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我校与临汾市人民检察院检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举行。副校长赵全宇、临汾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董新宇出席。临汾市...[详情]
3月26日上午,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振峰带队的中国政法大学调研团一行五人赴我校研究生院调研交流。研究生院、刑事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参加交流座谈会。会议由副校长王健主持。座谈期间王健介绍了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基本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我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王振峰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经验和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做法。与会双方就研究生优秀生源选拔机制、导师培训体系建设以及提升学位论文质量采取的相关措施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相互汲取经验。本次调研深化了兄弟院校之间传统友谊,双方达成共识,表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相互汲取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供稿:研究生院)
2018年12月10-15日,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汪世荣教授一行8人应澳门城市大学法学院李洪江教授和香港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吴海杰博士的邀请,赴澳门和香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了在当地举行的“内地与澳门社会治理比较研究”研讨会与“第十一届东亚法哲学大会”并访问香港和解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赴港澳学术交流代表团由汪世荣教授、朱继萍教授、邱昭继教授、褚宸舸教授、何柏生教授、董青梅副教授、杨锦帆副教授和付欣博士等人组成。代表团于参加了12月11日在澳门城市大法学院举行的“内地与澳门社会治理比较研究”研讨会,与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李洪江教授和沈云樵教授、研究生段鹏等师生就内地与澳门的司法制度和社会政策等社会治理方式进行了交流,向澳门城市大学赠送项目组有关枫桥经验的成果著作3本,并参观了澳门城市大学校园和图书馆。12月13-14日,代表团参加了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举行的第11届东亚法哲学大会。本次会议为该院建院50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主题为“正义、尊严与法治”,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以及我国内地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约15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我校代表团汪世荣教授应邀担任12月12日下午的“基层社会治理”平行小组的主持,汪世荣教授和付欣博士、朱继萍教授、褚宸舸教授、邱昭继教授和何柏生教授等人先后做了题为《枫桥经验:诸暨行业调解的现状、问题及前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与人民调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化—以“枫桥经验”为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法理论及其价值》、《数学与西方法治的形成》的发言。12月13日,董青梅副教授和杨锦帆副教授先后做了题为《“枫桥经验”与在线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和《“义”的法哲学涵义及其影响》的小组发言。12月14日下午,代表团前往香港调解中心,与该中心罗伟雄会长和陈颢文副会长等人就香港的调解制度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交流,汪世荣教授等人介绍了“枫桥经验”的最新发展,并向该中心赠送了项目组出版的最新研究著作。本次出访,代表团成员在澳门结识了来自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的李洪江和沈云樵教授等从事澳门基本法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学者,在香港与来自国内百余名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了解了当前东亚地区尤其是香港和日本的法理学前沿发展动态,扩大了我校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影响。使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和中国的司法与法律改革进展,特别是“枫桥经验”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之处。(供稿: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
日前,我校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穆兴天教授带领学院教师兰迪、马亮、王烨等一行四人赴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下属法律大学等进行了访问。代表团一行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下属法律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会议员、宪法委员会委员卡纳特•科里兹别科夫、该校校长雷斯门杰耶夫•巴克得别克,副校长德米特里叶科•伊琳娜、课程建设负责人古丽努尔等进行座谈。双方就两校进行学生互换、科研项目研究和人才交流等工作展开了深入商谈。课程建设负责人古丽努尔与穆兴天就两校共建“一带一路法律与人文科学国际学院”合作细则进行讨论,商定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内容;穆兴天应对方要求,介绍了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基本情况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情况。代表团一行随后参观访问了国家法律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就双方在反恐研究领域的合作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了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互设研究中心等合作的可行性。穆兴天和兰迪、马亮、王烨为国家法律大学师生分别做了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和《“柔性”反恐怖策略的策略与技巧》《宗教极端主义的定义》《中国西北地区跨界民族》为题进行讲座。穆兴天在讲座中从十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民族政策具体内容及实施情况。代表团一行还访问了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调研了比什凯克周边东干人、维吾尔人等聚居村落,展开入户访问,对当地东干人、维吾尔人的生活状况、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代表团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体现了我校响应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指导,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法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工作,并以此抓手,着力打造反恐国际合作研究的品牌基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家利益的保护、中亚各国和中国的安全发展发挥积极服务作用。(供稿:反恐法学院)
12月9日,国际民航组织运输局副局长Sylvain Lefoyer先生应邀访问我校国际法研究中心及郑斌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并与相关人员座谈。我校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斌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所长王瀚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法学院负责人以及航空法研究团队的师怡副教授、张望平副教授、张丝路博士参加了会见和座谈。Sylvain Lefoyer参观了国际法研究中心的郑斌航空法图书馆与郑天锡国际法图书馆,对丰富的馆藏图书表示非常赞叹,认为图书馆的藏书量足以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来西北政法大学讲学与研究。座谈会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立主持。王瀚教授在发言中希望今后和国际民航组织加强联系,在多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Sylvain Lefoyer表示,非常高兴在他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就能访问西北政法大学,希望未来能在航行飞行安全、航空网络安全等领域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供稿:国际法学院)
10月14日至10月20日,来自台湾东吴大学、台北大学、中正大学、世新大学、铭传大学的58名法学院师生代表抵达西安,参加由我校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法律文化节活动期间,两岸学生进行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台湾东吴大学洪家殷教授,台北大学张文郁教授,中正大学卢映洁教授,铭传大学刘秉钧教授、陈蕙君助理教授,世新大学王玉全副教授,我校陈涛教授、刘亚军教授分别就依法治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刑法、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法律问题等开展了九期讲座,近千名学生聆听名师精彩讲演。台湾师生还共同参与了经济法学院劳动法律诊所项目、行政法学院行政法诊所项目教学观摩和座谈,前往陕西省高级人民法学院旁听庭审、参观执行指挥中心,与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座谈司法实务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文化交流活动,台湾师生对大陆法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司法实务的现代技术以及法律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融合与运用感到由衷赞叹。在法律文化交流的同时,我校组织台湾学生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秦兵马俑、明城墙、大唐不夜城、永兴坊等历史古迹,品尝羊肉泡馍、肉夹馍等风味小吃,台湾青年学生充分领略了具有3000余年历史的古都西安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魅力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焕发出的国际化都市的大格局。10月19日下午,第五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在我校长安校区圆满落幕,台湾师生与我校射艺队、汉服社的同学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礼仪的互动表演。台湾院校带队老师及我校港澳台事务办李立主任致闭幕词,最后由2019年第六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承办单位台湾东吴大学的陈芊谕女士做交接发言,向我校师生发出了“二零一九台北见”的邀请。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是2013年由我校倡导并申请举办,文化节秉承以法律文化为纽带,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师生情谊沟通为宗旨,得到了台湾法律教育界积极响应,提升台湾法学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加强两岸高校法学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我校对台交流的重点项目,并得到国台办、省台办、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文字:余碧航)
7月4日,国际民航组织对外关系与法律局局长黄解放博士、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副所长邓朝晖女士一行,应我校“三秦学者”特聘岗教授、航空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邀请,在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陪同下访问了位于雁塔校区的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 黄解放参观考察了我校“郑天锡国际法与郑斌航空法图书馆”,及航空法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情况。 “郑天锡国际法与郑斌航空法图书馆” 藏书由著名航空法学家郑斌先生捐赠,主要包括郑斌先生及其父亲郑天锡收藏的经典国际法和外空法著作、著名国际法院判例、重要国际条约谈判资料和知名国际法学术刊物等近3000余册。王瀚向黄解放介绍了图书的保管情况,及航空法人才培养与科研情况,并强调郑天锡国际法与郑斌航空法图书馆资料的重要价值,感谢黄解放局长对图书资料获赠的大力支持。 随后,我校航空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举行了“航空强国与航空法治建设”座谈会,与会嘉宾有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副所长邓朝晖,西北民航管理局法规处处长朱勇民,西部机场集团副总秦占欣,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党委办公室主任方瑞丰,《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北记者站主任陆航,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苏金远教授。王瀚教授和国际法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等参加了座谈。座谈中,黄解放局长和与会专家就航空法治的最新动态进行讨论,并梳理了新时代背景下航空法研究的重点议题。 黄解放指出,中国航空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以航空环境法的新问题为例,民航组织理事会最近通过的碳排放制度试图以市场机制将碳排放商品化, 36个理事国当中,南非和坦桑尼亚缺席,4个国家反对, 30票赞成(包括美国和西欧),中国对此提出保留(弃权),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王瀚表示,当前航空法的研究要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时代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与适航标准认定、航空企业海外兼并之间的关系。从陕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来讲,亟待开放第五航权,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与发展规划,优化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化、便利化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助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升级与陕西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从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需要筹划中国航空法教育基金,与国际民航组织形成常态实习对接关系,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航空法治人才队伍。 邓朝晖介绍了“德恒访问学者项目”,提出西北政法大学航空法研究团队实力雄厚,希望能够进一步接洽,与武汉大学国际法所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航空法治人才,实现共建共赢。朱勇民介绍了民航监管的最新动向,一是解决民航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和实现监管现代化。建立监管事项库,明确监管的边界;统一全国的监管平台;鼓励企业自查。二是推行民航信用制度。旅客信用实行全网联通,信用等级信息共享;企业信用实行国内国外统一入网。三是为了解决通用航空过度监管的问题。朱勇民建议将散见于民航规章中的立法,统一于民航法中,并将无人机纳入通用航空中统一立法。周亚光就防空识别区、经济专属区上空法律地位等问题与苏金远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方瑞丰等就航空法的地位与未来发展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黄解放对我校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取得的成就给出了高度的赞赏,表示将积极支持西北政法大学航空法学科建设,支持我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法研究重镇,希望航空法治协同创新中心能够稳步发展,协同纳新,构建“空天丝路”与“地面丝路”的对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6月2日至9日,副校长漆思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立、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冯冬梅、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一行四人应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匈牙利塞格德大学邀请出访德国、匈牙利进行学术交流及洽商合作办学。 6月2日至4日,由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德国杜伊斯堡市政府和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联合发起的“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文化经济交流项目”活动的开幕式和文化经济论坛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杜伊斯堡举行。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总领事冯海阳,德国杜伊斯堡市政府市长索伦•林克共同为“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文化经济交流项目”揭牌。随后进行的“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文化经济论坛,漆思教授作为论坛嘉宾阐述了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见解,他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新丝路推动了亚欧国际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推动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使沿线各国人民人心相通,文化艺术更加开放交融,教育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它超越了经济的意义,让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亲相爱,成为习近平主席一直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6月4日,出访团组来到埃布罗尔西宫的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与协会主席郭健先生、主管荆伟先生进行合作会谈。双方分别介绍了协会和学校的历史、主要工作领域以及未来规划等信息,高度评价了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和西北政法大学前期合作中取得的成果,对共同设立“中欧跨文化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共识,并商定2018年9月在西安邀请“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沿线国家文化艺术及教育界人士共同举办一带一路的文化论坛。 6月6日至7日,出访团组来到匈牙利塞格德市访问了塞格德大学。塞格德大学建立于1581年,是匈牙利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前20%梯队,在匈牙利国内排名高居榜首的公立大学。我校于2017年与该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派学生参加该校“欧洲之门”法律培训项目。本次访问旨在通过对项目的考察评估,与对方协商2019年起将我校学习的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涉外法律人才基地班整班学生集中派往塞格德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培养,使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体验两种培养模式教学,培养出通晓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能够胜任涉外法律业务的优秀人才。通过两天的交流考察,出访团组先后与塞格德大学主管国际交流工作的副校长Katalin Nagy教授、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Krisztina Karsai教授、法学院院长László Gulyás博士、法学院副院长Norbert Varga博士、孔子学院外方院长Richárd Mohr教授、中方院长王磊博士会面商谈了两校联合培养项目的具体教学安排和其他合作事项,进入课堂对塞格德大学的教学法进行了体验感受,参观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走访了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孔子学院。 本次德国、匈牙利出访团组前期沟通充分、活动安排合理、出访任务明确,保证了出访团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预期工作。返校后明确了专人继续对接外方机构落实双方的合作意向,力争在学校办学国际化过程中形成更加深入、丰富多样和实质性的合作局面。
5月31日至6月3日,我校总会计师刘鹏伟等3人应邀参加“2018海峡两岸财经与商学研讨会”及东吴大学商学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 6月1日,来自海峡两岸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人员围绕“AI时代之知识创新与管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充分交流了海峡两岸各高校在会计与风险管理、经济行为与效率、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与人工智能、知识创新与绩效等方面的经验与思考。会前,我校刘鹏伟总会计师与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前代理校长马君梅进行了会谈。 6月2日上午,刘鹏伟总会计师、商学院张荣刚院长、吴汉利博士与东吴大学商学院进行了座谈。东吴大学商学院院长傅祖坛介绍了该院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期待能与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刘鹏伟介绍了我校的发展状况和我校商学院成立背景、研究发展方向、学院师资、课程设置等,他认为两校合作与交流的空间广阔、契合性强。随后,张荣刚院长就两个商学院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领域的深入交流提出意见。两个商学院还就今后合作交流中涉及的多个具体事项进行了协商。 6月2日晚,我校代表团参加了东吴大学商学院建院五十周年庆典,刘鹏伟代表我校赠送礼品——东吴大学校训书法作品一幅。
5月14日下午,王瀚副校长在长安校区会见了台湾东吴大学董保城副校长及夫人王旻女士,就两校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开展人才培养、学术合作等方面交换意见,并达成学生专班交流学习等合作意向。陪同参加本次会谈的有我校港澳台事务办、行政法学院、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 王瀚对董保城副校长及夫人来访我校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东吴大学是我校建立的国(境)外合作关系中最稳健、最广泛、最有成效的伙伴院校,两校的交流合作跨越了学生研修、教师访学、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共办的“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作为国台办重点对台项目已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品牌,是两岸法学青年学子交流情谊、加深认同的重要平台。东吴大学法学院秉承对英美法系的传统教学优势,积极培育比较法和国际法人才,开法学教育之先锋。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亦是最早进行对外开放和规范涉外关系的法律重镇,诚邀东吴大学与我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法律保障、商事争议解决、风险与争端预防机制和仲裁诉讼等领域深化合作,共谋“一带一路法学教育新命题”。 董保城积极认同两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并在学生专班交流、法律调控PPP项目等领域表达了合作意愿。他表示,扩大和鼓励两岸师生交流对话对海峡两岸一家亲具有重要意义,东吴大学法学院意愿组织通识教育“一带一路”课程学生赴内陆交流学习,前来西北政法大学研习专业学术课程,参访西安领略汉唐对外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 会后,双方就专班学生交流、“一带一路”法律合作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5月10日下午,副校长王瀚在长安校区会见了柬埔寨总领事辉比威先生及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苏萨颇副校长一行,双方就推动两校交流合作交换意见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同志陪同参加会见。 王瀚首先感谢辉比威总领事为促成两校合作所做的积极努力和贡献。他表示,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是我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国家柬埔寨境内进行合作对话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我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希望双方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精神指导下,早日开展务实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互访、科研机构共建、国际会议共办、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多领域多学科的有效合作,让“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之花愈发鲜艳夺目。他表示,中柬自古就是友好邻邦,经贸人文交流往来不绝,有着良好坚实的合作对话基础,随着两国在旅游贸易等领域的商业活动日益增多,对通语言、知文化、懂专业的国际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也急剧上涨,希望两校能够抓住这一良好的历史机遇,通力合作,共同培养迎合两国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助力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国际人才。 辉比威表示他很高兴看到西北政法大学与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达成诸多合作意向,并将积极投身搭建中柬教育交流平台,推动两国教育合作发展的事业中,推荐更多柬埔寨优等高校与我校开展合作交流。 苏萨颇感谢我校对其再次到访的热情接待,对王瀚副校长提出的若干合作建议深表赞同。他表示,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在西安求学数量相比,柬埔寨留学生占比略显薄弱,希望两校能够加强留学生在专业学科及语言文化领域的共同培养,增进柬埔寨人民对文明古都西安和中华文化历史的认识了解,培养更多服务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中柬友谊的法律经贸类人才。 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代表团本次到访西安,还参加了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及中国贸促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治环境主题论坛”。
4月24日下午,鲁东大学副校长钱国旗、研究生院院长刘晓华、副院长王晓安,教育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孙成毅、院长苏春景等一行到我校调研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我校副校长王健,研究生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负责同志等参加调研座谈。研究生院院长孙昊亮主持座谈。 王健副校长对鲁东大学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建设、论文选题等情况。钱国旗副校长对我校大力支持调研工作表示感谢,介绍了该校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认为我校博士研究生特色鲜明,在跨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方面成效显著。座谈会上,双方就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才培养、论文评审等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交流后,王健副校长陪同鲁东大学钱国旗副校长一行参观了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育教学馆。
4月23日上午,副校长王瀚教授在长安校区会见了泰国普吉皇家大学理事会主席汶颂•苏克沙南教授、校长希兰•普拉沙康教授、校务委员会主席拉瓦特•阿里罗布教授等一行11人,就两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交换意见,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陪同出席本次会谈的有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法学院、研究生院、商学院及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 王瀚首先向普吉皇家大学理事会主席一行来访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西安是古代丝路起点,拥有传承已久的对外开放精神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理想重镇。作为以法学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我校十分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泰国自古是中国友好邻邦,随着两国经贸旅游往来增多,随之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突出,建议两校以此为合作契机,联合培养国际旅游法、跨境商务等法律经贸专业的双语人才,利用政府奖学金招收泰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法律合作研究中心,汇集双方专家学者及学术资源,共同为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提供法律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建设。 汶颂•苏克沙南主席感谢我校对本次到访的热情接待,并十分认同王瀚副校长关于两校合作的若干建议。近年来,普吉岛作为泰国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华人赴岛观光经商,本土对华企业数量也大幅提升,希望通过两校在法律商贸等学科的教育科研合作,增进对华了解,解决复合型双语人才紧缺问题。同时,可联合普吉岛当地政府、法律机构及更多高校与西北政法大学搭建“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中泰双边经济法律等问题研究,为两国人文交流、经贸合作献计献策。 (供稿:国际处 摄影:杜超英)
3月8日下午,副校长王瀚教授在长安校区会见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院长让·弗朗索瓦教授和中国项目主任焦杰一行,并就两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交换了意见。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及国际法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见。 王瀚代表学校对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到访表示由衷欢迎。他表示,蒙大是一所国际声誉较高、办学历史悠久的知名高等学府,与中国高校有着丰富的合作交流经验,在法学跨学科研究及国际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斐然成就,希望能依托其法学院现有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两校务实长效的交流合作。同时,他也强调,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开展东西方人文交流的文明古都,西安一贯保持着高度的对外开放精神和包容并蓄的国际合作态度,并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及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城市。国际化办学水平被国家列为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重要考核指标,希望两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 让·富朗索瓦院长对我校的热情欢迎表示诚挚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蒙特利尔大学及法学院的发展概况、办学特色及国际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的相关情况。他希望通过开展校际学术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形式,在推动两校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搭建起中加两国人文交流的桥梁,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互信。 会谈中,双方还就引进蒙特利尔大学高层次人才交换了意见。
1月9日,我校反恐怖主义研究院张金平教授参加了东方卫视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环球交叉点》第249期节目,就美国新年反恐局势接受了访谈。张金平认为,2018年国际反恐怖工作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突出挑战,一是恐怖分子的全球回流及其带动的跨国流动;二是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的扩散及其诱发的独狼恐怖袭击;三是国际恐怖势力全球拓展实现对接并寻求建立新的国际恐怖活动中心。 《环球交叉点》是东方卫视于2013年推出的一档全新深度国际时评栏目,节目强调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核心,对当前涉及中国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分析和探讨。 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48298601/ab4b667329814825be03b07e561f31d7
2017年9月15日,陕西“三秦学者”、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副院长刘亚军教授及研究员吕江一行在英国伦敦专程拜访了96岁高龄的著名国际法学家、“航空法之父”、英国伦敦大学华裔终身荣誉教授郑斌先生。 王瀚代表西北政法大学向郑斌先生致以亲切的问候。感谢郑斌先生将其父郑天锡先生(常设国际法院中国籍法官)和自己的国际法、航空法藏书赠与西北政法大学。王瀚高度评价了郑天锡法官和郑斌先生在中国国际法发展和国际航空法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他向郑斌先生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将妥善保管这三千余册珍贵图书资料,西北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也将正式更名为“郑斌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 郑斌先生对王瀚一行不远千里赴英专程拜访他表示由衷的感谢。郑斌回忆了其父郑天锡作为常设国际法院中国籍法官的工作以及驻英时受英国玛丽皇后接见的情景。其后,他讲述了自己从事国际法和航空法研究的经历,并谈到了当前国际法与航空法发展的趋势,饱有深情地鼓励后辈须珍惜时光,为中国国际法与航空法事业而努力。随后,他再次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对这三千余册藏书做出的精心安排,希望这些藏书能为西北政法大学及所有中国学人在法律研究方面提供更好的便利,为中国的法学事业做出其相应贡献。 此外,王瀚与郑斌先生还就在我校设置“郑斌航空法讲席教授”,全球招聘顶级航空法专家从事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及建设郑斌航空法图书馆等方面的事宜交换了意见。会谈结束之后,郑斌先生向王瀚个人赠送了其父郑天锡法官签名的博士论文著作和其父的个人英文传记。 此次专程赴英拜访96岁高龄的郑斌先生,反映了西北政法大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无论天隔多远,西法大人都将以一颗赤诚之心,永远铭记那些为中国法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学者及其谆谆教诲。同时,郑斌先生将藏书赠与西北政法大学,也充分表明西北政法大学在国际法学和航空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成绩和影响力,并激励着西北政法大学学人在这些领域创造更多辉煌。
8月23日下午,我校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宋明亭、副主任朱茂等一行10人赴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室调研。双方围绕“司法鉴定要为以审判为中心服务”主题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座谈交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室主任王连生、文检科科长张转利、法医科科长马德刚、科员王华丽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王连生指出,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以审判为中心,这就对鉴定机构及鉴定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高鉴定人员综合素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张转利、马德刚、王华丽分别以具体相关案件的鉴定过程为例,对鉴定中心及鉴定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位鉴定人也都结合鉴定业务及典型案件谈了对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审判工作的具体想法。宋明亭强调,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鉴定机构应加强与法院的沟通交流,增强服务意识,同时,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各位鉴定人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为审判工作提供优质鉴定服务。 此次司法鉴定中心到访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加强业务合作,定期互访,实现共赢等达成一致意见,座谈取得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