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党群行政

我校召开巡视整改“回头看”专项工作会议

7月9日,我校巡视整改“回头看”专项工作会议在长安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出席会议,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开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进一步巩固我校巡视巡察整改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巡视工作新阶段新要求,我校自觉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全面梳理整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问题分析研判,注重总结提炼整改新进展新成效,确保每一项整改任务经得起历史、实践以及师生的检验,切实将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赵万东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抓好整改“回头看”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深化整改强党性、改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将整改作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新起点。要扛牢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回头看”工作落实落细,要在强化责任、完善措施、监督问责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将“回头看”整改工作融入学校日常和全局工作,同时注重整改全过程纪实资料的支撑。要突出成果转化,以整改“回头看”的韧劲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把抓好整改“回头看”同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要完善机制,加强信息报送,以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和整改新成效,为学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巡视整改“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意见建议,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汇报了上轮巡视反馈有关问题整改情况和巡视整改“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情况。 (供稿:巡察办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教学科研

我校举行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优秀导师”评选暨颁奖典礼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讲好新时代我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故事,7月3日下午,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优秀导师”评选暨颁奖典礼在人权研究院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马朝琦、常安出席活动。特邀长安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高天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张煜、西安财经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张丽达、陕西科技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李斌、我校督导专家组组长李其瑞等评委参加活动。活动由校党委委员、研工部部长宋白主持。 郭武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评选是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他强调,导学团队应具备“四有”好老师标准,将学术诚信、家国情怀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兼具法治信仰与专业能力的新时代法治人才。导学团队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产出标志性成果,成为学校科研创新的“发动机”。希望通过此次评选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团队以“德才兼备”为导向,在教书育人和学术创新中再创佳绩。 参赛的11支“优秀导学团队”覆盖法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既有扎根西部法治建设的实践团队,探索数字法学前沿的交叉学科小组,也有以“导师+研究生”联动模式助力基层治理的创新集体。通过视频展示与现场答辩,团队全方位呈现育人理念、学术研究、实践创新等方面成果。 评委们从导师指导力、团队凝聚力、科研创新力和社会贡献度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议,最终评选出以下获奖名单: 榜样引领促发展,砥砺奋进新征程。在颁奖环节中,获奖团队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荣誉为动力,继续深耕学术沃土,践行社会责任。一位获奖导师激动地说:“我们将继续带领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知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卓越奖” 研究生优秀导师获奖 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提名奖” 本次活动以“立德树人担使命·学术创新筑高地”为主题,充分发挥“导学思政”教育引领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强化导师队伍建设,以构建导学团队传承发展新范式不断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各培养单位优秀导师、优秀导学团队成员,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代表参加活动。 (供稿:研究生院 研工部 撰稿:杨洁 审核:常安)

人才培养

我校举办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

6月29日,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以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论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薛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带头人韩利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学科带头人曹燕主持。经组委会多次评审,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16位博士从180位博士中脱颖而出并在论坛现场进行论文汇报分享。 论坛邀请《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卫玲,《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兼职副主编孙尚鸿、肖新喜,《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任任红梅,《法学教育研究》副主编余涛,《法学评论》编辑李安安,《人文杂志》编审牛泽东,《法律科学》兼职编辑鲁甜、赵菁等10位核心期刊编辑作为评审嘉宾进行现场打分、点评。 论坛期间,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青年教师赵菁、车东昇分别介绍了“梁肇汉杯”优秀论文奖学金、“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评选情况,并邀请学院教授强力,“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出资人、北京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徐钢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学科建设

我校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学生工作

我校参加第十三届陕西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

6月26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三届陕西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到我校展位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 展会期间,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冀映秋,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等领导莅临我校展位视察指导工作,详细了解我校关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创新成果等工作的优势特色,对我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届教博会为期三天,以“AI赋能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强省建设”为主题,组织开展“四展示两活动”,即教育博览会主题展、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成果展、高校科技成果展、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四大成果展,举办校企对接洽谈活动、高等学校招生咨询活动两大活动;以“四展示两活动”突出展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等发展成就,搭建校企对接和招生服务平台。 我校通过展板、实物、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吸引了广大考生和家长踊跃咨询。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吴亢 审核:燕福民)

校园通讯

我校举办“包饺子 送骄子”毕业季暖心活动

7月2日,我校在长安、雁塔两个校区举办“情满西法大 未来皆可期——包饺子 送骄子”活动。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赵全宇、校党委委员宋白与部分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为2025届毕业生送上母校的深情祝福与暖心告别。 师生同乐包饺子,温情满满送祝福 活动现场,校领导与老师们一起动手为毕业生包饺子,一盘盘饱含深情的饺子,承载着母校对毕业生的殷切嘱托与美好祝愿。毕业生们凭专属“骄子券”免费领取暖心饺子,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温暖关怀。 与学子共餐话别,祝福伴青春远航 在长安校区与雁塔校区,老师们与毕业生围坐餐桌,在热气腾腾的饺子香中共话离别情、共寄新期许。老师们勉励同学们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勇担使命,为祖国富强贡献西法大力量;祝愿学子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踏实走好每一步,平安喜乐,前程似锦。 留言墙写下青春印记,时光笔绘未来星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留言墙,毕业生们纷纷写下毕业心愿和对母校的祝福。“西北政法大学我的青春4年”“和西法大一起越来越好”“愿我们再次在光明的地方相见”等真挚话语贴满墙面,纸短情长,道不尽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写不完对未来之憧憬与豪情。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毕业不是终点,当毕业季的骊歌渐渐远去,愿2025届西法大学子们带着母校的祝福奔赴山海! 本次活动由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学工部(学生处)、研工部和后勤保障处联办。 (供稿:后勤保障处 撰稿:李振林 审核:陈建宁)

服务社会

我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举行“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精神,以高质效检校合作助力检察工作和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6月20日,我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在京举行了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等双方代表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主持。 马朝琦高度赞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始终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职责使命的长期坚守,针对希望双方依托共建基地,推动检校合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纵深发展,提出了三项展望。一是推动资源共享,打通学校与检察平台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实践平台相融合,联合组织实习、实训,建成人才培养高地;二是促进优势互动,探索实务导师与教学科研骨干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科研攻关与实务探索,双向提高检察学研究质效,建成理论研究高地;三是聚力协同攻关,聚焦前沿领域联合研究,共同探索推动涉外刑事检察电子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理论实践结合优质成果,探索实施建成检校合作品牌。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在致辞时表示,学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开展检校共建是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检察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检校共建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应探索实现以下四项目标:一是健全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互聘共育新范式,推动“实务殿堂”与“学术高地”的深度碰撞。二是创新联合培养体系,共建核心教学资源库。三是强化学科体系建设,提升检察学术影响力。四是深化理论研究合作,围绕涉外检察、公益诉讼等领域开展课题合作,贯通教研用全链条,打通理论与实务“双向通道”。 活动中,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履职实务、教育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交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公益诉讼检察、信调宣案以及机关团委青年工作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与从检感悟。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证券金融犯罪研究院院长冉巨火,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鹏分别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建设及近来的社会服务成效。双方共同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协议书》,并隆重为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汪鹏 审核:孙学龙)

荣誉表彰

我校学子在第十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中再创佳绩

近日,第十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决赛在华东政法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外国语学院202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张婧元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我校参赛历史最佳成绩,张婧元同时受聘为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兼职译员。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孟超博士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和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联合主办。本届大赛共吸引了300余家单位的近1500名选手参赛。经过初赛及决赛的激烈角逐,共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9名、参与奖10名。 学院自2015年起开展以法律翻译为特色的MTI教育,秉承“德法兼修”目标,聚焦创新与思辨能力培养,此次斩获一等奖正是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未来,学院将持续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着力培育服务涉外法治建设的高素质法律翻译复合型人才。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孟超 审核:杨华)

交流合作

校长范九利带队赴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调研交流

7月4日下午,校长范九利带队赴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调研交流,副校长常安,我校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郑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曦,法学院院长苗连营,执行院长王玉辉,副院长、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院长张嘉军,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一级巡视员李贵成、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王会军参加会议。会议由苗连营院长主持。 范九利对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相关工作。他指出,我校依托西北地区深厚的法治资源,在中华法系传承、民族宗教法治建设等领域,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成果。他希望两校进一步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在检察公益诉讼领域深化资源整合、加强优势互补,不断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完善与法治中国建设注入坚实动能。 常安表示,此次调研收获良多,既加深了对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的了解,也增强了合作共识。他强调,要学习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久久为功、统筹推进的实干精神,重视检察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充分借鉴检校合作的成功经验,并建议两校可联合开展博士生学术沙龙、高端论坛等合作项目,进一步丰富交流载体,推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机制。 陈曦对范九利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两校虽地处不同地域但法治使命相同,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交流增进两校情谊、共谋法学学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和服务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双方的智慧力量。 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付玉明对我校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建议两校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携手打造跨区域公益诉讼研究联盟。苗连营、张嘉军介绍了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的建设情况,表示希望通过交流合作,共同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服务法治实践水平。 双方还围绕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深化交流协作,在检察公益诉讼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实现互促共进。 (供稿: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 文字:安军宇 审核:付玉明)

校园文化

我校举办“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