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学校在长安校区校务楼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首届“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聘任仪式。聘任汪世荣、韩松、王周户、刘进田、杨建军、王政勋、冯卫国、张周志、柯泽等9位教授为学校首届“长安学者”,聘任孙昊亮、李明、程淑娟、刘萍、张师伟、陈京春、舒洪水等7位教授为学校首届“长安青年学者”。每人聘期3年,自2015年11月1日起至2018年10月31日止。
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于2014年9月5日印发了《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对岗位设置、岗位职责、选聘条件、选聘程序、聘期待遇和考核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2014年12月20日,学校印发了《关于开展“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选聘工作的通知》(西法大〔2014〕104号),正式启动“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选聘工作。经过本人申报、单位评议、成果认定、专家鉴定、首届“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评审委员会评审、候选人公示等选聘程序,报2015年10月22日校长办公会议与10月22日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聘任汪世荣等9位教授为首届“长安学者”,聘任孙昊亮等7位教授为首届“长安青年学者”。
按照《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位实行聘任管理,聘期为3年,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学校给予“长安学者”入选者30万元岗位津贴,给予“长安青年学者”入选者20万元岗位津贴。学校“长安学者”特聘岗位为15个,“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位为20个。首届“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聘任之后,学校将按照聘任条件和程序分批次完成岗位选聘工作。
“长安学者”个人简介
汪世荣,法律史专业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事法学院法律史学科,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诊所法律教育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紫阳县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中国司法改革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基地招标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法治文化的传统资源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1项;先后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判例在中国传统法中的功能》等B类、C类学术文章30余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构建诊所式教育“西北模式”培养学生法律专业能力》等3项成果先后获得陕西省第九次、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韩松,民商法学专业博士,二级法学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民商法学院民商法学科,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理论、集体所有权理论和土地法律制度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耕地保护与集体建设用地法律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5项;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成员受益权能》等B类、C类学术文章70余篇;《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权及其实现的企业形式》、《物权平等保护原则与所有权类型化之关系》等9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法学会第二届全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行政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主要从事行政法理论、行政诉讼法学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在研“兵团发展与新疆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究”、“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法律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司法部规划项目、科技部规划项目、北京市中国信访矛盾研究中心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先后在《新华文摘》、《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实现行政化决策程序的法治化》、《行政许可与政事分开》等B类、C类学术文章13篇,《罚没收入使用制度研究》等6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摘录;《法学本科人才开放培养机制创新》教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行政化决策程序的法治化》论文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刘进田,专门史专业硕士,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主要从事文化哲学、价值哲学和人的哲学等研究,先后主持、参与《“经验—超验关系”方法论模式中的价值哲学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4项,其中《“经验—超验关系”方法论模式中的价值哲学研究》获优秀等级;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人作为价值本身是否可能》、《人本身与满足需要—关于价值本质的哲学思考》等B类、C类、D1类学术文章161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文化哲学导轮》、《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堂录》等独著专著7部;《文化哲学导论》等3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六次、第八次、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杨建军,法理学专业博士,博士后(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刑事法学院法理学学科,主要从事法理学、司法理论、法律方法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在研《司法能动与中国特色司法发展道路的探索》、《法律思维的形成机理》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司法部规划项目、人事部博士后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在《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论坛》等刊物发表《司法的中国特色》等C类、D1类学术文章31篇,《司法改革中的理论论争及其启迪》《法治国家中司法与政治的关系定位》等11篇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摘登,在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裁判的经验与方法》、《法律解释学》等独著、合著专著4部;参与完成的《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获得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政勋,刑法学专业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事法学院刑法学学科,主要从事刑法解释与刑法方法、犯罪体系论、正当行为及违法行、恐怖犯罪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在研《刑法的语言论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刑事法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司法部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3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陕西省“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英才支持计划”;在《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范畴理论与刑法解释立场》等C类、D类学术文章8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犯罪论比较研究》等独著专著5部, 合著专著、教材19部;《刑法修正论》、《刑法的正当性》、《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等5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冯卫国,刑法学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刑事法学院刑法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执行法学及刑事政策,是国内最早对社区矫正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在研《兵团调犯与易地改造研究》、《个人暴力极端犯罪的防控与治理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司法部、教育部规划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21项;在《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犯罪控制与社会参与》等C类、D类学术文章70余篇, 10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或转摘,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行刑社会化研究》、《刑法总则定罪量刑情节通释》等独著专著3部、合著专著10余部;《疑罪不诉的证据问题探讨》等9项成果获得全国优秀刑法著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法学会全国优秀刑法论文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张周志,外国哲学专业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主要从事哲学认识论与思维方式、中西哲学思维方式比较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中西思维方式会通视域的和谐正义论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在《哲学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发表《和谐发展与社会正义》等B类、C类学术文章17篇,在陕西人民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等社出版《现代思维方式论》、《全球化视域的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会通》独著C类学术专著9部;《和谐发展与社会正义》、《当代哲学思维》等3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六次、第七次、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励,《“一重”“两型”“三原”“四面向”高素质哲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柯泽,新闻学专业博士,博士后(社会学),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主要从事新闻学理论、传播思想史、广播电视理论及业务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在研《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传统》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5项,在《国外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美国传播学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学》、《传媒理性——当代新闻学理论研究核心概念》等C类、D1类学术文章30篇,在上海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理性与传媒发展》、《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传统》独著专著2部;学术著作《理性与传媒发展》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类三等奖奖励。
“长安青年学者”个人简介:
孙昊亮,知识产权法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商务部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中心专家,陕西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专家,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学科,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科技法、文化法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在研《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在《法学研究》、《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B类、C类、D类学术文章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论》等3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八次、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李明,哲学专业博士,博士后(中国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计划;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哲学学科,主要从事价值哲学、儒学以及现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或在研《中国传统哲学境界论研究》等国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在《中国哲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论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理论宗趣》等B类、C类学术文章15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生命存在与心灵超越——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研究》、《王建常集》2部著作;《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等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程淑娟,民商法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商学院民商法学学科,主要从事国家所有权的民法保护、商法学基础理论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在研《商事行为制度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商行为:一个类型化的诠释》、《公有制下地役权的应用研究》等C类、D1类学术文章6篇,2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国家所有权民法保护论》独著专著1部;《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的性质》获得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刘萍,国际法学专业博士,博士后(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学科,主要从事国际航空法、海事国际私法、公司社会责任国际造法运动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当代CSR国际造法运动与中国对策研究》、《航空排放的国际法律控制及中国对策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在《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国际航空碳排放全球机制的构建》等C类、D1类学术文章7篇,在法律出版社出版《无单放货中国际私法问题研究》、《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造法运动研究》专著2部;《国际民事诉讼中临时性保护措施》等3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八次、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西安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张师伟,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学科,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在研国家社科项目《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化研究》1项,在《政治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进程》等B类、D1类学术文章16篇,先后出版独著专著《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等2部、合著专著《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等4部;《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获得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专业思维养成中的中国特色:中国政治思想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陈京春,刑法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刑事法学院刑法学学科,主要从事恢复性司法、刑事一体化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在研《刑事诉讼视野下的刑法建构》、《检察机关侦诉联运工作机制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在《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信息时代对刑法解释论的究问——ATM机盗窃案和“艳照门”事件引起的法律思考》等C类、D1类学术文章6篇,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刑事和解制度研究》专著1部;参编著作《死刑研究》等3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会全国优秀刑法论文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舒洪水,刑法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刑事法学院刑法学学科,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介入早期化研究》、《西北地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在《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危险犯中危险状态的判断》等C类学术文章1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危险犯研究》、《食品安全犯罪的罪与罚》、《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累犯制度适用》等专著5部;参编《死刑研究》等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会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12月11日...【详细】
12月9日,河南法学家馆揭牌仪式暨河南法学教育发展座谈会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举行。中国法学会、河南省法学会等相关部门同志及河南法学家代表参加仪式。揭牌仪式由河南财经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