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讯(记者吕扬)5月2日,西北政法大学举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去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我省政法机关和相关高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 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德法兼备”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反恐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理论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创新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陕西日报2018年5月4日第4版)
2018-05-045月2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举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座谈会。 西部网讯(记者 李媛)5月2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举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廉政监察员郭利然,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河,陕西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师建平等领导出席会议。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宋觉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化法学教育研究改革、深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一年来,学校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履行法治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法治人才培养和青年法治教育工作。召开本次座谈会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是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需要。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学校要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郭利然在发言中说,第六巡回法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部署,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的热潮,召开西北地区部分法学院校座谈会,与各法学院建立完善双向交流机制;主动打破庭校之间的体制壁垒,把法学院校的丰富教育研究资源“迎进来”,接收三批次法律实习生;积极把法庭优质审判资源“送出去”,开展巡回开庭进校园,选派审判经验的法官进校园授课,讲授审判理论与实践,参与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强调,六巡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在总结法律实习机制、青年学者挂职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法学院校的交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强化资源共享,努力形成全方位、多领域、高效益的院校合作新格局,为培养合格的人民司法事业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杨宗科从加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顶层设计,强化对新时代法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按照国标修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法学专业国内一流专业建设,构建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第二课堂体系,积极实施“红色传统育人行动计划”,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学理论研究的高地和法律文化交流的重镇,强化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对法科研究生培养的推动作用,完善双向交流挂职制度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高水平大学,打造新时代法学教育教学体系升级版的具体实践。 巩富文、黄河、师建平、杨建军,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思锋围绕“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德法兼备”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2018-05-035月2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举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廉政监察员郭利然,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河,陕西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师建平,陕西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杨建军,学校党政领导出席会议。座谈会由校长杨宗科主持。 西北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宋觉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化法学教育研究改革、深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一年来,学校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履行法治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法治人才培养和青年法治教育工作。他强调,召开本次座谈会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是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需要。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学校要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郭利然在发言中表示,第六巡回法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部署,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的热潮,召开西北地区部分法学院校座谈会,与各法学院建立完善双向交流机制;主动打破庭校之间的体制壁垒,把法学院校的丰富教育研究资源“迎进来”,接收三批次法律实习生;积极把法庭优质审判资源“送出去”,开展巡回开庭进校园,选派审判经验的法官进校园授课,讲授审判理论与实践,参与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强调,六巡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在总结法律实习机制、青年学者挂职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法学院校的交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强化资源共享,努力形成全方位、多领域、高效益的院校合作新格局,为培养合格的人民司法事业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宗科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法学教育升级发展》的发言。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法学教育要适应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推进法学教育改革和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新的指导思想、面向新的战略需求、确立新参照、适应人才培养新规格、解决新问题、实现新任务、创建新体系、建立新模式、承担新责任、贯彻新要求等10方面的核心思想。他从加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顶层设计,强化对新时代法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按照国标修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法学专业国内一流专业建设,构建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第二课堂体系,积极实施“红色传统育人行动计划”,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学理论研究的高地和法律文化交流的重镇,强化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对法科研究生培养的推动作用,完善双向交流挂职制度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高水平大学,打造新时代法学教育教学体系升级版的具体实践。他强调,学校将持续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努力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西北政法大学应有的贡献。 随后,西北政法大学多个学院的专家、教授讨论、发言,他们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理论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创新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华商记者 毛蜜娜
2018-05-03三秦都市报 -三秦网讯(记者 张维) “通过文创来包装南泥湾特产,让农产品更有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让当地农民增收。”大三学生刘德林近日和他的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创业者“呦呦鹿鸣”团队来到延安南泥湾,他们满怀热情走进田间地头,在感受新时期农村建设新风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为农民增收找出路,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并将南泥湾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的基地。 今年25岁的刘德林来自河南灵宝,他作为西北政法大学南泥湾红色革命旅游文创项目开发代表,说起自己的初衷,他娓娓道来:“2016年7月,我创办了一个创意文化传播公司,已开发出多款创意导游图、通关文牒等具备特色的文创产品。这次到南泥湾就是要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和当地政府联手开发新的创意产品,促进当地发展和农户增收。”刘德林表示 ,将对南泥湾现状分析、历史资料进行收集,通过视觉识别系统ip进行包装、打造,形成南泥湾的特色品牌。 青年学子的创业热情,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南泥湾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张茁表示,希望能借助互联网+,以 “大生产运动为文化引导”,讲好南泥湾故事,传递好延安精神,让南泥湾插上腾飞发展的翅膀。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赵云君说:“希望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永宁也表示,新时代的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希望能让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和才干,把学识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结合起来,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 据悉,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西北政法大学的优秀创业团队呦呦鹿鸣队以“南泥湾红色革命文创产品开发”为项目作为陕西省代表队参加此次活动,在为数不多的文创项目中格外引人注目,创业几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2018-04-15张玺语家住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樊河村,他现在是西北政法大学大一的学生。 谈到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张玺语感叹道:“我是一名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接受着国家和社会资助的当代大学生。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感到很幸福!” 2月27日,是张玺语寒假兼职的最后一天。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后,张玺语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赶回租住的小屋,准备收拾行装回学校报名。 这样的情景不禁让张玺语回想起2017年夏天,同样是在假期兼职时,他收到了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张玺语说:“入学所需的报名费、书本费、住宿费、交通费等,算下来要7000多元,加上生活费和开学置办生活用品的花销近万元,负担这些费用对我家来说非常困难。”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便了解了国家有关扶助政策。去办理助学贷款,也只需要简单的手续,一个下午便解决了学费问题。随后,我又通过毕业中学申请到了一笔助学基金,解决了开学所需费用问题。进入大学后,我还被评定为家庭困难学生,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生活费用也有了着落,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这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我铺平了求学的道路,让我顺利地走进了向往的大学校门。”张玺语高兴地说。 张玺语的父亲张彦飞谈到儿子上大学的事同样非常激动。他说:“多亏党的扶贫政策好,玺语上学可以说我们基本没花什么钱。” 自己的生活变了,周围许多同学的生活同样也变了。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政策都让张玺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过去,许多贫困家庭孩子虽然考上大学,但因无力承担学费而退学;贫困家庭的重病患者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如今,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逐步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对于亲身经历这些变化的张玺语来说,感触尤为深刻。 张玺语说:“作为一名受到党和政府帮助的大学生,我愿意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报答党的恩情。” 这个寒假,让张玺语感到惊喜的还有村里的变化。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原本冷冷清清的村里建起了广场,歌声在春节期间响遍了整个村庄。 “村里的扶贫干部一直到农历大年三十还在走村串户,看贫困群众过年还有什么没准备好,还需要什么帮助。村里人不太会表达,但在心里都对扶贫干部非常感激。”张玺语告诉记者,“扶贫干部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2017年,张玺语的家乡樊河村搞起了果蔬采摘大棚,农家乐、观光旅游也发展起来了。依托村上的煤产业,村民开始拿到入股分红,彻底摆脱了过去单纯靠种地吃饭的日子。“看着全村越来越好,越来越富,村里曾经的困难群众都在享受着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我为我们能生活在这个时代感到幸运。”张玺语说。
2018-04-14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2月19日下午,由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博士生研究生会承办的第二期“明德法学博士论坛”在雁塔校区刑事法基地报告厅举行。论坛由2017级博士研究生杨军主持。 此次论坛由 2017级博士研究生卡哈尔·吐尔迪和吕江鸿以及特邀学生2015级本科生王显宁就其各自分别撰写的学术论文《法律公正、知识、幸福、知足的关系——论《福乐智慧》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及对当代的启示》和《基于脆弱性指标(SOVI)构建西部地区地铁暴恐防范体系——以西安地铁系统调研为基础》以及《如何建构“同意”——亚历山大·M.毕克尔《同意的道德性解读》分别作了报告。 在互动环节,参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与三位报告人进行了细致地交流。 最后,朴宗根教授和闫晓君教授分别就三位同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并对今后如何办好“明德法学博士论坛”表达了期许。 据了解,第一期“明德法学博士论坛”举办后,该校博士生们表示,“明德法学博士论坛”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又激发了大家调研实践、努力读书、创新写作的热情;大家都满怀热情地为下届“论坛”准备,相信有校领导和研究生院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明德法学博士论坛”一定会越办越好。 在校博士研究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参加了此次论坛。
2017-12-29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林露)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德国传媒交流中心在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挂牌,这是国内高校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建立的首个传媒交流中心。 自2013年起,DCKD开放其位于德国埃尔布洛希宫殿的协会平台,与中国优秀的艺术机构、院校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纷纷在此挂牌建立了艺术实训及交流中心。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在该机构挂牌的第一个新闻院校,标志着在DCKD平台上开展的德中文化交流从艺术扩大到新闻传播实训领域,由此,国内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开启了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国门,未来将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DCKD协会主席郭健表示,协会创办以来,不仅传播中国文化,更努力搭建起一个自由交流的文化平台,期待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来感知全球化时代融合语境下的文化样态。 郭健介绍说,2013年,协会在外交部、文化部等单位的支持下,发起了“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文化经济交流项目”,计划从2018年3月起,每年在中国和德国之间发送“蓝色集装箱文化经济列车”,搭载丝路沿途国家的优秀艺术家、文化专家与青年文化工作者,经停柏林、罗马、雅典、塔什干、西安等“一带一路”重要城市,并沿途举办一系列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活动,以增进新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共融、构建互相理解尊重的人文交流和民族和解的新格局。目前它已成为欧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项目,吸引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瑞士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参与。 DCKD希望这一项目能够得到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对其本身所带来的文化交流现象进行跨文化传播研究,期望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在将DCKD作为学院实训基地的同时,深度参与此项目,共建“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对于DCKD发出的邀约,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院长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也是学校建校80周年。西北政法大学从最早的陕北公学一路走来,八轶峥嵘、薪火相传,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高校智库,2017年1月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2016年与清博数据等共建西北地区大数据与舆情监测研究基地,主编出版《社会舆情与社会治理决策参考》内参杂志,为国家、西部和陕西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孙江表示,如果能与DCKD以“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为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既能够以高校特有的学科与人才优势为项目提供决策咨询与策略建议,还也可以借助项目平台深入丝路各国,实现对一带一路战略问题以项目为导向的跨学科集体攻关研究,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发挥更具现实意义的智库作用。 前德国国会议员、德国尤利希德意志科研中心主任、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高级顾问阿道夫?里兹,杜塞尔多夫原大区主席约尔根?比索,德国资深媒体专家约阿希姆?乌姆巴赫,德国知名设计、摄影和艺术策展人考琳娜?盖尔茨等当地政治、文化名人出席了挂牌仪式。 据了解,DCKD德中艺术交流协会是经德国政府核准注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机构,旨在推动德中两国之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在德国乃至欧洲传播和推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德中两国艺术机构、高等教育院校提供创作与交流的平台。
2017-12-142017年11月23日,由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联盟主办、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承办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国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联盟年会”在重庆理工大学召开。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新四大发明”,中国的电子商务用切实的方便、快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了福祉。因此,电子商务行业和法律专业的完善、发展成了国际社会在合作交流中的重要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国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联盟年会”为此应运而生,来自法学届、电子商务行业,以及各界联盟成员、多位专家教授齐聚山城重庆,共同探讨电子商务和法律专业面临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会议还就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展校际合作交流以及共同推进专业建设等议题形成多维度探讨并达成相关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融入和引领全球经济开放发展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建设秉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世界经济开放合作发展搭建了新平台、树立了新机制,开创了全球经济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书记路建潮在会议中介绍:2015年,由北京邮电大学、湖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4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联盟,至今成员单位已增加至11家。西北政法大学作为联盟的创始单位,将与各方一道汇集优质资源、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为“一带一路”开创全球经济、开放发展新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法律保障。 联盟秘书长、西北政法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王卫东指出: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和广阔的网络平台在新的历史时期,服务“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培养掌握技术手段、熟悉法律实务、具备商业意识和商务能力、法商结合特点突出,综合实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他做出五点建议:一拓宽专业视野,提升科研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紧跟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动态。二改革教学模式,积极申报教改项目,依托学校的专家评审机制,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以学术讲座,实物报告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聘请企业高管,业务骨干进校担任实物导师,组织学生走进电商企业,触摸行业前沿;三推进校企合作。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一体化培养机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与市场需求无缝链接,与企业联手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四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以赛带教,以赛练兵,为学生找差距,强优势,为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五建立多方评价体系,以评促建,及时调整的改进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最后,他特别就如何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多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展开了详细讲解。 教育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张李义、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陈岩教授、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苏平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于菊珍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分别发表了以“数字商务的法律问题”、“互联网经济学的理论思考”、“校企联合协同培养应用型电商及法律人才的路径探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等为主题的演讲。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在“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下,电子商务与法律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本次年会急时有效,更是为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文/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联盟秘书处 原文链接:http://www.whjlw.com/2017/1129/56078.html?from=singlemessage
2017-12-04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24日下午,由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博士研究生会承办的第一期“明德法学博士论坛”在雁塔校区成功举行。部分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负责人以及在校博士研究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论坛活动,论坛由博士研究生会主席2017级博士研究生吕江鸿主持。 在本次论坛第一阶段,2017级博士研究生张楠和杨军分别就其撰写的学术论文《我国清真食品管理和立法的历史及现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重点》和《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情理法的冲突与调试》进行了报告。 论坛第二阶段是互动环节。参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针对两位报告人的论文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 最后,王周户教授、舒洪水教授和孙昊亮教授分别就两位同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明德法学博士论坛”是以博士研究生为主体,旨在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氛围、创新学术成果、展示博士生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生院和博士研究生会今后将定期举行论坛活动,推出更多的高层次研究成果,切实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培养质量。
2017-11-30本报讯(记者吕扬)11月24日,党的十九大精神省专家学者宣讲团示范宣讲走进西北政法大学。宣讲团成员、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教授向200多名师生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任晓伟教授以《以昂扬精神状态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新发展——关于十九大报告中若干理论问题学习体会》为题,从“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形成”“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征程”“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总要求”四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 参加报告会的师生表示,任晓伟教授的报告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内涵丰富,视野宽广,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有重要指导和启发。学校将把本次报告会内容迅速传达到每一位师生,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7-11-27近日,来自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中国同行共聚西安,围绕“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开展学术交流。 【丝路新周刊】多国专家齐聚西安 共探 “一带一路”沿线营商环境与法律纠纷解决 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614697?1751380899693=
Since 1999, a Philippine military vessel built during World War II has been grounded at the Ren'ai Jiao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says that by doing so, the Philippines gravely violated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hat is the vessel? And why it is there? CGTN reporter Zheng Yibing explains. 【中国国际电视台】我校潘俊武教授接受CGTN采访 解析仁爱礁争端法律实质 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19/Dark-side-of-the-grounded-Philippine-ship-1EkvduLK8j6/p.html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在2025届毕业生即将踏上新征程之际,特别筹划了“包饺子送骄子”温馨活动,以一场弥漫着人间烟火与人文气息的仪式,为毕业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暖意、别具意义的告别瞬间。 舌尖上的祝福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7月2日,学校食堂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等校领导与众多教职员工纷纷挽起衣袖,化身“家人”,为即将离家的“骄子”们亲手包制承载着浓浓祝福的“骄子饺”。 “看着书记、校长和老师们那么认真地擀皮、包馅,那份专注和用心,就像家里长辈在为我打点行囊。”即将前往基层法院工作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毕业生李哲涵眼含热泪说,“这盘饺子,包进去的不只是青春的回忆,更融入了师长对我们平安顺遂、前程锦绣的深情期盼。” 毕业生们凭学校特制的“骄子券”,领取这份独一无二的临别祝福。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在手中,暖意在心头蔓延。“咬一口饺子,熟悉的味道瞬间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大一刚入校时的迎新饺子宴。”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付佳动情地说,“四年轮回,起点和终点都是饺子,这份圆满感特别奇妙,也格外珍贵。这顿满载祝福的‘送行饺’,是母校给我们最暖心、最‘家’的告别礼。” 围桌共话,情谊绵长“出锅喽!”师生们围坐一堂,品尝着刚出锅的饺子,亲切话别。赵万东勉励大家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岗位上勇担使命,并祝愿大家前程似锦,平安喜乐。 一盘盘蒸腾着热气的饺子,此刻已超越美食本身,化作校园记忆的温暖载体、家国担当的重量寄托,是母校对学子“热气常存、初心不改”的永恒期许。 “和老师们像家人一样围坐吃饺子、话前程,听他们分享人生经验,那份亲近感驱散了很多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经济法学院任美乐分享道,“老师们的殷切嘱托,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家园。” 心声烙印,青春誓言 活动现场设立的留言墙,成为毕业生们抒发心声的园地,写满了对母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豪情: “这里有我四年的青春印迹!愿和母校一起越来越好!” “此去星辰大海,定不负母校栽培!” “带着‘骄子饺’的福气,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 …… “在留言墙上写下‘前程似锦’时,手都在微微颤抖。”即将前往新疆喀什工作的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白燕说,“饺子的暖意,师长的厚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选择边疆,是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微光,带着这份祝福前行,我的内心无比踏实。” 随着《西北政法大学校歌》的旋律缓缓落下,毕业生们即将启程奔赴四方。母校寄望他们秉持自强不息的韧劲、求是崇真的风骨、敢闯善创的勇气、大美大爱的情怀,无惧风雨、不负韶华,在新时代的浩荡征程中续写荣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张佼 【华商头条】送行饺子暖骄子!西北政法大学温情送别2025届毕业生 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387078.html
6月13日上午,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 AI 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隆重举行。这是继1月4日校企战略合作签约后,双方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 "技术研发 + 人才孵化" 双轮驱动的法律 AI 生态在西北地区正式落地,开启“技术赋能法律”的西北实践新纪元! 仪式开始,由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主持开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范校长全面肯定了北大法宝的法律专业性,内容丰富性,是国内法律数据库的先行者,与众多法学家均有深入合作,在当前的人工智能和AI领域也有众多创新。他提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为西法大的法学教育,法学科研,人才培养,及老师的课题研究都能起到深入的沟通合作机会。西法大图书馆与北大法宝的合作已有20年之久,希望未来能够更深入的利用北大法宝和人工智能开展科研工作和学习。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随后在致辞中指出,北大法宝西安分公司乔迁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双方战略合作的载体,更是法律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西北实践基地,为区域法治建设与科技发展提供支撑。未来北大法宝将致力于从“搭建法律科技实践平台,培养懂法律、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推动产学研融合,与服务法治建设“三方面努力,持续加强校企合作,用技术赋能法治,用实践检验创新。致辞结束,范九利校长与赵晓海总经理共同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剪彩揭牌,并与各位到场师生合影留念。 落成仪式后,西北政法大学“法宝AI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北大法宝赵晓海总经理做题为《大语言模型对法学的影响与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讲座,范校长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活动初始,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介绍西法大 “法宝AI实训营”安排,自5月起截至目前,已有298名同学加入到今年的线上AI特训活动,7月将继续随暑期学校开展实训活动,共同培养法律+科技复合型人才。北大法宝赵总结合其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北大法宝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大法宝依托海量法治数据资源构建的完备智能体系,重点展示了其建设的法治知识图谱平台与大模型能力平台;并从法学教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知识工程的演进和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与未来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国际法律科技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在此背景下,法学领域迎来重塑机遇,但高校在有效利用大语言模型 ( LLM )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应对大语言模型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和与会老师同学详细阐释了北大法宝的见解。 至此,本次仪式完美落幕,各位师生和法宝同事共同见证了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与校企合作的深化,也感受到了法律与科技碰撞的无限可能! 【北大法宝】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AI实训营”隆重举办 https://mp.weixin.qq.com/s/OMqisgqYlqrwzYSdQLm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