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党群行政

学校召开2025年迎新及开学典礼工作部署会

9月1日上午,学校在长安校区召开2025年迎新及开学典礼工作部署会。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孙昊亮主持会议。 会上,招生就业处、研工部、学工部(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就2025年新生入学、开学典礼、军训等工作方案进行汇报,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参会人员围绕工作方案进行讨论。 郭武军强调,迎新、开学典礼、学生军训等工作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展示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时机。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学校安排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相关工作。要压实责任,强化沟通协作、统筹联动,确保工作高效推进。要精心准备、耐心引导、贴心服务,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西法大的热情、周到、温暖,提升学校良好形象。 孙昊亮表示,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理顺工作流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各类方案,细化迎新工作举措,认真组织好迎新工作。要提高前瞻性和主动性,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谋划,做好应急预案。要加强防范,排查风险隐患,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局面。 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国际教育学院、保卫处、后勤保障处、财务处、体育部、信息网络中心、门诊部等单位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副书记参加会议。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赵洁 审核:蒋国纲)

教学科研

国际仲裁法专家杨良宜先生应邀作涉外法治报告

9月2日,我校举行“涉外法治人才急需加强的法律基础与实务应用”专题讲座,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成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名誉主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杨良宜先生担任主讲人。我校校长范九利主持讲座。 范九利介绍了杨良宜在中国国际法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并感谢杨良宜长期以来对学校涉外法治教育与国际法学科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杨良宜在讲座中指出,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强国,但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的深刻矛盾,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经济打压行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任务迫在眉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要加强国际私法的学习,包括国际合同法、国际仲裁法与证据法,只有系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法律工具,才能灵活应对各种涉外纠纷。 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作交流发言,系统阐述了当前中国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短板与突破路径,并对杨良宜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与会人员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国际实务谈判等问题进行提问交流。 西安仲裁委员会、西安市律师协会、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律师及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撰稿:刘静 审核:李立)

人才培养

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2025年暑期项目圆满落幕

为积极响应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精准对接新时代学生国际化发展多元需求,我校顺利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2025年暑期项目,近70名学生以线下访学或线上研习的模式开展项目学习。目前,各项研习任务已圆满完成。 参加线下访学的学生前往法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多所知名院校,围绕“语言技能培训与提升”和“学科专业课程学习”两大核心方向,参与“商务沟通英语”“法学与公共政策”“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与传媒”“国际组织实习计划”等主题研修。通过沉浸式课堂、跨文化研讨和多平台实践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专业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同期,我校举办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PBL暑期在线课程,由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与专家以“录播+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开设26门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治理、金融市场与法律监管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同学们在与海内外顶尖学者的思维碰撞中,既夯实了“法律+前沿领域”的复合型知识储备,也锤炼了跨文化学术沟通与全球问题分析能力。 近年来,我校始终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国际建设重要发展方向,积极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拓展与世界顶尖院校、机构的高水平合作网络,启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打造覆盖短期访学、学期交换、双学位联合培养、国际组织实习、跨学科在线课程等多维度、多元化项目矩阵,为学生铺设从校园走向世界舞台的成长阶梯,助力其在全球法治视野中锤炼专业本领、涵养国际担当,逐步成长为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梁茵 审核:陈梦琦)

学科建设

我校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学生工作

我校师生赴疆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为促使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拓展就业岗位资源,扎实做好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8月15日至24日,我校组织50余名师生赴新疆开展“胡杨青松 新疆建功——人才建疆万人行”第三期就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师生深入了解新疆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积极与当地用人单位交流对接,有29名毕业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此次活动由新疆人才集团主办,旨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新疆 “十大产业集群”、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所需,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实践路径。在为期10天的活动中,我校毕业生先后前往喀什、乌鲁木齐等地,实地考察当地的产业发展、文化交流活动,并深入了解新疆的招才引才政策,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详细了解岗位信息和职业发展前景。 通过此次活动,我校师生对新疆的认知不再局限于传统印象,既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自然风貌,更看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广阔就业空间。不少同学在与企业洽谈后,找到了与专业方向匹配的岗位机会,纷纷表达了毕业后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意愿。​ 作为连接高校人才与新疆发展的重要桥梁,“胡杨青松 新疆建功——人才建疆万人行”实践活动不仅为校地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更让毕业生们直观感受到新疆蓬勃的发展活力与迫切的人才需求。下一步,招生就业处将持续深化与新疆各类用人单位的合作,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举措,为毕业生搭建更广阔的西部就业渠道,引导更多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铁坤 审核:孙静)

校园通讯

副校长常安参加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同心聚·半月谈”暨“秦知园”读书沙龙

7月16日,省委统战部在西安举办第十期“同心聚·半月谈”座谈会暨“秦知园”读书沙龙。我校无党派人士、副校长常安应邀参加。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及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论述摘编。 常安作为省级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他表示,作为无党派人士,要坚持以党为师、不忘合作初心,立足本职岗位,深耕专业领域,坚定不移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服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彰显无党派人士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党委统战部 撰稿:刘贝贝 审核:马玲)

服务社会

校长范九利出席2025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专题研讨会

7月17日,由我校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中心、上海大学法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家联合会、新疆哈密市律师协会和我校新疆校友会主办,上海市海华永泰(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支持承办的“2025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召开。我校校长范九利,哈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长谭湘,哈密市司法局党组书记洪燕出席论坛并致辞。我校校友总会副会长、上海海华永泰(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伟民主持论坛。 范九利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特别是《能源法》的颁布施行为我们开展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研究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我校法学学科底蕴深厚、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发展的研究特色。举办本次专题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的务实举措,也是集思广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学术盛会。期望以此为契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多方共建、共谋发展的合作新机制,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影响力的能源安全与法律保障研究高地。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我校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教授,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云成,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强力教授,立信税务师事务所(天津)有限公司张楠,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陕西省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吕江教授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法律实务人士分别以《强化新疆在国家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完善新疆能源安全法治保障体系》《陆海碳索:陆海统筹视野下的能源安全——碳排放双向治理》《能源企业融资法律若干问题》《能源集团企业常见积血风险》《能源法的守正与创新》》等为主题作发言,围绕能源安全法治保障、能源企业发展与风险防范等方面,多视角、多层次进行了会议研讨和交流。 我校党政办、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领域的代表参加论坛。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吕江 审核:李立)

荣誉表彰

听党指挥 奋勇前行——我校学生王旭泽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接受检阅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备受瞩目的民兵方阵中,我校学生王旭泽以昂扬面貌和卓越表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展现了西法大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王旭泽,中共党员,现就读于我校刑事法学院2024级刑法学专业,原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服役期间曾荣获“四有”优秀士兵。此次参加的是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民兵方阵。 谈起参加阅兵时的感受,王旭泽写道,“96米,128步,我走了200天,是至今仍听到《松花江上》就条件反射,是每天望不到尽头的合练,是一出门就湿透的衣裳。”“‘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是亘古不变的誓言。” 下一步,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处)将结合王旭泽同学的优秀事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近期围绕“讲好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处)组织开展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大思政课,“抗战老兵进校园”“寻找身边的抗战记忆”、宣讲军营故事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将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教育根植在我校广大师生心中。 (供稿:学工部(武装部、学生处) 撰稿:李伟弟 审核:杨明)

交流合作

“致敬最美教师”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爱心礼包

在第4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5日下午,华山论剑西凤酒“致敬最美教师”公益捐赠活动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马朝琦向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致谢并表示公益捐赠活动是推动慈善文化走进校园、深度融入校园日常的重要实践载体,学校十分珍视与公司在长期合作中建立的深厚友谊,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联动、深化合作,携手探索更多合作方向,实现共创共赢的良好局面。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校园文化

我校举办“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