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7:30,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研究生院、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处、校团委协办的“公法与人权”第29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二)、人权研究中心校庆系列学术讲座专题(十二)在线上顺利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喻中教授做题为《中国法意识的起源》讲座,钱锦宇教授主持,魏治勋教授、马成教授、魏磊杰副教授、赵小静博士与谈,杨建军教授总结,校内外师生300余人在线上参加讲座。
喻中由“中国法意识的起源”题解切入,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分析,回顾了中国法意识起源与变化的历程,积极回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要求。他指出,通过对文献古籍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皋陶的思想大致可以代表中国法意识的起源,其以德的根本性为主轴,同时强调以“典、礼、德、罪”为基本构成的国家治理体系。皋陶的思想到西周初年逐渐分化为以齐太公为源头的法家和以周公为源头的儒家这两种不同的法律观念与传统。
与谈环节,魏治勋通过引用苏格拉底的法意识进行东西方比较,从外部审视中国法意识的起源,论述了中国法意识的工具性和相对较弱的规范性。马成谈到,“中国法意识”命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国家治理结合起来。魏磊杰指出,破除对“法”的本质化理解,有利于立足本土传统理解中国;如何创造性转化传统法意识在当下值得我们研究与挖掘。赵小静指出,站在传统与现代转化的视角上,我们应当对法意识的起点、法的定义等问题进行再思考。
总结发言阶段,杨建军谈到,中国法意识的起源关涉法理学的根本问题,需要我们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回归历史,回溯本源。讲座最后,钱锦宇再次对喻中表示感谢,并邀请他再临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1月6日上午,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二级教授王瀚,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副院长张光,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超汉...【详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12月11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