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建设 加快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的实施方案》意见,1月9日,我校邀请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单位代表和校内相关部门在长安校区德恒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召开“涉外法律服务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座谈会”,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立主持。 张荣刚对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单位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工作背景。他表示,从学校教学到实习实践乃至就业安排,只有校内、校外培养相结合,资源匹配、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能够胜任涉外法治工作的合格人才。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院长刘亚军介绍了涉外法律服务与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工作情况。教务处处长李大勇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多元化和供需关系等方面展开交流。2023级涉外律师专业学生代表王天宠就涉外法治学习分享心得体会。 陕西省司法厅涉外法治处处长马红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文新等协同培养单位,陕鼓(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黎世柱、陕西海外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娄旻、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高级法务经理雷海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业务处处长曹海涛、隆基绿能集团法务总监宋涛、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法律部法务主管金哲、陕建第五集团总法律顾问翟亚青、陆港集团副总经理翟若鹏、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晓燕、廉晓媚律师、常荣律师、李润峰律师纷纷建言献策,围绕涉外法治人才的实务素养提升、学校协同机制改进、订单式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座谈会总结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需求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经验,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力争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会后,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涉外法治处、西安仲裁委、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进委员会仲裁委丝路中心、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负责人召开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联席会议,总结基地2024年协同育人工作,对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安排。 我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教师代表、涉外律师法律硕士、国际仲裁法律硕士及本科基地班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舒默 审核:李立)
2025-01-101月9日上午,校纪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公报,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校纪委委员、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巡察干部参加集体学习。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直面问题、振聋发聩,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学校纪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统揽工作、淬炼自身,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坚决扛起监督责任、推动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校,不断净化校园政治生态。 会议要求,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带着感情、带着信仰、带着责任使命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走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第一方阵。要深刻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突出风腐同查同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深刻认识把握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与学校实际科学、具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全会各项任务要求落地落实。要开展好“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始终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纪检干部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纪委综合室主任燕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凝魂聚气、催人奋进,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履行监督首责与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结合起来,始终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以笃行实干、担当尽责,推动重大改革举措在学校落地见效。”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纪检委员李芳表示,“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前哨’作用,不断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积极协助所在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重大工作部署,以实际行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学院基层延伸、向师生身边延伸。” 会议传达了省纪委监委近期有关会议精神。 (供稿:校纪委 撰稿:王恩 审核:康鹏)
2025-01-09近日,我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人权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常安教授主持申报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法制保障研究”获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该课题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领展开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法制保障的研究,分别从法治与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研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取得新成效研究、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立法研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文化法治路径研究,以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地方立法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撰稿:王姝琪 审核:马成)
2025-01-081月6日下午,陕西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寿国,副校长王有民一行来我校调研,进行座谈交流。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会前会见了李寿国一行,校长范九利出席活动,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座谈交流会。 范九利向李寿国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两校渊源深厚、人缘相亲,在侦查、治安、国家安全等专业领域互动密切,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以此次调研交流为契机,双方在相关领域深化合作、错位发展,推进人才共育、课程共建、课题共研,互鉴互学,打造公安政法类院校的合作典范,共同为陕西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李寿国向我校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介绍了陕西警察学院的办学思路、发展目标等情况。他表示,近年来,两校在事业发展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希望双方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课题申报等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加强协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服务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 双方参会人员围绕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前,李寿国一行参观了校史馆。 法治办、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供稿:党政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5-01-081月6日,2025“法暖冬日·青春同行”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冬季研习营开营仪式在我校长安校区举办,来自东吴大学、中正大学等台湾地区合作院校师生代表参加研习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梦琦主持开营仪式。 郭武军对到访的台湾师生表示欢迎。他表示,我校历来重视与台湾高校的合作,研习营的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法学教育多元合作,增进青年之间相互理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希望大家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互学互鉴、同心同行,做两岸交流交往的引领者与推动者,为两岸人民的福祉和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博砚表示,本次活动是两岸法学院校持续深化交流的积极见证,希望同学们把握来陕交流的宝贵机会,感知古都历史底蕴,感悟法律文化精髓,共同推动两岸法学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硕士研究生吕祐旭和中正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沈泰基在发言中表示,期待与大陆法学同窗深入交流探讨,分享经验心得,碰撞思想火花,通过实地探访,加深对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了解。 我校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教授以“传统文化中的‘甘棠’精神与人权意象”为题为台湾高校师生开展法律文化讲座。 学生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2025“法暖冬日·青春同行”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冬季研习营于1月5日至1月10日在我校举行,研习营期间还将开展法律文化交流、法律实务机构参访、历史文化古迹探访、中华法律文化体验等活动,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见证法治建设当代成效。 (供稿:港澳台事务办 撰稿:刘思涵 审核:陈梦琦)
2025-01-071月4日,我校高级法律研修班2024年年会暨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校友分会成立仪式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院一楼报告厅举行,校长范九利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开幕式。 活动分为“校友分会成立仪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高端论坛”和“高级法律研修班2024年年会”三个单元。 范九利向远道而来的嘉宾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法治建设,为社会输送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校友分会在促进交流合作、助力母校及法治事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次活动为参与者搭建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进一步展示了学校在法治教育领域的深远思考和积极探索,为法律从业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交流和发展。 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校友总会秘书长刘霖杰,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分别介绍了校友分会情况和研究生培养情况。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主持校友分会成立仪式。经审议,代表通过章程并选举第一届理事会成员,新当选会长张学龙作表态发言。 范九利等与会领导颁发聘书和荣誉证书 西安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拘留所二级警长杨蓉、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耿辉分别作为研修班学员代表和优秀校友代表发言。 我校强力教授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法?——“制定金融法”的系统思考》主题演讲。 年会上,师生、校友们通过多种形式共叙情谊,展望未来。 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研究生院、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相关领导,实务部门嘉宾,部分优秀校友及全体研修班成员参加活动。 (供稿: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撰稿:冯晨光 审核:张学龙)
2025-01-061月3日,我校侨联在长安校区举行教师新年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会议,校侨联委员、留学归国教师代表、党委统战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校侨联秘书长常鑫主持会议。 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传达陕西省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精神。听取了校侨联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5年工作规划,留学归国教师代表围绕“发挥留学归国教师力量、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 张军政对我校侨联过去一年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感谢留学归国教师们在学校事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所做的贡献。他强调,校侨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思想引领,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侨联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坚守正道、弘扬正气的表率作用,对内凝聚共识、共同奋斗,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加强侨联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侨联桥梁纽带作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锚定党对侨务工作的明确要求,发挥自身优势,以优势学科服务社会发展,认真履职尽责,多谋创新之举、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因地制宜向“新”发力、以“质”取胜,不断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供稿:统战部 撰稿:李晓宁 审核:马玲)
2025-01-061月4日上午,我校与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合作交流活动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院会议室举行。校长范九利,副校长赵全宇、常安,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创始人、总经理赵晓海出席。我校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对赵晓海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法律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北大法宝”用可信赖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创新精神,为法律实务界、学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可信赖的智能工具,在法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法学教育,合力培养适应未来法治需求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打造校企合作典范。 赵晓海简要介绍了公司发展历史及北大法宝的主要应用优势、产品服务情况。他表示,此次合作为双方协作共同提高搭建起有效路径和平台,希望双方加强交流,学校新闻传播等学科专业对北大法宝的指导,更好地服务法律教育传播。 范九利与赵晓海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北大法宝以在线直播方式,为教学科研单位近五年新入职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代表举办讲座沙龙,介绍北大法宝法律人工智能与数智化法学人才培养、北大法宝数据库实务与运用、AI时代知识管理新范式等实用知识。 北大法宝西安分公司负责人、西北地区业务顾问及北京伟博(西安)律师事务所相关律师,我校党政办、学工部、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学报编辑部、企业合规研究院负责人和各法学院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2025-01-06近日,陕西省档案局印发全省档案工作“三支人才队伍”入选名单,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张翀副研究馆员入选省级档案专家、党政办(档案馆)苟维锋馆员入选全省档案工匠型人才、党政办(档案馆)李辉副研究员入选全省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入选类别和人数均位于教育系统前列。 按照国家档案局“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省档案局组织开展了“三支人才队伍”选拔推荐工作,在全省档案系统遴选省级档案专家25人、全省档案工匠型人才40人、全省青年档案业务骨干79人。学校将认真落实新时代档案工作具体要求,大力营造加强学习、钻研业务、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建设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创新型档案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供稿:人事处、档案馆 撰稿:林梓 审核:蒋国纲)
2025-01-061月4日上午,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换届大会暨2024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研究部主任申月霞,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主任刘东晨出席。我校民商法学院院长程淑娟教授主持。 申月霞宣读换届批复。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民商法学院教授张翔作为新任会长进行表态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焦和平教授、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袁震教授、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丽美副教授、广东知恒(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军围绕“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的理论与实务”作主题发言。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康宁教授、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冯乐坤教授、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付颖哲副教授、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凌云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聂卫锋副教授进行点评与交流。 本次会议由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我校民商法学院承办,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协办。我省多位专家学者、司法实务部门工作者参加会议。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马钰凤 审核:朱茂)
2025-01-063月29日,西北政法大学备案审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备案审查基本理论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陕西省司法厅、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铁路运输法院等相关单位和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实务专家、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学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承办,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协办。 陕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研究室主任田文平指出,西北政法大学备案审查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促进备案审查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田文平主任向研究中心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三是培养高素质的备案审查人才。 校长范九利表示,备案审查研究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学校服务法治国家建设的责任担当。研究中心下一步应当充分统筹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与各级法治实务部门紧密协作,聚焦备案审查制度,力争打造人才培养高地、重要智库、知名研究平台。希望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凝聚智识力量,加大理论攻坚力度,以高水平成果赋能备案审查新发展。 西北政法大学备案审查研究中心主任杜国强教授向中心顾问、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范九利与田文平共同为中心揭牌 在备案审查基本理论研讨环节,中国政法大学杨伟东教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赟分别做了主题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锴教授,我校科研处处长李瑰华教授、地方政府法治建设中心执行主任周敏副教授、备案审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子明副教授,西安铁路运输法院法官江海围绕目前备案审查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王周户教授最后作了会议总结。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撰稿:田依芾 审核:赵玎玎)
3月21日下午,“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九讲在长安校区满天星报告厅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的讲座,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主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法学会有关领导,以及校内外师生500余人参加讲座。 马怀德教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为主线,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马怀德认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出科学缜密的逻辑架构,精准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深刻回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浓厚的实践特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长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马怀德从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明确关键重点任务,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第三,明晰长远工作布局,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四,落实法治重要保障,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马怀德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一个完整的理论闭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必将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更大发展。 赵万东在总结中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是法学教育工作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马怀德教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广大师生要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工作,要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本次讲座作为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内容,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学习。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雷苗苗 审核:赵玎玎)
为推动与司法实务部门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2月27日上午,我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签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市中央法务区举行,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玉厚,我校副校长张荣刚,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出席,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庭长王晓琼主持。 张荣刚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共建协同培养基地,是对双方2023年合作框架协议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将与青岛中院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学校与法院之间的良性互动,协同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张玉厚表示,双方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将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青岛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张玉厚、张荣刚共同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揭牌 王晓琼和我校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立签署《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协议书》 我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依托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为协同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提供涉外司法实践支撑。 王瀚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为题为青岛中央法务区国际商事大讲堂作专题讲座,分别就涉外法治的内涵、体系及其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地位,涉外法治与对外开放的交互影响和互动关系,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实践创新等作阐释讲解。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城阳区法院、黄岛区法院、胶州区法院及青岛市部分外向型企业法务人员参加揭牌活动。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李立 审核:张荣刚)
3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主办的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在京举行。我校校长范九利、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受邀参会。 范九利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他强调,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单位参与人才培养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鼓励高校与国际组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化实习与实践平台,提升法学人才解决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要设立专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经费,重点用于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育、重点课题研究、国际法学术交流等方面,助力高校培养既具备扎实法律专业素养,又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与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环节中,张超汉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优化路径、实务导师选聘、实训与就业等问题作发言。 范九利一行赴香港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进行调研,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等单位及全国51家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单位负责人、立格联盟高校负责人出席会议。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张超汉 审核:高翔)
4月1日上午,我校2025届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推进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副校长孙昊亮出席,招生就业处处长孙静主持会议。 孙昊亮对过去一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予以肯定和认可,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致以祝贺。他强调,2025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校上下要切实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科学谋划全局。要加强领导、强化统筹,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夯实工作责任。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拓宽就业渠道、深化访企拓岗,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紧盯考研升学,做好上线生源复试调剂和2026届毕业生考研谋划工作。要强化以就业育人为核心的指导帮扶,注重工作的温度和深度。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定期统计、报告机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全力促使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孙静传达了教育部和教育厅相关会议文件精神,通报了2025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就近期就业工作进行再安排、再落实、再推进。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铁坤就各学院就业考核指标体系修订情况进行说明。 孙昊亮为2024届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 民商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亚敏、商学院党委副书记蔺媛、民商法学院辅导员张博玮、经济学院辅导员李念作了交流发言。 招生就业处、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2024届、2025届毕业班辅导员参加会议。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人:徐卓远 审核人:孙静)
3月19日,我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时期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子女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等一行四人回到学校,寻访父辈奋斗足迹。 在校史馆内,阿地里江等驻足在毛泽东主席接见阿生福的照片前,深情凝眸、眼含泪光。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副校长赵全宇等会见了阿地里江一行,并陪同参观了校史馆,共同追忆了阿生福老校友进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光荣事迹,以及老人家在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那段历史。 阿生福,原名阿不都哈迪尔·吾买尔,维吾尔族,1956年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现西北政法大学前身)民族班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率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阿生福长期从事民族教育与管理,1959年调回新疆政法干校,致力于为新疆培养法治人才,为新疆法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阿生福的大女儿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1957年在我校出生,后随父回新疆;阿生福的儿子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1962年出生在新疆,曾任阿克苏地区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1956年8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钢 审核:刘霖杰)
3月24日,长春市委政法委“规范执法司法 强化执法监督 深化法治长春建设联合培训班”在我校顺利开班。中共长春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于溟辉,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一处副处长李小默,我校副校长赵全宇出席开班式。仪式由培训中心主任、律师学院院长、基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集合主持。 赵全宇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专业特色及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学校深化与各地司法行政实务部门的合作,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参与立法咨询和政策研究等多种形式,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良性互动。他希望,双方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宽合作领域,携手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互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更好地服务长春高质量发展。 于溟辉在讲话中表示,举办本次培训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党委政法委执法司法监督能力。他要求,全体学员要领会培训目的,认真学习思考,严守培训纪律。通过培训,切实增强对执法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掌握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掌握执法司法实践中的问题难点破解方法,为完成好“主责主业”做好知识储备,为“再监督”职责的有效发挥奠定基础。 本次培训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邀请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警察学院等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重大问题解析”“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建设”“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组织学员前往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参观,深入了解Deepseek人工智能在政法工作中的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 长春市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单位和县(市)区党委政法委相关同志共40余人参加培训。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 华雅 审核:李集合)
3月27日—28日,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组)羽毛球比赛在西安市人民体育场运动馆举行,本次比赛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体育局、西安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承办。来自全市各区县(开发区)24支代表队约300名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参加,参赛队伍、人数创历届之最。 竞赛项目为混合团体赛,包括混双、男单、男双、女单、女双。 校工会、教职工羽毛球协会组织选拔13名教职工组成代表队参赛。赛前队员们认真训练、积极备战,进行了精密的排兵布阵和科学的战术规划。比赛期间,队员们敢于拼搏、相互鼓励,用精湛的球技诠释体育精神,用拼搏的汗水书写运动风采,最终进入十六强,彰显了我校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不惧挑战的坚定意志。 校工会将进一步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为我校教职工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交流平台,引领和凝聚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团结奋进、再立新功。 (供稿:校工会 撰稿:崔静 审核:戴鲲)
4月3日,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宁,副主任赵军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会前会见了陈宁一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活动,副校长常安主持会议。 范九利对陈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校地合作、协同育人,希望以此次调研座谈为契机,双方能够凝聚合作共识,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学校将汇集精干研究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立法和备案审查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智慧支持和专业保障,为提升地方立法工作质效贡献力量。 陈宁介绍了商洛市地方立法工作的基本情况。她表示,双方合作是一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作模式,对推动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西北政法大学拥有丰富的法学教育资源、专业的研究人才以及对前沿法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能够为人大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希望与西法大在地方立法、审查备案、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就如何加强校地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初步共识。 法治办、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处、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备案审查研究中心、立法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杜镇宁 审核:蒋国纲)
弦歌载道,迎祥纳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提升育人实效,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12月31日,我校在官方视频号线上直播“赤弦华年 雅颂新元”西北政法大学2025新年音乐会。此次音乐会由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联合主办,艺术教育中心承办。 此次音乐会直播采用了AIGC团队打造的数字主持人“法小新”,向全校师生及校友致以新年祝福。音乐会以校民乐团演奏拉开序幕,校合唱团与管弦乐团共同演绎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歌。节目涵盖温暖励志的合唱、独唱曲目,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视频。京剧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表演、视觉盛宴般的歌舞、优美民乐及触动人心的独唱等精彩纷呈。教职工合唱团展现了新时代风貌,一首关于珍惜岁月的歌曲引人深思。音乐会以师生合唱慷慨激昂的《追寻》圆满结束,展现了西法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的精神。 我校新年音乐会不仅是师生艺术教育与美育教育成果的璀璨展示平台,更是鲜明体现了我校深入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将艺术教育视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与关键环节。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程旭辉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