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西北政法大学第三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歌舞汇演在长安校区天平楼前广场举行。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全宇,校党委委员、研工部部长宋白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千余名学子一道,雅韵同赏、酣歌尽欢,毕业之季,师生骊歌相和、鹏程互期。 受邀参与本次大赛的评委有:西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陕西舞蹈家协会会员、西安市舞蹈家协会理事高莎,长安团区委副书记胡若楠,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艺术活动部副主任、陕西省舞蹈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周海洋,环亚音乐排行榜明星颁奖盛典副主席、《中国好声音》《新生请指教》《新歌来啦》西北区总导演、大型综艺晚会制作人李蓉,青年作曲家、音乐唱作人、西安市新城区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玄鸟乐队创始人及主唱左辉奇。 歌曲表演中,众多学子以声传情,展现多元主题与炽热情感。牛艺诺用激昂的《我爱你中国》点燃家国情怀;舒湛的《有我》彰显青春力量;吴以珊借《光亮》诉说成长蜕变;王天宇以《小白杨》致敬边疆守护;唐禧乔的《阿楚姑娘》饱含故乡眷恋;韩佳雪、何宇轩、郑雅文等分别用歌曲传递细腻情感与对梦想的追寻;曾烁、王欣怡以独特视角探讨命运与成长;张佳豪的《红旗飘飘》则以炽热旋律宣告拳拳中国心,每一首歌都凝聚着青年的心声与时代的共鸣。 舞蹈展演中,各学院以灵动舞姿勾勒多彩画卷。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的《茉莉芬芳》寄托爱国深情;外国语学院的《巴女踏影》融合地域灵秀与青春朝气;《陶醉了》《清庭云月》等舞蹈或展现民族风情,或勾勒山水诗意;刑事法学院的《心鼓》气势磅礴,奏响生命强音;《石榴花开》《大河之子》等作品诠释民族团结与理想信念;《俑生俑世》《博物馆之夜》则穿越时空,唤醒历史记忆;《天堂草原》《踩曲姑娘》《冰凌花》等以各具特色的舞步,演绎不同场景下的坚韧与浪漫,尽显舞蹈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 最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穆晗与各学院9名学子一起,用一首《再见》将对同窗情谊的眷恋、对校园时光的不舍,化作深情的旋律,诉说着毕业离别的缱绻心绪,也寄托着重逢有期的美好期许。 曲终人未散,青春再启程;山海虽遥,永怀毓秀弦歌。愿西法大青年永葆赤子之心,在知行合一中砥砺奋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供稿:校团委 撰稿:赵欣辰 审核:徐京平)
2025-06-216月20日晚,我校第十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暨第十七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闭幕式在长安校区“满天星”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全体学工干部及400余名学生代表观看了比赛。 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是我校一项品牌学生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届,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本届大赛各学院积极参加、精心排演,选送了十五个优秀剧目参加比赛,最终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人生没有快进键》荣获一等奖,民商法学院《双生》、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鲸落》荣获二等奖,经济学院《会流泪的星星》、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暗翼,启明》荣获三等奖;经济学院王玮妍、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李妞阁荣获“最佳表演奖”。 本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以“五育润心 赋能青春”为主题,创新打造“童趣涤心”“全员育心”“体育健心”“美育沁心”“生命润心”五大系列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活动期间,校院两级联动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100余场,累计覆盖学生15000余人次,参与度高、反响热烈,在校园内形成了“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 (供稿:学工部(学生处) 撰稿:刘一辉 审核:杨明)
2025-06-236月20日下午,我校召开陕西省大学生法治宣讲团建设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会议,校团委书记徐京平主持。 郭武军强调,本次座谈会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司法部关于组建大学生法治宣讲团通知要求的一次会议。他强调,各学院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力推动法治宣讲落实见效;要整合学院力量,避免宣讲同质化,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挖掘资源优势,拓展宣讲实效;要加强活动策划,精选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提高宣讲针对性;要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吸纳实务导师加入,充实指导教师队伍;要统筹校内实习实践、评价体系、学生活动等资源,打造法治宣讲团建设的支持体系。 会上,校团委兼职副书记王洋汇报陕西省大学生法治宣讲团的组织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存在问题等方面;民商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围绕本学院开展法治宣讲典型经验进行分享汇报;宣传部、各学院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 (供稿:校团委 撰稿:张革 审核:徐京平)
2025-06-226月17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主办,西北大学、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承办的陕西省第二届“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办,我校刑事法学院杜川荣获本次大赛二等奖。 比赛自今年3月初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校赛,对优秀学生和作品进行指导打磨后推荐至省赛,经过层层筛选,我校选派的学生与全省各高校其他14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舞台。决赛现场,杜川以《誓言铿锵显担当 青春热血献国防》为题,围绕爱我国防主题,结合个人军营经历,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当代大学生对国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担当。 此次比赛成绩的取得,是我校长期重视国防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成果体现。我校将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引导更多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投身国防,为国防事业输送更多有生力量。 (供稿:学工处(学工部)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2025-06-236月19日,由我校民商法学院与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联合举办的“北仲杯”第五届仲裁案例分析大赛决赛在长安校区天平楼AJ-33教室圆满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副秘书长阮娜,民商法学院班子成员出席本次活动。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郑艳馨教授、西北大学郑辉副教授、西安财经大学孟存鸽副教授共同担任评委。 张军政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多年来始终积极践行开放办学理念,深化与实务部门的协同育人。学校将与北仲继续携手以大赛促进融合,以大赛育英才,共筑理论与实务贯通新高地,推动仲裁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实务经验加快融入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打造卓越育人平台,共谱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篇章。 阮娜对合办方的精心组织与筹备表示感谢,并立足“北仲奖学金”的设立初衷及历史发展,介绍了北仲海内外高校合作情况与全维度专业技能培养机制。她表示,北仲将会将仲裁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使命,积极为高校师生提供学术展示和实务锻炼的平台,助力中国青年法律人才走向国际舞台。 大赛初赛共收到23份有效作品,经过激烈角逐,共有十四支队伍进入决赛。在决赛场上,各团队在案例展示与现场答辩环节上发挥积极,与队友默契配合,展示作品收获了专家评审的高度认可。经过初赛、决赛两个环节专家组老师的认真打分和评定,最终选出10支队伍获得“北仲杯”奖学金。 民商法学院院长程淑娟对本次大赛参赛作品进行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各参赛队伍敢于挑战复杂案件、无模板撰写裁决书的勇气,同时也强调从事仲裁实务要严守专业思维。她希望学院学子能够深耕仲裁领域,重视仲裁特点,不断充实仲裁实务能力,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持续学习、不断精进。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昌盛 审核:朱茂)
2025-06-23为推动我国刑事管辖制度完善,深化刑事管辖理论研究,6月21日,由我校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西北政法大学第六届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刑事管辖问题研究”为主题,开幕式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我校刑辩高研院副院长朱勇辉主持。 我校副校长马朝琦,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姜伟,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我校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田文昌,分别在开幕式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向大会发来贺信,祝贺大会顺利召开。 开幕式举行了“第六届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征文颁奖和“2024年度第十届全国十大无罪辩护优秀案例”征集发布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秀梅主持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田文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卞建林、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分别作主旨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们就管辖权的认定与程序运行、当前刑事管辖问题的挑战与应对、刑事管辖制度运行的协同与救济等内容展开热烈研讨。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实务界同仁,我校刑事法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会议。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注刑事辩护理论、实务的专业性论坛。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高晓伟 审核:孙学龙)
2025-06-216月19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带领纪检监察干部赴我校开展驻村帮扶的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监督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办相关同志陪同调研。 在铁王村村部,刘志彬首先来到驻村工作队员的宿舍,了解队员们的生活起居,并代表学校纪委向驻村工作队赠送了食品和生活用品。随后,校纪委与校乡村振兴办、驻村工作队及铁王村“两委”展开座谈。座谈会上,刘志彬分别听取了乡村振兴办副主任于文祥对近年来我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情况的汇报,驻铁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小彬率队开展驻村工作的具体汇报,以及铁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自治委员会主任王宏民对我校驻村工作的反馈评价和意见建议。 刘志彬对我校驻村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表示,乡村振兴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开展乡村振兴监督是学校纪检监察机构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自我校结对帮扶铁王村11年来,先后经历了决战脱贫攻坚和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个重要阶段,前期我们汇聚各方力量帮助铁王村率先脱贫,如今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是驻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他强调,驻村工作是政治任务,驻村工作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齐心协力、不打折扣地完成助力乡村振兴任务;要立足职责定位,锚定工作目标,切实帮助村“两委”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办好为民实事;要扑下身子干事,确保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座谈会后,刘志彬与驻村工作队员参观调研了铁王村村集体产业园,他鼓励工作队员持续发扬吃苦耐劳、苦干实干的好作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浪潮中,切切实实为铁王村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供稿:纪委机关 撰稿:周兵 审核:康鹏)
2025-06-20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6月20日,由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协办的“宣传干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在陕西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拉开帷幕。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活动。陕汽控股党委宣传部部长贺鸣芳,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陪同交流。陕汽控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小民主持培训会。 本次活动以企业参访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形式,旨在拓展宣传视野,汲取创新智慧,提升专业素养,赋能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陕汽控股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其发展历程是观察中国工业奋斗史的生动窗口。师生们在丰富的历史实物、珍贵的老照片和多媒体互动体验中,系统了解了企业从1968年的创业艰辛,到推进多元化发展的壮阔历程,深刻体悟到“艰苦创业、创优报国、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陕汽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动力。 聚焦宣传工作实战,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邢小俊教授以《认知力 新闻操作的底层核心》为题作辅导报告。报告紧密结合当下媒体深度融合的变革背景,通过丰富的行业案例与生动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认知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深度、公信力与社会影响。报告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内容翔实,既有学术前沿的理论高度,又极具实践指导意义,引发了师生的热烈共鸣和深入思考。 “陕汽控股的发展史,是一部服务国家战略、响应时代召唤的奋斗史。”燕福民谈到,本次培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能力提升,为我们理解时代脉搏、讲好发展故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生动的思政素材。 此次专项培训是学校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学员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开阔了视野,深化了对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理解,增强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感悟到的精神力量、学习到的创新理念、掌握到的专业方法,转化为讲好西法大故事、传播西法大好声音的生动实践,以宣传思想工作新气象新作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培训开始前,在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下,西北政法大学“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在陕汽控股挂牌成立。 全校宣传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宣传部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摄影:张紫陌 刘青宁 审核:燕福民)
2025-06-206月19日,学校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总结前期学习教育进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牢牢把握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标准,强化全覆盖指导督查,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要持续抓好学习研讨,强化警示教育,聚焦查摆问题和整改整治,对现有问题清单进行再排查、再检视,动态更新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开门教育,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渠道,“面对面”倾听师生意见建议,运用好“接诉即办”等线上平台和意见箱,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注重做好融合结合,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师生的实际成效。 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樊丁 审核:李君)
2025-06-206月19日,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以“坚守教育初心弘扬高尚师德”为题,为商学院(管理学院)青年教师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学院班子成员、青年教师20余人参加党课。 赵万东从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时代特征和根本要求出发,系统阐述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教师队伍、引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教师与学校是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体教师的鼎力支持,青年教师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潜心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严守师德底线,深刻汲取典型案例教训,规范职业行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要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弘道追求,潜心教学科研,强化课堂管理,以严谨的教风带动巩固优良的学风。要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勇挑重担,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授课后,赵万东与参会教师进行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了教师们对于学校未来发展、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与会教师表示,本次党课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下一步,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恪守师德规范,以实际行动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供稿:商学院(管理学院)撰稿:张琪 审核:赵参)
2025-06-207月5日至6日,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安排,CNAS评审组一行4人,对我校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实验室复评审及变更评审。评审组组长由主任评审员王波担任,成员为技术专家贺庆辉、沈亚中、王晓明。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司法鉴定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评审组组织首次会议。 张军政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以及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司法鉴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程军伟,副主任、质量负责人刘妍良陪同评审组走访中心受案室、法医体检室、文书、痕迹实验室、电子数据实验室、法医物证实验室。评审组结合中心提供的资料,通过现场测试、授权签字人面试考核、鉴定人座谈会及查阅档案等方式对本中心开展了专业、全面、细致的评审工作。 7月6日下午,王波主持召开了中心评审工作反馈会和末次会议。会上,评审组对中心的司法鉴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各专业在CNAS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发展建议。王波代表评审组宣布本中心顺利通过本次复评审及变更评审,法医临床、文书、痕迹三个专业继续获得推荐认可。 程军伟代表中心作表态发言,对评审组专业严谨的工作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表示,中心将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充分吸收专家建议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升质量体系运行效果,加强专业建设,防范执业风险,持续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服务。 (供稿:司法鉴定中心 撰稿:黄伟 审核:程军伟)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讲好新时代我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故事,7月3日下午,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优秀导师”评选暨颁奖典礼在人权研究院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马朝琦、常安出席活动。特邀长安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高天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张煜、西安财经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张丽达、陕西科技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李斌、我校督导专家组组长李其瑞等评委参加活动。活动由校党委委员、研工部部长宋白主持。 郭武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评选是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他强调,导学团队应具备“四有”好老师标准,将学术诚信、家国情怀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兼具法治信仰与专业能力的新时代法治人才。导学团队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产出标志性成果,成为学校科研创新的“发动机”。希望通过此次评选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团队以“德才兼备”为导向,在教书育人和学术创新中再创佳绩。 参赛的11支“优秀导学团队”覆盖法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既有扎根西部法治建设的实践团队,探索数字法学前沿的交叉学科小组,也有以“导师+研究生”联动模式助力基层治理的创新集体。通过视频展示与现场答辩,团队全方位呈现育人理念、学术研究、实践创新等方面成果。 评委们从导师指导力、团队凝聚力、科研创新力和社会贡献度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议,最终评选出以下获奖名单: 榜样引领促发展,砥砺奋进新征程。在颁奖环节中,获奖团队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荣誉为动力,继续深耕学术沃土,践行社会责任。一位获奖导师激动地说:“我们将继续带领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知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卓越奖” 研究生优秀导师获奖 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提名奖” 本次活动以“立德树人担使命·学术创新筑高地”为主题,充分发挥“导学思政”教育引领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强化导师队伍建设,以构建导学团队传承发展新范式不断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各培养单位优秀导师、优秀导学团队成员,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代表参加活动。 (供稿:研究生院 研工部 撰稿:杨洁 审核:常安)
6月29日,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以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论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薛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带头人韩利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学科带头人曹燕主持。经组委会多次评审,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16位博士从180位博士中脱颖而出并在论坛现场进行论文汇报分享。 论坛邀请《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卫玲,《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兼职副主编孙尚鸿、肖新喜,《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任任红梅,《法学教育研究》副主编余涛,《法学评论》编辑李安安,《人文杂志》编审牛泽东,《法律科学》兼职编辑鲁甜、赵菁等10位核心期刊编辑作为评审嘉宾进行现场打分、点评。 论坛期间,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青年教师赵菁、车东昇分别介绍了“梁肇汉杯”优秀论文奖学金、“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评选情况,并邀请学院教授强力,“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出资人、北京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徐钢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6月26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三届陕西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到我校展位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 展会期间,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冀映秋,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等领导莅临我校展位视察指导工作,详细了解我校关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创新成果等工作的优势特色,对我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届教博会为期三天,以“AI赋能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强省建设”为主题,组织开展“四展示两活动”,即教育博览会主题展、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成果展、高校科技成果展、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四大成果展,举办校企对接洽谈活动、高等学校招生咨询活动两大活动;以“四展示两活动”突出展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等发展成就,搭建校企对接和招生服务平台。 我校通过展板、实物、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吸引了广大考生和家长踊跃咨询。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吴亢 审核:燕福民)
7月2日,我校在长安、雁塔两个校区举办“情满西法大 未来皆可期——包饺子 送骄子”活动。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赵全宇、校党委委员宋白与部分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为2025届毕业生送上母校的深情祝福与暖心告别。 师生同乐包饺子,温情满满送祝福 活动现场,校领导与老师们一起动手为毕业生包饺子,一盘盘饱含深情的饺子,承载着母校对毕业生的殷切嘱托与美好祝愿。毕业生们凭专属“骄子券”免费领取暖心饺子,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温暖关怀。 与学子共餐话别,祝福伴青春远航 在长安校区与雁塔校区,老师们与毕业生围坐餐桌,在热气腾腾的饺子香中共话离别情、共寄新期许。老师们勉励同学们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勇担使命,为祖国富强贡献西法大力量;祝愿学子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踏实走好每一步,平安喜乐,前程似锦。 留言墙写下青春印记,时光笔绘未来星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留言墙,毕业生们纷纷写下毕业心愿和对母校的祝福。“西北政法大学我的青春4年”“和西法大一起越来越好”“愿我们再次在光明的地方相见”等真挚话语贴满墙面,纸短情长,道不尽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写不完对未来之憧憬与豪情。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毕业不是终点,当毕业季的骊歌渐渐远去,愿2025届西法大学子们带着母校的祝福奔赴山海! 本次活动由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学工部(学生处)、研工部和后勤保障处联办。 (供稿:后勤保障处 撰稿:李振林 审核:陈建宁)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精神,以高质效检校合作助力检察工作和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6月20日,我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在京举行了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等双方代表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主持。 马朝琦高度赞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始终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职责使命的长期坚守,针对希望双方依托共建基地,推动检校合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纵深发展,提出了三项展望。一是推动资源共享,打通学校与检察平台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实践平台相融合,联合组织实习、实训,建成人才培养高地;二是促进优势互动,探索实务导师与教学科研骨干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科研攻关与实务探索,双向提高检察学研究质效,建成理论研究高地;三是聚力协同攻关,聚焦前沿领域联合研究,共同探索推动涉外刑事检察电子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理论实践结合优质成果,探索实施建成检校合作品牌。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在致辞时表示,学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开展检校共建是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检察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检校共建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应探索实现以下四项目标:一是健全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互聘共育新范式,推动“实务殿堂”与“学术高地”的深度碰撞。二是创新联合培养体系,共建核心教学资源库。三是强化学科体系建设,提升检察学术影响力。四是深化理论研究合作,围绕涉外检察、公益诉讼等领域开展课题合作,贯通教研用全链条,打通理论与实务“双向通道”。 活动中,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履职实务、教育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交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公益诉讼检察、信调宣案以及机关团委青年工作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与从检感悟。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证券金融犯罪研究院院长冉巨火,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鹏分别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建设及近来的社会服务成效。双方共同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协议书》,并隆重为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汪鹏 审核:孙学龙)
近日,第十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决赛在华东政法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外国语学院202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张婧元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我校参赛历史最佳成绩,张婧元同时受聘为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兼职译员。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孟超博士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和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联合主办。本届大赛共吸引了300余家单位的近1500名选手参赛。经过初赛及决赛的激烈角逐,共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9名、参与奖10名。 学院自2015年起开展以法律翻译为特色的MTI教育,秉承“德法兼修”目标,聚焦创新与思辨能力培养,此次斩获一等奖正是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未来,学院将持续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着力培育服务涉外法治建设的高素质法律翻译复合型人才。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孟超 审核:杨华)
7月7日下午,我校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孙昊亮,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力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主持。 孙昊亮对刘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与特色。他强调,此次合作源于双方对“法治中国建设使命”的深刻共识。普陀区人民法院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智慧法院建设、诉源治理、区域法治保障等方面成果斐然,其创新经验为法学教育与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他提出三点合作方向:一是共建理论实践融合平台,联合开展审判理论研究、疑难案件研讨和司法改革课题攻关;二是共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创新“双导师制” 培养模式,推动法官进课堂、案例进教材、实务进课程;三是共建长效协作创新平台,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在人才培养、干部培训、课题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 刘力对我校的办学成就表示赞赏,并介绍了普陀区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他表示,期待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学校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司法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双向赋能。 在双方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孙昊亮与刘力分别代表学校和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 签约仪式后,双方围绕合作细节展开座谈交流,就理论研究合作、学生实习实训、法官授课等具体事宜深入交换意见,为后续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校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的合作迈入新阶段。双方将携手打造“司法实践赋能教学、学术研究反哺实务” 的创新典范,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 (撰稿:研究生院撰稿:马越昊审核:赵彩如)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