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为我校外籍国际法专家穆勒森教授(Rein Müllerson)颁发国家勋章,这是俄罗斯向外国人颁发的最高荣誉勋章。穆勒森教授是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及国际法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也是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荣誉研究员和学术顾问,现为我校本科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班和国际法硕士生讲授国际法课程。作为国际著名国际法学家,穆勒森教授有着丰富的外交和学术经历。穆勒森教授分别于1978年和1985年在莫斯科大学法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曾任莫斯科国家与法律研究所国际法中心主任以及前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的法律顾问,在苏联解体后又出任过新独立的爱沙尼亚共和国第一副外长。1995年当选国际法研究院院士,2013年被选为国际法研究院院长。国际法研究院是国际法领域的最权威国际学术团体,早在1904年就因其对国际和平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1988-1992年他担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1992-1994年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百年校庆访问教授;1994-2009年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际法教授;2004年休学术假期间任联合国中亚地区顾问;2009-2010年任爱沙尼亚诺德大学校长;2011-2014年任爱沙尼亚塔林大学法学院院长;2015-2019年任塔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并在2019年被授予终身荣誉教授。穆勒森教授著书众多,目前出版了12部专著和200多篇学术论文。之前,穆勒森教授曾经2次来我校进行讲学,为我校的国际法教学和研究做出很大贡献,他的荣誉也是我校的荣誉,是我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体现。(供稿:国际法学院)
2019-11-0710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哲学家论坛暨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研讨会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萧山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代区长章登峰出席会议并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我校副校长漆思教授等近20名哲学领域领军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就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期间,章登峰代区长向与会学者颁发了萧山区哲学社会科学智库牌匾和聘书。会议由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萧山区社科联、萧山区投资促进局共同承办。
2019-11-0611月3日,历时半年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五届外语微课大赛”在古都南京落下帷幕。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李雪的参赛微课 “News English —— Lead”获得陕西赛区一等奖,晋级此次全国总决赛。经过多天“作品展示”、“说微课”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李雪老师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本科英语组三等奖的好成绩。“全国高校外语微课大赛” 是一项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举办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大规模赛事,2019年被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的三评一竞赛保留赛事。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近3000名教师参赛,参赛微课作品达1714件。从2019年4月到11月,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共有191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着力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为我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做出积极贡献。(供稿:外国语学院)
2019-11-06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激发我校团学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汇聚力量,11月5日上午,我校团学干部在校务楼四楼大会议室召开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座谈会。副校长张军政、行政法学院教授钱锦宇、团委全体干部、各学院团委负责人及学生骨干代表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座谈会由校团委书记宋白主持。 张军政分享了个人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和感悟,并就广大师生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给出了三点指导意见。一是希望青年学子认真学习原文,准确把握内涵。要原汁原味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结合专业学,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校园形成学思践悟的良好氛围。二是希望团学干部要深入领会精神,切实加强指导。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更要带着感情和温度学,活学活用,真正把全会精神学深、弄懂、吃透,才能在工作中润物无声,将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广大青年学子的心中。三是希望各级团委能够丰富学习载体、统筹规划落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会上,宋白带领大家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并详细梳理了文件内容。钱锦宇教授深入解读了全会公报的精神内涵,他立足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出浅入深的向大家讲解了国内外、党内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畅所欲言。团学干部燕楠、秦音、秦立、李小巍、慕婧、席捷、侯颖怡先后分享了学习全会公报的心得体会,学生代表张乃天、药婧杰等6人也从学生角度出发汇报了学习感悟。 此次座谈会,不仅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氛围,更激发了青年学子奋斗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全体团学干部将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供稿:校团委)
2019-11-0611月3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海仲裁委员会/北海国际仲裁院、兰州大学法学院、我校经济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甘肃天释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兰州大学法学院“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学教育和实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我校“长安与罗马”法治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仲裁周西部论坛西安专场活动在我校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秀文,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杜新丽,我校经济法学院教授强力,同来自国内高校和政府机构及大型涉外企业法律事务部门专家代表共90余人,围绕“一带一路”商事仲裁的发展与机遇展开交流。我校经济法学院院长义海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秘书长助理蒋红梅,北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北海国际仲裁院院长钟宏先后致辞。我校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王莹莹主持开幕式。义海忠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与主要投资国,如何在国际潮流中追赶变化、抓住变化、主导变化,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做大、做强、做好“丝绸之路”商事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衍生出商事纷争,商事纷争多元化的化解路径为商事仲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国际商事仲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愿意以一种真切的合作态度,在国际商事法学领域、特别是在丝绸之路国际商事仲裁法学研究领域开展长久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合作研究,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来探讨“一带一路”商事仲裁的发展与机遇,让“中国仲裁周论坛”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同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北部踏出一样,成为全国领先。蒋红梅表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2017年9月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成立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作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直属派出机构,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适用相同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受理各类国内外经济贸易纠纷,就近为西北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事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务。希望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独特优势、丰富经验、业务资源与当地经济市场相结合,就近为西北地区的市场主体提供国际一流、优质高效、公平公正的仲裁服务和相关法律服务,努力发挥仲裁在“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的争议高效解决,在仲裁服务各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为国内外民商事活动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保障。北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北海国际仲裁院院长钟宏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活动,加强与各高等院校仲裁法学教育和各地仲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仲裁领域的年度盛会,中国仲裁周致力于营建一个全国性、国际性、开放性的宣传、交流、研讨平台。自2013年首届中国仲裁周举办以来,中国仲裁周已成功举办六届。依托专业化的背景,凭借国际化的视野,中国仲裁周对促进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仲裁制度的革新,提升中国仲裁品牌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供稿:经济法学院)
2019-11-04近日,由全国法律英语大赛组委会主办,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法律英语论文大赛西北赛区决赛在我校成功举办。本届论文大赛的主题为 “用英语表达你的法律观点”,评委由外国语学院专业课教师及外籍教师担任。本次比赛采用线上投稿方式,截止2019年10月31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西北五省多所985、211及其他高校的近100篇参赛作品。本次比赛中,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参赛选手们,立足本专业特色,结合全球时事热点,用英语准确阐述各自法律观点,并尝试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解读。经过多日的匿名评审,最终由我校杨爽、西安交通大学齐鹏和西北工业大学李倩琳同学获得特等奖,此三名选手将代表西北赛区参加“第十届全国法律英语论文大赛”的总决赛。全国法律英语论文大赛是法律英语专业领域的重要赛事,也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年度“法治文化季”系列活动之一。该赛事因其特有的思想性、实践性和社会关注度得到各高校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此次比赛为西北五省广大热爱法律英语、关心时事的同学提供了“用英语表达法律观点”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大学生对法律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该赛事对于高校学术交流、中外法治文化交流与融通等方面也作出相应贡献。(供稿:外国语学院)
2019-11-04为持续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全力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省禁毒办、省教育厅于2019年初部署开展全省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外辅导员评选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经过相关部门层层考察、选拔推荐,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外辅导员。经省禁毒办、教育厅及团省委等部门对申报单位及个人综合评定、公示复核,确定全省100所学校为全省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500人为全省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492人为全省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校外辅导员。其中,我校被确定为全省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我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褚宸舸,行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芳被评为全省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日前,省禁毒办、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关于对全省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外辅导员予以表扬的通报(陕禁毒办〔2019〕191号)》,希望受到表扬的示范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外辅导员,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入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通报要求各地学校和禁毒教育工作者要以受到表扬的单位和个人为榜样,学习经验,开拓创新,积极推动本地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9-11-0410月27日,由我校商学院与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系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法治会计及财务审计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台湾东吴大学前代理校长马君梅、副校长董保城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校商学院党委书记路建潮带队参会并致辞。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地区的台北大学、世新大学、台湾中研院法律所、建国科技大学、铭传大学、台湾地区有关司法实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科研及实务人员参加此次研讨会。第一阶段由东吴大学会计系主任李坤璋领衔做了“新形势下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之刑事法制”等四场专题演讲。演讲人涵盖学界和实务界,将视角集中于法律与会计应该共同整合和研究的新领域。研讨会第二阶段举行了论文发表会。我校商学院副院长李晓宁主持会议,中国海洋大学刘睿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会计研究所陈秧秧、东吴大学会计系吴怡萱、建国科技大学陈乃华、铭传大学胡御庭、我校商学院徐京平及李红兵等分别作为报告人宣讲论文,就相关问题同与会专家和评论人深入交流探讨。研讨会期间,路建潮带队访问了东吴大学,分别与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副校长董保城等座谈,就两校商学院间的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潘维大对此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表示充分肯定,在回顾两校多年友好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双方在法治会计领域持续加深合作、取得更大成绩的期许。(供稿:商学院)
2019-11-0110月30日晚,由刑事法学院和教务处共同主办的“众合杯”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评案说法大赛决赛于长安校区天平楼AJ33教室举办。本次大赛是刑事法学院在我校第三届法治文化季中举办的系列专业学术比赛之一。本次决赛的评委由民商法学院董少谋老师、付颖哲老师,刑事法学院步洋洋老师、王鹏飞老师和西安市莲湖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刘晶晶检察官担任。刑事法学院党政领导、西安众合法考校长蔡贵龙和我校师生代表200余人现场观看了比赛。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毕成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首届大赛的赛况,表示比赛以案例分析的新颖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平台,对于参赛选手的思维逻辑、体系归纳和知识运用能力具有训练和考察作用。他对本次大赛的指导老师、专家评委、筹备人员以及赞助单位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期望同学们能够积极为赛制献计献策,并预祝比赛取得圆满成功,鼓励参赛选手们争创佳绩。大赛案列涵盖刑诉、民诉、刑法、民法等多方面案例。面对极具学术性、现实性的案列和评委老师温和而不失犀利的发问,参赛选手镇定自若,思维缜密,展现了西法大学子的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现场提问环节充分考验了决赛队伍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配合和临场应变能力,评委老师多角度的提问既考察了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着现场观众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促进了场上台下全方位的学术探讨和交流。本次活动旨在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坚定法治信仰、丰富校园文化,完善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打造我校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第二课堂”。本届大赛各法学院组队报名百余支队伍,参与学生达四百多人次,活动得到了我校法学院师生的支持和认可。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和提升我校学生法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供稿:刑事法学院)附:比赛结果冠军:领队:2017级刑事法学院张菀芙队员:2017级刑事法学院蒋婕妤2017级经济法学院孙欣2017级行政法学院向宇亚军:领队:2017级行政法学院周旋队员:2017级民商法学院刘钰2017级行政法学院袁荃2017级行政法学院孙俊2017级行政法学院周子煜季军:领队:2017级民商法学院马晨晖队员:2017级民商法学院廖妍2017级民商法学院刘伯远2017级民商法学院李晨天优秀团队奖:领队:2017级国际法学院蒋植艳队员:2017级民商法学院李明杰2017级行政法学院李奕晨2017级刑事法学院秦淳静2017级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王馨领队:2017级民商法学院计承启队员:2017级民商法学院杨海鹏2017级民商法学院洪黎明2017级民商法学院胡芷铟领队:2017级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熊峰队员:2017级民商法学院高少媛2017级行政法学院牛竟苒2017级民商法学院杨自强最佳个人风采奖:蒋婕妤
2019-11-0110月2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和腾讯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金企鹅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法学模拟法庭大赛落下帷幕。经过两天的激烈比赛,我校代表队从37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最终竞赛单元并获得二等奖。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37支代表队参赛。比赛赛题分为1号案和2号案,采用的均是互联网背景下运用新技术方法开展犯罪的真实案例。比赛评委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组成,比赛过程完全模拟真实的庭审过程。本次比赛采取初赛、复赛和总决赛的比赛模式,37支队伍经过第一天的初赛,角逐出15支队伍晋级第二天的复赛,复赛队伍角逐2支竞争最终的“金企鹅”奖。我校参赛队伍由倪楠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王文老师担任领队,由经济法学院岳东冉、王淑瑶、高宇泽、袁鹭娟、杜宗沅和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刘乐梅组成。在10月26日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对战南开大学和宁夏大学。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们表现优异,对案件分析准确,准备充分,展现出了较高的法学素养,以两场全胜的成绩成功从37支赛队中脱颖而出,成为15支晋级队伍,顺利进入到了10月27日的比赛当中。10月27日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先后对战中国海洋大学、延边大学,经过激烈的比赛,战胜延边大学,以微弱劣势负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得二等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金企鹅杯”网络法学模拟法庭大赛特等奖“金企鹅”奖由中国海洋大学获得,我校总成绩位列37支参赛队第4名。(供稿:经济法学院)
2019-10-307月16日,学校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改进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对标对表落实“五个进一步到位”要求,从严从紧抓好“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聚焦查摆问题和整改整治,及时完善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扛牢政治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学习教育工作专班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确保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将学习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强化作风教风学风建设,深入推进综合改革,高标准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暑假期间重点工作,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樊丁 审核:李君)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探讨“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7月12日,陕西省哲学学会2025年高端论坛——“‘两个结合’与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雁塔校区举办。此次会议由陕西省哲学学会和我校共同主办、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来自我校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陕西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二级调研员刘瑛,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曹飞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致辞。 会议主旨发言阶段,我校资深教授赵馥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点”问题》为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共通性,并进一步论证了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结合。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两个结合”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融合等话题。 在分论坛交流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此次学术研讨有助于深入理解 “两个结合”和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撰稿:黄荣毅 审核:寇汉军)
6月29日,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以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论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薛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带头人韩利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学科带头人曹燕主持。经组委会多次评审,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16位博士从180位博士中脱颖而出并在论坛现场进行论文汇报分享。 论坛邀请《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卫玲,《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兼职副主编孙尚鸿、肖新喜,《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任任红梅,《法学教育研究》副主编余涛,《法学评论》编辑李安安,《人文杂志》编审牛泽东,《法律科学》兼职编辑鲁甜、赵菁等10位核心期刊编辑作为评审嘉宾进行现场打分、点评。 论坛期间,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青年教师赵菁、车东昇分别介绍了“梁肇汉杯”优秀论文奖学金、“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评选情况,并邀请学院教授强力,“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出资人、北京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徐钢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工作部署,7月13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并参加推进工作专题会。 本次活动以“走进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思想伟力 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和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活动通过庄重热烈的仪式教育和沉浸式文化体验,鼓舞精神、提高实效、扩大教育影响力,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凝聚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力量。 我校由民商法学院组建的“探源红色革命文物密码,寻访延安精神烽火足迹”——“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3日正式启程,17名师生满怀热忱,从西安出发途径照金、洛川、甘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为期六天五夜,共计930公里行程,覆盖19个革命遗址纪念馆的红色精神溯源之旅。 学校将以此次“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延安行”活动为契机,弘扬传承延安精神的情感基础和先天优势,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不断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吴亢 审核:燕福民)
7月2日,我校在长安、雁塔两个校区举办“情满西法大 未来皆可期——包饺子 送骄子”活动。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赵全宇、校党委委员宋白与部分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为2025届毕业生送上母校的深情祝福与暖心告别。 师生同乐包饺子,温情满满送祝福 活动现场,校领导与老师们一起动手为毕业生包饺子,一盘盘饱含深情的饺子,承载着母校对毕业生的殷切嘱托与美好祝愿。毕业生们凭专属“骄子券”免费领取暖心饺子,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温暖关怀。 与学子共餐话别,祝福伴青春远航 在长安校区与雁塔校区,老师们与毕业生围坐餐桌,在热气腾腾的饺子香中共话离别情、共寄新期许。老师们勉励同学们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勇担使命,为祖国富强贡献西法大力量;祝愿学子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踏实走好每一步,平安喜乐,前程似锦。 留言墙写下青春印记,时光笔绘未来星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留言墙,毕业生们纷纷写下毕业心愿和对母校的祝福。“西北政法大学我的青春4年”“和西法大一起越来越好”“愿我们再次在光明的地方相见”等真挚话语贴满墙面,纸短情长,道不尽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写不完对未来之憧憬与豪情。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毕业不是终点,当毕业季的骊歌渐渐远去,愿2025届西法大学子们带着母校的祝福奔赴山海! 本次活动由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学工部(学生处)、研工部和后勤保障处联办。 (供稿:后勤保障处 撰稿:李振林 审核:陈建宁)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精神,以高质效检校合作助力检察工作和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6月20日,我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在京举行了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等双方代表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主持。 马朝琦高度赞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始终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职责使命的长期坚守,针对希望双方依托共建基地,推动检校合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纵深发展,提出了三项展望。一是推动资源共享,打通学校与检察平台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实践平台相融合,联合组织实习、实训,建成人才培养高地;二是促进优势互动,探索实务导师与教学科研骨干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科研攻关与实务探索,双向提高检察学研究质效,建成理论研究高地;三是聚力协同攻关,聚焦前沿领域联合研究,共同探索推动涉外刑事检察电子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理论实践结合优质成果,探索实施建成检校合作品牌。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在致辞时表示,学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开展检校共建是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检察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检校共建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应探索实现以下四项目标:一是健全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互聘共育新范式,推动“实务殿堂”与“学术高地”的深度碰撞。二是创新联合培养体系,共建核心教学资源库。三是强化学科体系建设,提升检察学术影响力。四是深化理论研究合作,围绕涉外检察、公益诉讼等领域开展课题合作,贯通教研用全链条,打通理论与实务“双向通道”。 活动中,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履职实务、教育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交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公益诉讼检察、信调宣案以及机关团委青年工作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与从检感悟。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证券金融犯罪研究院院长冉巨火,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鹏分别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建设及近来的社会服务成效。双方共同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协议书》,并隆重为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汪鹏 审核:孙学龙)
7月6日至12日,第7届中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传统弓赛区)在广西梧州市举办。本次比赛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射箭(射艺)分会执行,共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42所高校约350余名运动员参赛。我校共派出8名运动员参赛,参赛队员历经5天的顽强拼搏,以精湛的技艺和坚韧的意志荣获多项佳绩,其中女子个人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我校再添殊荣。 (供稿:体育部 撰稿:王永建 审核:翟水保)
7月15日,2025·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谢伏瞻,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等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林虎主持开幕式和主旨发言。我校师生20余人应邀参加论坛。 校长、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范九利在主旨发言表示,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和主张。中国和中亚国家双方智库、媒体、高校、社会组织应继续广泛开展交流合作,这对彼此增进理解、沟通心灵、深化互信、促进民心相通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主持论坛第二阶段主题发言。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民商法学院副院长百晓锋、“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贺小丽分别围绕“中华文明的人权潜能及其世界意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人权合作的实践与展望”“聚焦青年法治人才培养 共促中国—中亚人权事业新发展”“从长安到撒马尔罕:构建中国—中亚跨境商事调解的“法治新丝路”进行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来自中国和中亚国家有关部门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人权机构、社会组织负责人等近百人出席,围绕“文明多样性、亚洲价值观与全球人权治理”“共建命运共同体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人权领域的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撰稿:乔俞铖 摄影:张君曼 审核:马成)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