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15日,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汪世荣教授一行8人应澳门城市大学法学院李洪江教授和香港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吴海杰博士的邀请,赴澳门和香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了在当地举行的“内地与澳门社会治理比较研究”研讨会与“第十一届东亚法哲学大会”并访问香港和解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赴港澳学术交流代表团由汪世荣教授、朱继萍教授、邱昭继教授、褚宸舸教授、何柏生教授、董青梅副教授、杨锦帆副教授和付欣博士等人组成。代表团于参加了12月11日在澳门城市大法学院举行的“内地与澳门社会治理比较研究”研讨会,与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李洪江教授和沈云樵教授、研究生段鹏等师生就内地与澳门的司法制度和社会政策等社会治理方式进行了交流,向澳门城市大学赠送项目组有关枫桥经验的成果著作3本,并参观了澳门城市大学校园和图书馆。12月13-14日,代表团参加了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举行的第11届东亚法哲学大会。本次会议为该院建院50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主题为“正义、尊严与法治”,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以及我国内地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约15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我校代表团汪世荣教授应邀担任12月12日下午的“基层社会治理”平行小组的主持,汪世荣教授和付欣博士、朱继萍教授、褚宸舸教授、邱昭继教授和何柏生教授等人先后做了题为《枫桥经验:诸暨行业调解的现状、问题及前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与人民调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化—以“枫桥经验”为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法理论及其价值》、《数学与西方法治的形成》的发言。12月13日,董青梅副教授和杨锦帆副教授先后做了题为《“枫桥经验”与在线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和《“义”的法哲学涵义及其影响》的小组发言。12月14日下午,代表团前往香港调解中心,与该中心罗伟雄会长和陈颢文副会长等人就香港的调解制度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交流,汪世荣教授等人介绍了“枫桥经验”的最新发展,并向该中心赠送了项目组出版的最新研究著作。本次出访,代表团成员在澳门结识了来自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的李洪江和沈云樵教授等从事澳门基本法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学者,在香港与来自国内百余名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了解了当前东亚地区尤其是香港和日本的法理学前沿发展动态,扩大了我校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影响。使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和中国的司法与法律改革进展,特别是“枫桥经验”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之处。(供稿: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
2018-12-1712月13日,由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西安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西”纳英才 “安”心乐业——西安市第三届大学生求职大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我校获“优秀组织奖”,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君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参赛学生孙冰、姚乐乐获“优秀奖”。本次大赛是西安市委、市政府《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5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从10月18日开始,历时近两个月,60所高校12971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赛,报名高校数量和报名参赛人数是前两届大赛报名总和的3倍。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西安、爱上西安、留在西安,我校积极配合西安市建设规划,紧抓发展机遇,大力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思想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招生就业处通过“就业大巴车”、“万名学子看西安”等活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大西安建设。在比赛期间,招生就业处特邀校外导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指导培训,经过层层筛选,我校有10名学生在万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比赛。(供稿:招生就业处)
2018-12-16近年来,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我校雁塔校区电力不足问题不断凸显,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电力增容方案,反复与西安供电公司沟通对接具体问题。经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该工程已顺利圆满完成,并经西安供电公司验收合格。本次雁塔校区电力增容工程确定增容量为1600KVA,有效解决了雁塔校区长期电力容量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我校雁塔校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用电需求,消除了用电的安全隐患,为学校事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后勤保障基础。(供稿:后勤保障处)
2018-12-1412月11日中午,西北政法大学2018年度圆梦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副校长张军政、圆梦助学金创设人孔亚楼,校友工作办公室、学工部负责同志,有关学院党委副书记及所有受助学生参加了本次发放仪式。发放仪式由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燕福民主持。会上,燕福民宣读了本届受助学生名单,张军政、孔亚楼为受助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刑事法学院2018级学生袁莲代表所有受助学生表达了对助学金设立人的感谢,并表示贫穷不是耻辱,面对困难要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练就本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让更多学弟学妹受益。孔亚楼校友表示,设立助学金的初衷是想帮助大一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希望同学们接受资助的同时不要自卑,要自信自立,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习,好好学习、积极实践、健康成长、早日成才。张军政代表学校对孔亚楼的慷慨捐赠表达衷心感谢,对同学们接受这份资助表示祝贺,并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要学会感恩,砥砺前行。张军政表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都离不开国家、社会、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面对困难时要正确看待挫折和磨难,在接受他人帮助时要常怀感恩之心,常举谢恩之行,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二是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他指出,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习,首先要学政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其次要学好专业课知识,要回归常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最后要在实践中丰富自己、锻造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做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三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铸魂。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职业理想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把实现人生价值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相结合,锐意进取,奋发成才,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圆梦”助学金是由我校孔亚楼校友于2014年6月创设的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一新生,缓解新生面对陌生环境所承受的经济压力,鼓励同学们直面困难、做有自信、有担当的人。五年来共资助学生78名,资助金额合计25.8万人民币。(供稿:学工部)
2018-12-13日前,我校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穆兴天教授带领学院教师兰迪、马亮、王烨等一行四人赴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下属法律大学等进行了访问。代表团一行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下属法律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会议员、宪法委员会委员卡纳特•科里兹别科夫、该校校长雷斯门杰耶夫•巴克得别克,副校长德米特里叶科•伊琳娜、课程建设负责人古丽努尔等进行座谈。双方就两校进行学生互换、科研项目研究和人才交流等工作展开了深入商谈。课程建设负责人古丽努尔与穆兴天就两校共建“一带一路法律与人文科学国际学院”合作细则进行讨论,商定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内容;穆兴天应对方要求,介绍了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基本情况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情况。代表团一行随后参观访问了国家法律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就双方在反恐研究领域的合作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了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互设研究中心等合作的可行性。穆兴天和兰迪、马亮、王烨为国家法律大学师生分别做了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和《“柔性”反恐怖策略的策略与技巧》《宗教极端主义的定义》《中国西北地区跨界民族》为题进行讲座。穆兴天在讲座中从十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民族政策具体内容及实施情况。代表团一行还访问了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调研了比什凯克周边东干人、维吾尔人等聚居村落,展开入户访问,对当地东干人、维吾尔人的生活状况、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代表团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体现了我校响应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指导,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法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工作,并以此抓手,着力打造反恐国际合作研究的品牌基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家利益的保护、中亚各国和中国的安全发展发挥积极服务作用。(供稿:反恐法学院)
2018-12-1312月9日,国际民航组织运输局副局长Sylvain Lefoyer先生应邀访问我校国际法研究中心及郑斌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并与相关人员座谈。我校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斌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所长王瀚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法学院负责人以及航空法研究团队的师怡副教授、张望平副教授、张丝路博士参加了会见和座谈。Sylvain Lefoyer参观了国际法研究中心的郑斌航空法图书馆与郑天锡国际法图书馆,对丰富的馆藏图书表示非常赞叹,认为图书馆的藏书量足以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来西北政法大学讲学与研究。座谈会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立主持。王瀚教授在发言中希望今后和国际民航组织加强联系,在多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Sylvain Lefoyer表示,非常高兴在他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就能访问西北政法大学,希望未来能在航行飞行安全、航空网络安全等领域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供稿:国际法学院)
2018-12-1312月6日,党校第5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满天星”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党校校长赵健作总结讲话,学工部、校团委、各学院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及培训班学员共500余人参加了结业典礼。典礼由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燕福民主持。赵健首先通报了近期我校学生代表队获得“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和《人民日报》《陕西新闻》广泛报道的我校法律服务中心大学生义务为农民工讨薪等先进事迹,勉励学员要培养情怀、敢于争先、为校争光。接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学员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深入波澜壮阔的社会舞台实践锻炼,锤炼品性;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做尊老爱幼、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珍惜学习时光,加强专业学习,历练本领才干;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志存高远,经受磨炼,敢于担当;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眼综合能力提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艺术人文素养,崇尚热爱劳动。讲话紧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谆谆教导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受感染和鼓舞。党校副校长、组织部副部长康鹏总结了培训班工作,校团委书记宋白宣读了优秀学员表彰决定,优秀学员代表万一鑫、祖拉丽阿依•玉素甫作了表态发言,与会领导向优秀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本期培训班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从严治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六次辅导讲座。积极贯彻校党委“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部署,将“爱国奋斗精神”和“西迁精神”引入党校课堂,组织学员聆听了“延安精神”和“牛争鸣教授先进事迹”宣讲报告,收看了纪录片《信仰的力量》。同时开展了校园清洁美化、食堂餐盘回收、校医院义务引导等实践活动。经严格考核考试,共有590名学员顺利结业,28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供稿:组织部)
2018-12-1212月8日,“古今之争视域下中的西方哲学”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哲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我校雁塔校区举行。本次年会由陕西省外国哲学研究会主办,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来自我校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渭南师范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午9时,大会在雁塔校区研究生综合楼4楼报告厅开幕。开幕式由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张学广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我校张周志教授,陕西省外国哲学研究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金延教授先后致辞。在大会的主题报告阶段分为两个单元,分别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赵卫国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张蓬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金延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张蓬教授、西北大学张学广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宋宽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肖士英教授、西藏民族大学朱连增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志伟博士和我校王荣虎博士等学者做了精彩的发言。下午举行的分论坛发言讨论分为四个单元,分别由陕西师范大学宋宽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伟副教授、我校郭明俊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肖士英教授主持。来自各高校的老师、研究生等分别就论坛主题做相关报告,发表了学术见解,对相应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会闭幕式由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山小琪主持。分论坛的四位主持人分别总结汇报各论坛学者的发言情况。最后理事长金延教授进行总结讲话,对研讨会取得的理论成果做了高度评价。(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18-12-1112月10日,省长刘国中主持2018年第四次省政府领导集体学法。我校王瀚教授就我省对外开放与涉外法律工作进行专题辅导。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省级部门负责人参加学习。刘国中指出,涉外法律工作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推进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省正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商品、资本、技术、服务等要素加速流动,外国人员、企业来陕快速增长,涉及的各类利益纠纷、权益保护事件急剧上升。在此背景下,加强涉外法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类涉外关系,提高各级政府在开放条件下依法行政的能力,维护我省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省的正当权益。刘国中强调,要完善涉外法规政策体系,紧跟国家相关上位法的立改废情况,组织对我省涉及外资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进行清理,及时制定符合我省特点的法规政策,为全省扩大开放提供法律保障。要依法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市场准入、经营运行等方面,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要严格规范涉外行政执法,按规定落实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机制,加强涉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提高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要全方位提供涉外法律服务,完善投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出国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引导我省企业和公民自觉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同时依法保障外国人在陕合法权益。我校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岗位教授王瀚在题为“切实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依法推进我省对外开放工作”的专题辅导报告中,就不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体系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能力和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保障、我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建议三个问题作了阐述。陕西新闻联播视频网址:http://www.snrtv.com/content/2018-12/11/content_16062458.htm
2018-12-11为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济活动业务风险, 2018年12月5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校务楼二楼报告厅召开了内控制度建设专题报告会。校领导、校长助理、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财务处、国资处、基建处、后勤保障处、审计处、培训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全体科级干部及内控建设成员单位的有关同志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校纪委书记肖道远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审计处处长乔引花为大家做了题为《审计视角下的内控制度建设问题》的专题报告。乔引花教授从强化内控建设的要求、内控建设的现状和如何加强内控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高校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内控建设要求。同时,对我校现阶段内控建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肯定,对今后如何开展内控建设实施路径进行了辅导。专题报告受到了校领导和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本次专题报告会对我校内控工作的开展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强化了各单位的风险意识、内控意识、规则意识。(供稿:财务处)
2018-12-107月16日,学校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改进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对标对表落实“五个进一步到位”要求,从严从紧抓好“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聚焦查摆问题和整改整治,及时完善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扛牢政治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学习教育工作专班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确保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将学习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强化作风教风学风建设,深入推进综合改革,高标准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暑假期间重点工作,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樊丁 审核:李君)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探讨“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7月12日,陕西省哲学学会2025年高端论坛——“‘两个结合’与哲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雁塔校区举办。此次会议由陕西省哲学学会和我校共同主办、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来自我校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陕西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二级调研员刘瑛,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曹飞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致辞。 会议主旨发言阶段,我校资深教授赵馥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点”问题》为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共通性,并进一步论证了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结合。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两个结合”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融合等话题。 在分论坛交流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此次学术研讨有助于深入理解 “两个结合”和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撰稿:黄荣毅 审核:寇汉军)
6月29日,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以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论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薛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带头人韩利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学科带头人曹燕主持。经组委会多次评审,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16位博士从180位博士中脱颖而出并在论坛现场进行论文汇报分享。 论坛邀请《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卫玲,《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兼职副主编孙尚鸿、肖新喜,《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任任红梅,《法学教育研究》副主编余涛,《法学评论》编辑李安安,《人文杂志》编审牛泽东,《法律科学》兼职编辑鲁甜、赵菁等10位核心期刊编辑作为评审嘉宾进行现场打分、点评。 论坛期间,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青年教师赵菁、车东昇分别介绍了“梁肇汉杯”优秀论文奖学金、“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评选情况,并邀请学院教授强力,“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出资人、北京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徐钢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工作部署,7月13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并参加推进工作专题会。 本次活动以“走进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思想伟力 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和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活动通过庄重热烈的仪式教育和沉浸式文化体验,鼓舞精神、提高实效、扩大教育影响力,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凝聚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力量。 我校由民商法学院组建的“探源红色革命文物密码,寻访延安精神烽火足迹”——“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3日正式启程,17名师生满怀热忱,从西安出发途径照金、洛川、甘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为期六天五夜,共计930公里行程,覆盖19个革命遗址纪念馆的红色精神溯源之旅。 学校将以此次“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延安行”活动为契机,弘扬传承延安精神的情感基础和先天优势,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不断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吴亢 审核:燕福民)
7月2日,我校在长安、雁塔两个校区举办“情满西法大 未来皆可期——包饺子 送骄子”活动。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赵全宇、校党委委员宋白与部分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为2025届毕业生送上母校的深情祝福与暖心告别。 师生同乐包饺子,温情满满送祝福 活动现场,校领导与老师们一起动手为毕业生包饺子,一盘盘饱含深情的饺子,承载着母校对毕业生的殷切嘱托与美好祝愿。毕业生们凭专属“骄子券”免费领取暖心饺子,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温暖关怀。 与学子共餐话别,祝福伴青春远航 在长安校区与雁塔校区,老师们与毕业生围坐餐桌,在热气腾腾的饺子香中共话离别情、共寄新期许。老师们勉励同学们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勇担使命,为祖国富强贡献西法大力量;祝愿学子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踏实走好每一步,平安喜乐,前程似锦。 留言墙写下青春印记,时光笔绘未来星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留言墙,毕业生们纷纷写下毕业心愿和对母校的祝福。“西北政法大学我的青春4年”“和西法大一起越来越好”“愿我们再次在光明的地方相见”等真挚话语贴满墙面,纸短情长,道不尽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写不完对未来之憧憬与豪情。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毕业不是终点,当毕业季的骊歌渐渐远去,愿2025届西法大学子们带着母校的祝福奔赴山海! 本次活动由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学工部(学生处)、研工部和后勤保障处联办。 (供稿:后勤保障处 撰稿:李振林 审核:陈建宁)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精神,以高质效检校合作助力检察工作和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6月20日,我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在京举行了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等双方代表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主持。 马朝琦高度赞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始终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职责使命的长期坚守,针对希望双方依托共建基地,推动检校合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纵深发展,提出了三项展望。一是推动资源共享,打通学校与检察平台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实践平台相融合,联合组织实习、实训,建成人才培养高地;二是促进优势互动,探索实务导师与教学科研骨干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科研攻关与实务探索,双向提高检察学研究质效,建成理论研究高地;三是聚力协同攻关,聚焦前沿领域联合研究,共同探索推动涉外刑事检察电子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理论实践结合优质成果,探索实施建成检校合作品牌。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在致辞时表示,学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开展检校共建是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检察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检校共建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应探索实现以下四项目标:一是健全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互聘共育新范式,推动“实务殿堂”与“学术高地”的深度碰撞。二是创新联合培养体系,共建核心教学资源库。三是强化学科体系建设,提升检察学术影响力。四是深化理论研究合作,围绕涉外检察、公益诉讼等领域开展课题合作,贯通教研用全链条,打通理论与实务“双向通道”。 活动中,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履职实务、教育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交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公益诉讼检察、信调宣案以及机关团委青年工作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与从检感悟。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证券金融犯罪研究院院长冉巨火,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鹏分别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建设及近来的社会服务成效。双方共同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协议书》,并隆重为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汪鹏 审核:孙学龙)
7月6日至12日,第7届中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传统弓赛区)在广西梧州市举办。本次比赛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射箭(射艺)分会执行,共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42所高校约350余名运动员参赛。我校共派出8名运动员参赛,参赛队员历经5天的顽强拼搏,以精湛的技艺和坚韧的意志荣获多项佳绩,其中女子个人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我校再添殊荣。 (供稿:体育部 撰稿:王永建 审核:翟水保)
7月15日,2025·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谢伏瞻,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等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林虎主持开幕式和主旨发言。我校师生20余人应邀参加论坛。 校长、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范九利在主旨发言表示,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和主张。中国和中亚国家双方智库、媒体、高校、社会组织应继续广泛开展交流合作,这对彼此增进理解、沟通心灵、深化互信、促进民心相通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主持论坛第二阶段主题发言。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民商法学院副院长百晓锋、“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贺小丽分别围绕“中华文明的人权潜能及其世界意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人权合作的实践与展望”“聚焦青年法治人才培养 共促中国—中亚人权事业新发展”“从长安到撒马尔罕:构建中国—中亚跨境商事调解的“法治新丝路”进行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来自中国和中亚国家有关部门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人权机构、社会组织负责人等近百人出席,围绕“文明多样性、亚洲价值观与全球人权治理”“共建命运共同体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人权领域的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撰稿:乔俞铖 摄影:张君曼 审核:马成)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