畏自然、亲近自然。诗意的生活要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胸怀,有“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信念。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心灵的,除了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我该结束我的致辞了。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 学校举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7月6日,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雁塔校区举行。副校长赵全宇出席毕业典礼。 赵全宇代表学校向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同学们要勤于修身,传承好西法大的红色基因,坚持不懈用红色基因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要善于学习,打下扎实理论功底,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积蓄能力底气,不断提高干事创业本领,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努力成为可堪大任的有用之才。要勇于担当,把个人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努力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校院领导为毕业生代表、优秀函授生、模范学生干部颁发毕业证书和荣誉证书,赠送纪念品。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集合以“永远在奋斗的路上”为题向毕业生寄语,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奋发有为,保持初心,坚守梦想,脚踏实地,以坚韧和勇气,开启属于自己的新华章。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国庆宣读继续教育学院2024届毕业生名单和《关于表彰2024届优秀函授生、模范学生干部的决定》。教师代表、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宦佳寄语同学们,以严谨处事、以求实为学、以文明律己、以公正立心。2024届专升本法学专业的徐小婷同学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学校的辛勤培育诚挚的感谢。毕业生亲友代表何延霞在发言中,希望同学们不忘母校的培养之恩和老师的教诲之情,继续书写人生新篇章。 (供稿:继续教育学院 撰稿:晋艳 审核:李集合)

    2024-07-09
  • 追光而遇 行将致远——我校举行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7月3日,西北政法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3038名本科生圆满完成学业,在师长亲友的共同见证下,开启人生新的航程。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等全体校领导和校党委委员出席。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范九利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毕业生致以热烈祝贺,向支持帮助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老师和亲友们致以诚挚感谢。他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题,向毕业生讲授大学最后一堂“思政课”。他谈到,“为”与“不为”是生活的辩证法,是站位国家、服从大局的视野格局,是血脉传承、功夫到家的自信底气,是坚定目标、笃定前行的战略定力,是行有所止、言有所界的规矩法度。求学期间,大家在西法大校园里德法兼修、勤学善思,长才干、壮筋骨,淬炼青春底色,逐渐成长为堪当时代大任的先锋队、突击手。即将走出校门的你们,要把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装进出发的行囊,保持不甘平庸、不断向上的勇气,在“有为”中坚持,在“不为”中坚守,始终坚信流过的汗水和泪水,终会汇聚成灿烂繁星,熠熠生辉,照亮奔赴山海的路。讲话最后,他动情地说:“无论身在何处,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期待我们再次相聚!” 副校长马朝琦宣读《西北政法大学关于表彰2024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学校授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丛林等256名毕业生和外国语学院蔺星月等15名内地生源赴疆赴藏学生“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校领导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奇以泰戈尔的《用生命影响生命》和毕业生共勉,希望他们秉承老延大优良传统,目标明确、志向坚定、勇毅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途中书写西法大人新的华章。 在校生代表、校三好学生标兵、商学院(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李泽金向圆满完成四年学业的学长学姐致以诚挚祝福,希望他们铭记终南山下的“质朴厚重”、天平楼中的“朗朗正义”、图书馆里的“思想荟萃”,继续为母校建设发展增光添彩。 毕业生代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民商法学院2020级学生房靖凯分享了自己大学四年间的收获与感动,表示将带上母校的期盼与恩师的嘱托,心怀“强国”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留学毕业生代表、电子商务与法律专业的玛伊娜(PALLAYEVA MAINA)来自哈萨克斯坦。她向一直给予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老师、朋友致以衷心祝福和诚挚谢意,表示将加强学习、丰富阅历、提升能力。 毕业生亲友代表、经济法学院2020级学生包可扬的父亲包松林向老师们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希望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时代的洪流中挺膺担当、成就未来。 毕业典礼结束后,各学院分别在满天星学术报告厅、天平楼AJ33模拟法庭、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校务楼二楼报告厅进行本科生学位授予仪式。学位授予现场,导师们为每一位在校毕业生正冠拨穗并合影留念。 “这儿是法治人才成长的摇篮,理想让我们在这儿相聚……”雄壮嘹亮的《西北政法大学校歌》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诉说着母校的深深祝福和依依不舍。愿满载荣光和梦想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以敢为人先的志气、敢于超越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革故鼎新的锐气,逐浪而行、奔赴热爱,在更广阔的星辰大海续写人生华章。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书记、本科生毕业班辅导员,教师代表、在校生代表、毕业生亲友代表、留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及2024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典礼。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审核:燕福民)

    2024-07-03
  • 带着红色“家底”启航——我校举行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从初秋九月的相遇,到仲夏七月的道别,又一个毕业季如约而至。7月2日上午,我校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塔校区田径场举行。在师长亲友的共同见证下,2024届17名博士研究生、1581名硕士研究生为自己的研究生求学生涯画上圆满句号,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松,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副校长张荣刚、马朝琦、孙昊亮、赵全宇以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出席,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 上午7:30,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证书 范九利以“带着红色‘家底’启航”为题作讲话,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他与毕业生们一起深情回顾了这几年在志愿服务、科研前沿、实习现场和调研一线等学习工作中的奋斗历程,赞扬同学们不怕吃苦、敢闯敢拼,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临别之际,他激励西法大学子在往后的人生旅程上要珍惜珍藏学校的红色“家底”:第一是厚重纯粹的爱国情怀,要将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第二是愈挫愈勇的奋斗激情,人生没有白走的道路,今天的奋斗是未来成功的基石,要始终抱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长自信和奋斗激情;第三是坚定不移的务实作风,无论身处何地、肩扛何职,都要以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努力奋斗;第四是知难而进的吃苦精神,要敢于迎头而上,敢于担难、担险、担重,在日复一日打磨中锻造坚韧的意志品质,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涓滴细流必能汇聚成磅礴伟力。 郭武军主持典礼 马朝琦宣读了《关于表彰2024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校领导为我校优秀毕业研究生代表与内地生源志愿赴疆赴藏研究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导师代表潘俊武在发言中对全体毕业生提出了三点期盼,首先要树立远大目标;其次要有乐观的精神;最后要有持之以恒的劲头。敬终如始、绵绵用力,用坚韧来书写人生的精彩。博士生代表尉钏表示,西法大人必将持续不懈地为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贡献智慧与力量,坚定不移地推动法治建设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更加公正、高效的法治体系而不懈奋斗。国际法学院2021级硕士毕业生代表胡熳馨表示,西法大“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提出了掷地有声的标准和要求,解答了学子们内心有关自我、有关成长、有关发展的所有疑惑,有力地告诉西法大学子应当坚定方向、坚守真理、追求卓越、德行兼备。在校生代表公安学院2023级警事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家源表示,无论毕业的学长学姐走得有多远,母校的支持、老师的挂念和学弟学妹们的祝福永远伴随着西法大学子,西法大永远是学子们温暖的家。 毕业典礼结束后,举行了学位授予仪式。仪式由孙昊亮主持。 张荣刚宣读《关于授予2024届博士、硕士学位的决定》 孙昊亮主持仪式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韩松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代表为本届博士研究生、往届毕业生代表和本届硕士研究生拨流苏并颁发学位证书。 拨穗正冠,寓意学有所成。祝愿2024届全体毕业研究生前程似锦、未来可期;祝愿西法大桃李满天下,师生共筑辉煌。 各学院书记、院长、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各部门负责人,导师、在校研究生代表、往届研究生代表、2024届全体毕业研究生等参加典礼。 (供稿:研工部(研究生院) 摄影:杜超英 撰稿:哈冠群 审核:宋白、常安)

    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