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为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的西北政法学院11月18日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从延大时期就在学校工作的几位老教授来到校史室,高兴地让06级新生为他们佩戴上新校徽,并为大家讲述校史。 本报记者 杜江 摄 《人民日报》 ( 2006-11-23 第13版 )
2006-11-24740)this.width=740" border=1> 740)this.width=740" border=1>740)this.width=740" border=1>740)this.width=740" border=1> 740)this.width=740" border=1>740)this.width=740" border=1>740)this.width=740" border=1>740)this.width=740" border=1>740)this.width=740" border=1>740)this.width=740" border=1> 740)this.width=740" border=1> 740)this.width=740" border=1>
2006-11-22本报讯(记者杨永林)西北政法学院与浙江省诸暨市政府日前签订协议,共同进行“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项目研究。项目首次将“枫桥经验”放到法治学术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从理论的高度解读“枫桥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法制建设的关系,推动“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使“枫桥经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枫桥经验”形成于1963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但其依靠群众,立足预防,以人为本,就地解决大量纠纷矛盾和一般治安问题的基本主线一直没有变。 40多年来一直没有人从法治学术和理论的高度系统地对“枫桥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这次西北政法学院与诸暨市政府合作进行“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项目研究,目的就是将“枫桥经验”予以系统化、理论化,并以严谨的学术表达方式总结“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独特方法、完整内涵,推动“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与完善。
2006-11-21本报讯(记者黄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升格为西北政法大学。11月18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隆重举行设置暨揭牌仪式。 西北政法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的陕北公学,历经调整合并,于1958年成立了西安政法学院,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截至目前,学校专业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学、工学四大学科门类,学校在校本科生近1.5万人,研究生2400多人。 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副书记杨永茂,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等参加了设置暨揭牌仪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党委宣传部配图 摄影 杜超英)
2006-11-2111月18日,前身为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的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从延大时期就在这所学校工作的马朱炎(前左2)、路鸿斌(前中)、韩凯(前右1)等几位老教授来到校史室,高兴地让2006级的新生为他们佩带上新校徽,并为大家讲述学校的历史。 1937年,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毛泽东主席为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学员们说:“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4年后,在陕北公学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综合大学——延安大学。从陕北公学、延安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安政法学院、西安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到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69年来,学校见证了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法制发展进程。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学校占地1347亩,在校本科生1.5万人,研究生2400多人,被誉为“政法干部的摇篮”,是一所以法学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中心。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刘新武 摄影/报道)
2006-11-20原出处:人民法治网 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在西北政法大学书记朱开平(左一)、校长贾宇(右一)的陪同下,陕西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左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虹(右二)为西北政法大学揭牌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曾育栋梁砥华夏 今日飞跃再扬帆 (孙江 段兵)西安电:2006年11月18日,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中国著名土地法专家、西北政法大学黄河教授正在用自己多年收集的近现代地契进行实物教学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69年前,党中央决定在延安成立陕北公学,强烈地吸引着千百万全国各地和海外的进步青年奔赴这里,毛泽东主席亲自给陕北公学学员讲课,主席说:“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四年后,在陕北公学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综合大学-----延安大学,而这就是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69年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练,几多风雨,几多辉煌,被誉为“政法干部的摇篮”,见证了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法制发展进程的西北政法大学,如今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在18日举行的大学挂牌仪式上,师生们看着崭新的大学校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整洁、美丽的校园也显得格外的富有生气。马朱炎,一位在在西北政法大学工作了近60年的老教授说,从陕北公学、延安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安政法学院、西安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到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我们走过了太多的路程,学校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法制发展的曲折历程。 11月17日晚,被更换的旧校牌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大雁塔旁,终南山下,占地一千多亩的西北政法大学校园内,掩映在园林中的教学楼、实验中心、宿舍楼不时扑入眼帘。建有法医、物证技术、法律诊所、广播电视、计算机、模拟法庭、心理测试等众多实验室的西北政法大学目前是一所以法学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刑法学科、法制史学科、哲学学科等都已经成为全国实力领先的学术团队,教师队伍中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司法部优秀教师等一批享有各种荣誉、奖励和称号的专家教授。同时也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中心。学校设有哲学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院等13个学院和体育部。每个学院各有特色,其中的新闻传播学院,现为全国两大法制新闻人才培养地之一。学校高度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汉堡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4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和学术联系。 大学党委书记朱开平,指着新建的实验中心说,其实我们发展的应该更好。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校,坐落于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革命干部,仅是在陕北公学时期,就培养了13000名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党办高等干部学校之先河,为党的干部高等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学校悠久历史所孕育的丰厚革命传统、浓郁革命精神一直都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精神动力。69年来,学校传承老延大“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恪守“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材,为社会政治、经济、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11月18日上午,前身为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的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在西北政法大学工作40多年的老教授石文琰家里,他高兴地让2006级的新生为他们佩带上新校徽,并为大家讲述学校的发展历史。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朱开平说,工作就是拼搏,工作就是奋斗,做任何事情,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建设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政法大学是我们的阶段性目标。 时年42岁的贾宇现在是西北政法大学的校长,作为久负盛名的我国刑法学专家,多年从事法律研究让贾宇在大学管理中也颇有裨益,他把现代法学中民主、自由、平等、秩序、公正的精神运用到管理中,将法治精神、人文传统融入到大学管理中去,大力倡导服务型管理。“大学不是机关和企业,其核心是教师和学生,主体是教学和科研。”他崇尚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他说,崇尚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以培养学者,这是遵循学者成长的规律、学术自由的规律而提出的。大学里有两种权力,一种是学术权力,一种是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要交给学者们自己掌握,学术要学者来管理,这就是学术自治。如果行政管理权太大,就会浸染了学术权力。科研成果的水平评价,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需要高水平的学者们来作出独立的判断。基于这样的理念,贾宇没有担任刑法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职务,下一步也不想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还有校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他希望这些职务,都要交给德高望重的纯学者来担任。他说,这样,就可以引导教师专心致志于教学科研,不必羡慕一官半职,不必存心疏通关系。一个人评了教授,可以认为理所当然,不需要去感谢什么人;一个人没评上教授,也会承认学术欠火候,不会归咎于没跑到什么人的关系。这就是学术自治的好处。 在西北政法大学挂牌仪式上,同学们打出展翅飞翔的旗帜,预示着学校更美好的明天。人民日报 杜江 摄 贾宇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历史性跨越,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对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对高层次法学人才的迫切需要,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提倡广纳贤才、跨越发展以建设学科,坚持立足现实、打造特色以创新学术,崇尚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以培养学者,激励博学笃行、求实创新以优化学风。贾宇表示,要把西北政法大学营造成学术自由、服务为主的外向型大学,要使其成为学术乐园和学问天堂, 翻开西北政法大学的历史,有过辉煌,也充满了曲折,曾错失过机会,也面临过重创,但这一切都过去了,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西北政法大学正在以蓬勃的生机迎接美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 1937年,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毛泽东主席为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学员们说:“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4年后,在陕北公学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综合大学——延安大学。从陕北公学、延安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安政法学院、西安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到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69年来,学校见证了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法制发展进程。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学校占地1347亩,在校本科生1.5万人,研究生2400多人,被誉为“政法干部的摇篮”,是一所以法学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中心。 资料图片:
2006-11-20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党委宣传部配图 摄影 杜超英) 本报西安11月18日电 通讯员宋飞鸿 记者台建林 西北政法大学设置暨揭牌大会今日上午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央有关部委领导以及陕西省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大学挂牌庆祝仪式。 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宣读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的通知。陕西省代省长袁纯清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虹为西北政法大学揭牌。中央政法委等五十多个单位发来贺电、贺信。 西北政法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近年来,该校为全国、尤其是西部政法基层系统培养了大量的司法干部。更名后的西北政法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该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5000人。
2006-11-20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中国著名土地法专家、西北政法大学黄河教授正在用自己多年收集的近现代地契进行实物教学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11月17日晚,被更换的旧校牌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2006年11月18日上午,前身为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的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在西北政法大学工作40多年的老教授石文琰家里,他高兴地让2006级的新生为他们佩带上新校徽,并为大家讲述学校的发展历史。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在西北政法大学挂牌仪式上,同学们打出展翅飞翔的旗帜,预示着学校更美好的明天。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片说明:在西北政法大学书记朱开平(左一)、校长贾宇(右一)的陪同下,陕西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左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虹(右二)为西北政法大学揭牌 人民日报 杜江 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资料图片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资料图片:毛主席给陕北公学的学生作报告
2006-11-19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党委宣传部配图 摄影 杜超英) 本报讯(记者 江雪)当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一起揭开崭新的校牌时,师生们欢声雷动。昨日,西北政法大学设置暨揭牌大会召开,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法科大学,从此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37年,为培养抗日干部,党中央在延安成立陕北公学,开创了党办高等干部学校之先河。69年沧桑巨变,学校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等变迁,“文明公正,严谨求实”的校训始终一脉相承。今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昨日的大会上,副省长朱静芝宣读了更名通知,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分别讲话。赵大程说,西北政法大学的成功更名是我国法学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杨永茂在发言中指出,西北政法大学的更名标志着陕西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可喜的一步,并代表省委对西北政法大学提出了五点希望。 大会之后,刑法学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还为师生们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06-11-19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党委宣传部配图 摄影 杜超英)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升格为西北政法大学。11月18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在长安校区隆重举行设置暨揭牌仪式。揭牌大会由省委常委、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郭永平主持,副省长朱静芝宣读了教育部更名通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虹揭牌;教育部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大程,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先后在会上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省委常委宋洪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遵义、省高院院长赵郭海、省检察院检察长胡太平等出席会议。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其前身是1937年诞生的陕北公学,历经调整合并,于1958年成立了西安政法学院,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法律等各类专业人才5万余人,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的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学校专业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学、工学四大学科门类,学校在校本科生近1.5万人,研究生2400多人。 杨永茂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提高的表现,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标志着西北政法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陕西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作为国家布局在西北地区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在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杨永茂希望西北政法大学的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以更名为契机,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牢记为人民办教育、为社会办大学的基本宗旨和历史使命,不断探索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认真贯彻“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原则,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构建和谐陕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记者 王鸣琦)
2006-11-19近日,来自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中国同行共聚西安,围绕“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开展学术交流。 【丝路新周刊】多国专家齐聚西安 共探 “一带一路”沿线营商环境与法律纠纷解决 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614697?1751380899693=
Since 1999, a Philippine military vessel built during World War II has been grounded at the Ren'ai Jiao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says that by doing so, the Philippines gravely violated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hat is the vessel? And why it is there? CGTN reporter Zheng Yibing explains. 【中国国际电视台】我校潘俊武教授接受CGTN采访 解析仁爱礁争端法律实质 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19/Dark-side-of-the-grounded-Philippine-ship-1EkvduLK8j6/p.html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在2025届毕业生即将踏上新征程之际,特别筹划了“包饺子送骄子”温馨活动,以一场弥漫着人间烟火与人文气息的仪式,为毕业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暖意、别具意义的告别瞬间。 舌尖上的祝福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7月2日,学校食堂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等校领导与众多教职员工纷纷挽起衣袖,化身“家人”,为即将离家的“骄子”们亲手包制承载着浓浓祝福的“骄子饺”。 “看着书记、校长和老师们那么认真地擀皮、包馅,那份专注和用心,就像家里长辈在为我打点行囊。”即将前往基层法院工作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毕业生李哲涵眼含热泪说,“这盘饺子,包进去的不只是青春的回忆,更融入了师长对我们平安顺遂、前程锦绣的深情期盼。” 毕业生们凭学校特制的“骄子券”,领取这份独一无二的临别祝福。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在手中,暖意在心头蔓延。“咬一口饺子,熟悉的味道瞬间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大一刚入校时的迎新饺子宴。”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付佳动情地说,“四年轮回,起点和终点都是饺子,这份圆满感特别奇妙,也格外珍贵。这顿满载祝福的‘送行饺’,是母校给我们最暖心、最‘家’的告别礼。” 围桌共话,情谊绵长“出锅喽!”师生们围坐一堂,品尝着刚出锅的饺子,亲切话别。赵万东勉励大家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岗位上勇担使命,并祝愿大家前程似锦,平安喜乐。 一盘盘蒸腾着热气的饺子,此刻已超越美食本身,化作校园记忆的温暖载体、家国担当的重量寄托,是母校对学子“热气常存、初心不改”的永恒期许。 “和老师们像家人一样围坐吃饺子、话前程,听他们分享人生经验,那份亲近感驱散了很多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经济法学院任美乐分享道,“老师们的殷切嘱托,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家园。” 心声烙印,青春誓言 活动现场设立的留言墙,成为毕业生们抒发心声的园地,写满了对母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豪情: “这里有我四年的青春印迹!愿和母校一起越来越好!” “此去星辰大海,定不负母校栽培!” “带着‘骄子饺’的福气,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 …… “在留言墙上写下‘前程似锦’时,手都在微微颤抖。”即将前往新疆喀什工作的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白燕说,“饺子的暖意,师长的厚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选择边疆,是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微光,带着这份祝福前行,我的内心无比踏实。” 随着《西北政法大学校歌》的旋律缓缓落下,毕业生们即将启程奔赴四方。母校寄望他们秉持自强不息的韧劲、求是崇真的风骨、敢闯善创的勇气、大美大爱的情怀,无惧风雨、不负韶华,在新时代的浩荡征程中续写荣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张佼 【华商头条】送行饺子暖骄子!西北政法大学温情送别2025届毕业生 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387078.html
6月13日上午,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 AI 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隆重举行。这是继1月4日校企战略合作签约后,双方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 "技术研发 + 人才孵化" 双轮驱动的法律 AI 生态在西北地区正式落地,开启“技术赋能法律”的西北实践新纪元! 仪式开始,由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主持开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范校长全面肯定了北大法宝的法律专业性,内容丰富性,是国内法律数据库的先行者,与众多法学家均有深入合作,在当前的人工智能和AI领域也有众多创新。他提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为西法大的法学教育,法学科研,人才培养,及老师的课题研究都能起到深入的沟通合作机会。西法大图书馆与北大法宝的合作已有20年之久,希望未来能够更深入的利用北大法宝和人工智能开展科研工作和学习。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随后在致辞中指出,北大法宝西安分公司乔迁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双方战略合作的载体,更是法律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西北实践基地,为区域法治建设与科技发展提供支撑。未来北大法宝将致力于从“搭建法律科技实践平台,培养懂法律、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推动产学研融合,与服务法治建设“三方面努力,持续加强校企合作,用技术赋能法治,用实践检验创新。致辞结束,范九利校长与赵晓海总经理共同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剪彩揭牌,并与各位到场师生合影留念。 落成仪式后,西北政法大学“法宝AI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北大法宝赵晓海总经理做题为《大语言模型对法学的影响与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讲座,范校长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活动初始,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介绍西法大 “法宝AI实训营”安排,自5月起截至目前,已有298名同学加入到今年的线上AI特训活动,7月将继续随暑期学校开展实训活动,共同培养法律+科技复合型人才。北大法宝赵总结合其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北大法宝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大法宝依托海量法治数据资源构建的完备智能体系,重点展示了其建设的法治知识图谱平台与大模型能力平台;并从法学教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知识工程的演进和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与未来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国际法律科技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在此背景下,法学领域迎来重塑机遇,但高校在有效利用大语言模型 ( LLM )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应对大语言模型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和与会老师同学详细阐释了北大法宝的见解。 至此,本次仪式完美落幕,各位师生和法宝同事共同见证了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与校企合作的深化,也感受到了法律与科技碰撞的无限可能! 【北大法宝】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AI实训营”隆重举办 https://mp.weixin.qq.com/s/OMqisgqYlqrwzYSdQLm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