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法治学院、研究生院协办的“公法与人权”讲坛第五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权保障”专题之三顺利举办。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长、法治学院汪世荣教授主讲《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教授主持,法治学院副院长陈玺教授、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教授、法治学院王斌通博士、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马思洁博士与谈。中心教师和我校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等50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汪世荣教授围绕主题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法治建设成就、人民司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讲述,并结合图片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汪世荣教授谈到陕甘宁边区的法治建设主要体现了两大精神:一是用开放与包容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二是用批判与创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最后,汪世荣教授结合黄克功案的审理过程,指出现代社会要重视基层司法建设,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与谈环节,陈玺教授谈到,陕甘宁边区的法律制度正好走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关键历史时间节点,是现代司法的直接渊源,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法律文化理念。马成教授指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应该是创造性的转化,是复新而不是复旧,不应拘泥于形式。王斌通博士建议同学们摆脱课本思维,要研究案例中法律的实际运行状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马思洁博士认为中国共产党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人权理论,在保障人权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钱锦宇教授总结到,汪世荣教授的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本土资源、红色资源、理念资源和制度资源,将司法的法理置于政治进程的脉络中予以理解,展示了法治建设的中国模式及文化自信的基底,极具学术价值。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5月7日上午,学校在长安校区校务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电子与信息学部副主任田锋教授作《智慧教育国内外现状与DeepSeek教研应用》专题辅导报告。会议...【详细】
4月26日,结合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知识产权与音乐:感受知识产权的律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我校联合陕西省版权协会、陕西省电影家协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