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系列学术讲座】魏磊杰副教授做题为《“双标”帝国的多元呈现及其反思》讲座

人权研究中心 2022年12月16日

12月14日晚7:30,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处、校团委协办公法与人权”第35期、“人权、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专题(六)在线上举行。厦门大学法学院魏磊杰副教授做题为《“双标”帝国的多元呈现及其反思》讲座,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教授主持,范勇鹏研究员郑戈教授哈冠群博士、杨博文博士与谈,校内外师生近200人在线上参加讲座。



魏磊杰针对美国例外主义与美国清白论的观念框架提出反叙事,对美国的意识形态进行历史与现实两方面的深度“祛魅”,以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促发对替代性政治方案的渴求与对更公正世界秩序的想象。从北美革命、西进运动到两次世界大战,从系统性种族歧视、美国的海外援助到人道主义干预,在主流叙事与反叙事的充分比较中可以尖锐直视美国推卸国际责任、粉饰国内矛盾的习惯借口,也是其“为拯救而毁灭,为自由而压迫”双重标准的根源所在。中西两种体制皆非完美,皆存在提升的空间,我们需要大胆地自我批判与深化改革,建立起一套经得起实践和人心检验的治理标准,提升制度的说服力与道德感召力,进一步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与谈环节,范勇鹏认为,如何建构中国的自主话语体系以应对美国的霸权话语体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郑戈教授指出,美国的国家逻辑在中美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值得我们关注。哈冠群认为,在国际人权与国际政治研究中,我们应当将跨学科视野、历史观与主体意识纳入分析范畴,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国际人权话语斗争。杨博文认为要看到不同的美国叙事,从不同视角看待与认识美国,解构美国国际人权外交中的国家逻辑。

常安在总结中认为,在国际人权话语斗争与学术研究中,需要主体性的理论自觉,需要用中国的理论总结、书写中国故事;需要直面真实的世界,关注历史叙事,以具体对抽象、以历史对逻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