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哲学理论创新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哲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当选为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

西北政法大学 2017年07月07日

7月2日上午,中国特色哲学理论创新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哲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顺利召开,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当选为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本次大会由陕西省哲学学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陕西省哲学学会会员近80人出席了本次盛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大会第一阶段为中国特色哲学理论创新发展主题研讨,由陕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曹飞教授主持。共有六位学者做了主题发言。

首位主题发言的陕西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我校哲学学院刘本炬教授。刘本炬发言的题目是:积极开拓我国哲学创新发展之路,主要讲了四点内容:第一,坚守好两根基——实践根基和理论根基。从实践根基来看,我们必须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不断汲取中国的经验,回答中国的问题。从理论根基来看,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和方法,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上要下更大的功夫。第二,挖掘两种资源。一种资源是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尤其是儒学方面,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种资源西方哲学资源,特别是是当代西方哲学资源,要坚持批判的吸收,不要盲目照搬。第三,要吸收两大动力源。第一种动力源是要吸收当代高科技成果,比如当代信息化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第二种动力源是吸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借全球化的东风,发展我们的哲学。第四,要构建两种体系。第一种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加强对哲学学科的重视。第二种是构建创新人才体系,我们要选好人才,一定要保护好哲学人才作为创新主体的个体性和独立性,这对哲学创新很重要。最后,刘本炬教授对年轻的哲学学者提出了展望,希望年轻学者再接再厉,坚持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努力创新,使哲学更好的发展。

随后,陕西省哲学学会顾问、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周树智教授进行题为:“新实学”(“和实学”)的11条纲领的发言。周树智说明了“新实学”的来源。“新实学” 是1995年9月16日在陕西省哲学学会召开的主题为“世纪之交的哲学走向”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一种新哲学构想。作者当时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反思,主要是针对国际交往靠实力,国内弄虚做假成风腐败泛滥成灾,深感急需要做老实人、干真实事、务实实干、求实创新、反腐建廉的实学精神,从中国现实实践经验、中国古代 “实学” 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哲学文化的源泉里提练出来的新哲学名词概念。其次,他对新实学的发展做了详细介绍,在五四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融合中西创造新哲学,“新实学” 便是在吸取了胡适宣扬的西方美国“实用主义”的新价值学和英国边沁的“效用主义” 价值论,用现实为中心的历史价值过程思维方法整合的。它不仅是贯通古今融合中西马的新时代的新哲学,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文明复兴之学。最后,周树智将“新实学”与“和合学”做了对比,“和合学” 因缺少一“实” 字,相对而言是虚而不实之学,无法全面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精髓,更无法说创新了。周树智不畏暑热,前来为我们做了精彩发言,在此,感谢老教授的学术精神。(去掉?)

第三位主题发言人是省哲学学会历史唯物主义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行政学院汪向东教授,题目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的探讨。汪向东首先说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历史必然性,他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形成具有中国突破性的、代表性的、划时代的重大学术成就,已经刻不容缓。随后,汪向东说明了怎样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他认为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第一,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一种批判的态度,要说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说清楚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过时的,什么还要发扬光大,如果一味认为马克思主义都是正确的,那就搞不成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第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一个没有发展的科学的国家,不会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就是其最重要的意义。第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坚持的选择。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2.坚持中西结合,兼收并蓄原则。敢于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挖掘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积极地吸收西方哲学的思想。3,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则。4.坚持先进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学术原则。第四,中国哲学应有特质。1.时代性。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体现当代时代精神。2历史性。要看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是特定历史阶段产物,在历史上产生,在历史上发展,也一定会在历史上消亡。3朴实性。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要适应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生活,反映社会发展变迁的普遍规律。4特异性。我们中华人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必须有自己的特别性,有自己的特征。5民族性,有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6包容性。敢于包容世界先进的哲学文化。7创新性。8建构性。第五,中国特色哲学的发展前景。在改革开放伟大复兴的精神中,中国人有能力将自己的国家构建成为经济大国,经济强国,也一定有能力将我们的哲学建设为哲学大国,哲学强国。要快速推动中国哲学的成功壮大,跨越发展,走向世界前列。

第四位主题发言人是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永胜教授,题目是:哲学社会科学怎样为人民做学问。李教授认为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若脱离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这就为哲学与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一,要恪守人民立场,强化价值自觉,为人民事业服务。哲学社会科学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它是一种有利息诉求和阶级立场的学术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它始终有一个为谁服务,坚持什么样的学术立场问题,由此文以载道,济世救民,成为历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二,秉承人民意识,增强人民自觉,升华人民理念。人民是创造的主体,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同时,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思想智慧,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成为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造力。三,坚持人民标准,尊重人民主体。守望人民幸福。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而且也是价值历史创造的主体和价值主体,人民是实践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辩证统一,坚持以人民为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创造,实现好,发展好,以人民为主线,大道创新,勇敢创新,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四,坚持人民立场,恪守民族立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人民创造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为人民做学问,还要坚持民族立场,全球的视野,时代的高度,哲学社会科学表面上是认识问题,实际上是民族的立场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用思想来守护民族,以利息判定民族的未来,以价值确定民族的立场,这些是整个学术研究的主体。五,植根人民生活,关注人民实践引领美好生活。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来源,实践出真知灼见,科学的理论只能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升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真正研究做学问就要扎根人民生活,面向人民大众,关注人民实践,接中国实际地气,接百姓生活地气,接时代地气,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第五位主题发言是长安大学的李刚教授,题目是:中国哲学话语的返本开新。李刚教授认为中国哲学话语要创新必须返本,而怎样返本,首先要温故知新。在这一方面,李教授有以下三种观点:一,中国哲学话语遇到的危机,在中国的哲学史上中国的哲学话语,不是一成不变,在危机中迎接挑战,实现创新。比如,汉代与唐代,经济繁荣,但是哲学话语确实低落的时代。汉代佛教传入,道教创立,到魏晋南北朝时危机化解,实现创新。宋明理学,吸收外来哲学。近现代以来,在西方哲学话语的压力下,我们呈现出低落,失语。从历史角度看,重提哲学话语,构建新的哲学话语,我们意识到要走出困境,要吸收更多的话语创新。近代以来中国哲学话语的演变呈现出这样的情况:第一古代哲学用文言文,近代用白话文。表达方式上有所有话,这个过程中我们吸收西方的哲学话语体系。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古代的哲学是知识精英小范围的讨论话题。近代的转变是由精英转向大众。第三,有单一逐渐出现一些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逐渐出现体系化倾向。而哲学要高于生活必须返本,那么返什么本,开什么新,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传统还有哪些方面为我们所用?李教授也总结了三大观点:第一是习近平在纪念孔子大会上提出33种观点。第二是作为一种结构,还能否作为借鉴?这里值得我们深思。第三是作为哲学体系能否用来衡量?第四是中国哲学精神继承。总的来说,返本开新,就是要整理,继承,创新,发展。在这个路径中,要有主体意识,在对话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第六位主题发言的是西北大学思想史研究所张茂泽教授,由于会议时间原因,张教授将其发言文章提交大会秘书组,会后编辑出版文集时与大家书面交流。

第二阶段为陕西省省哲学学会换届选举大会,由陕西省第十二届哲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强教授主持。

首先,朱晓悦先生代表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颍科向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李副主席对于陕西省哲学学会几代人辛勤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全省广大哲学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注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不断繁荣哲学学科的学术研究,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随后,学会会长王宏波教授做第十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周永红副秘书长做第十二届学会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张波副秘书长做《会章》相关修改说明;张强副会长做关于审议通过《学会工作报告》、《会章》修改建议、《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的表决方式,以及新一届学会理事、常务理事选举办法的说明,并提请大会通过。随后召开了陕西省第13届哲学学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当选陕西省第13届哲学学会会长的张周志教授讲话,提出学会工作设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