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孙伟平教授来校讲学

西北政法大学 2015年08月26日

      10月6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孙伟平在雁塔校区三号教学楼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当代中国道德亟待重建——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谈起”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报告会,我校师生二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孙伟平教授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社会转型。社会道德状况作为社会转型的晴雨表,呈现错综复杂,令人始料未及的局面。“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真问题,也不应该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答案早就是不言自明的:当然该扶!同时,孙伟平教授提出要启动社会系统工程“扶老人”。第一,民生基础工程。依据唯物史观,道德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道德的养成,道德水平的提升,也受制于一定的物质产生状况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如果摔倒的老人享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双方一句“让我们的保险公司来谈吧”,从而比较爽快地从纠纷中解脱出来。第二,政府改革工程。今天,“老人摔倒了无人扶”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严重,关键还在于相关政府部门长期的“缺位”或不作为。毕竟,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职人员的宗旨,政府掌握着相关资源,最有能力介入,最有办法解决问题。第三,法治正义工程。在法治社会,法律法规本身的公正,法官及其判决的公正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第四,人心修复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古老中国的道德经过市场和金钱的洗礼,早已面目全非。因此,除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普遍提升民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之外,更为基础的是必须以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争取民心。第五,老人教育工程。毋庸置疑,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都应该尊重、关照、援助弱势群体,包括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但是,同时也必须教育、要求弱势群体自立、自重、自尊,做有道德、遵守法纪的合格公民。同时,孙伟平教授还提出,要以建设的姿态“扶道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摔倒了”的道德自身应该进行全面反思,道德建设应该有新的路径选择和实际方略。首先,重新审视道德的地位和价值,既反对“道德一元论”,又反对“道德无用论”。其次,加强道德立法,将部分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化,变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孙教授引用古今例子,由浅入深讲解,通过日常实例,以小见大地探讨了中国的道德问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在点评中说,孙伟平教授的报告坚持了唯物史观,同时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得到启示,这场学术报告让我们立足现代社会结构,立足法制,立足个人,来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孙伟平教授此次来校讲学期间,还为我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讲授了专题课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