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代表团,完成中亚行科研任务归来。此次调研远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中亚三国开展了深度科研考察,采集多组营商环境数据。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的核心国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其营商环境与法治状况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次调研由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王莹莹教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教授、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教授等学校师生及多名实务专家组成24人代表团,调研行程覆盖3国4城的20余家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在欢迎仪式上充分肯定了代表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强调,此次科研活动是西北政法大学立足法学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成功实践,生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理念,彰显了学校在涉外法治研究领域的深厚实力与责任担当。学校将持续深化与中亚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建立健全长效交流机制,拓展学术交流、学生交换与科研协作的广度深度,致力于为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与国际化人才支撑。 探索“一带一路”法治研究新范式 西北政法大学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己任。据悉,自倡议提出以来,该校持续深化与中亚国家高校的法律合作,先后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并牵头成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2023年以来,西北政法大学随陕西高等教育代表团多次出访中亚国家开展交流。今年3月,该校新增为上合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 此次科研活动由陕西省司法厅、陕西省教育厅指导,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主办。团队成员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对三国开展系统性应用对策研究,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陕西实践提供智力支撑。 此前,该研究院已编撰了《哈萨克斯坦营商环境法治研究》等系列国别营商环境法治研究论著,这次中亚行是对这些研究成果的一次实地检验。 提升高端涉外法治智库服务精准度 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于2024年成立,致力于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策沟通上提供法治智库支持、设施联通上提供法律业务咨询、贸易畅通上提供争端解决方案、资金融通上提供风险防范预案、民心相通上提供法律实践范本。代表团此行深度整合中亚三国法治实践经验,开创性构建跨境营商环境研究协同范式,推动实现相关成果从学术研究到解决方案的精准转化。 在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围绕法律实务、企业实践、市场考察等层面全方位开展调研:与盈科哈萨克斯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Abzal深入座谈哈萨克斯坦的法律体系、司法环境及争议解决机制;调研中铁建工集团中亚公司在经营中遇到的劳务纠纷等实际问题;前往阿拉木图著名的绿色食品交易市场绿巴扎,走访当地个体工商户及中国超市,把握哈萨克斯坦营商环境的真实状况。 在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通过与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陈瑛、秦商会代表深入座谈以及对中铁一局西亚公司、中亚国际仲裁法院等单位的考察调研,深入了解中资企业在吉经营现状与挑战,并就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外,代表团与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期间,中国驻吉大使亲切会见代表团,高度肯定了此次科研活动的前期成果与实践意义。 在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团拜访了中国驻乌使馆,商务参赞孙岩详细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营商环境,指出外资企业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将会获得诸多便利,同时提醒中国企业在乌投资期间,需注意文化差异和法规适应等挑战。 通过此次中亚科研之行,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代表团成功搭建了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密切了与中亚三国在法律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联系,彰显了该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智库服务中的责任担当。 展望未来,西北政法大学将继续依托“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法治领域的交流合作,聚焦前沿问题与实践需求,为共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持续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法治网】西北政法大学24人代表团拓路中亚调研法治营商环境的“行”与“思” 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5-06/12/content_9198798.html
2025-06-12本报讯 记者孙立昊洋 6月5日,西北政法大学与甘肃政法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座谈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甘肃政法大学校长郑高键出席签约仪式。与会人员围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范九利表示,两校签订并积极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校际交流,促进两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践。两校要持续深化交流沟通合作,扎实落实合作协议各项内容,互学互鉴,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特别是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郑高键表示,两校将通过务实举措深度合作,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为教育强国和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法治日报】西北政法大学与甘肃政法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50611/Articel09005GN.htm
2025-06-12为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面临的挑战与变革,助力青年学子创新表达方式,勇担时代使命,6月6日晚,第二十四届西北政法大学主持人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本次大赛的评委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副台长、播音指导、二级教授严一宁,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许革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主持人、陕西省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新闻中心主播部主任申虹,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大民,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秘书长马妤担任。 经过即兴评述和情景演绎两个环节激烈角逐,西北政法大学张沥文获得一等奖,陕西师范大学董雨萱、西安外国语大学张露心获得二等奖,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米尔则耶·木沙江、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任舒畅、西北政法大学常瑞峰获得三等奖,西安体育学院李亦凡、西北政法大学周楚杰、西安体育学院刘泊延、西安体育学院张瑞洋获得优秀奖。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同时获颁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届大赛由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党委学工部、校团委和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联合承办。大赛自五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多所省内高校的百余位学子们踊跃参加。经过初赛的锋芒初试、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10名选手成功入围决赛。 西北政法大学主持人大赛始办于2001年,是西法大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经过24年的成长积累已经成为陕西高校热爱主持的学子每年一度的盛会。本届大赛紧扣人工智能主题,深度探讨主持艺术的独有价值和意义,让选手们在参与中锚定个人存在价值,坚定职业信念,为探寻行业发展路径贡献青春力量。 【西部网】智启新声 言创未来 第二十四届西北政法大学主持人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举办http://m.cnwest.com/xian/a/2025/06/09/23132132.html
2025-06-095月29日,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迎来一群特殊的“小客人”——30名来自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在“筑梦山阳・法治启航”研学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大学生活,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启蒙”成长之旅。 图书馆前,学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副书记张军政热情接待来自山阳中学的师生代表,并向他们赠送了学校资深教授、陕西省前社科联主席赵馥洁先生的著作,同时为“小客人”准备了学习用品和精美礼物。山阳中学副校长虞华林向学校回赠了一幅由该校教师精心书写的“法脉薪传”墨宝以示敬意,孩子们也向赵万东老师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以示感激。 “一花一叶,皆寄托着深厚的情感。”赵万东向“小客人”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热情邀请他们报考西北政法大学,“希望能够让研学活动中播撒下的法治理想种子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期待与大家的再次相聚。” 底色鲜红的法治文化之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清晨9点,学校校史馆内传来庄严的宣誓声。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同学们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真切感受到这座“红色学府”的深厚底蕴。随后,大家一起参观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在这个传统法治智慧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对话场域,感受中华法治文明的悠久脉络,思考法治文明的古今嬗变。 “原来图书馆里藏着‘立心书屋’这样的宝藏角落!” 在参观图书馆时,学生们惊叹于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和涵盖古今中外的馆藏书籍,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下心仪的书单。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现代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虚拟演播厅”、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实验室的“痕迹检验设备”、模拟法庭的“现场开庭”、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和智慧教室的先进便捷……更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干货满满的法治“大礼包”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应对?” “网络世界中,须留意哪些法律要点?”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里,大学生法治宣讲团成员化身“法治主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真实案例情景剧,为同学们拆解生活中的法律难题。 最让人期待的当属“大学课堂初体验”!在智慧教室里,刑事法学院杜嘉雯老师以《良法而治 普遍遵守》为题,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法律逻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原来法律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能守护我们的‘武器’!”一名学生在笔记中写道。 跨年龄的成长“双向奔赴” 当日最动人的瞬间,莫过于“成长互助行动”的温馨时刻——学校30位2024级本科生与山阳中学30位同学两两携手,互赠写满美好祝福的明信片,约定未来将共享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成长道路上的疑惑与困惑。 “姐姐,怎么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如何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面对中学生们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灵魂拷问”,学校经济学院2024级学生王馨娜以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例,鼓励弟弟妹妹们“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坚持就会有光”。曾在山阳中学就读的国际法学院辅导员黄思齐,详细介绍了学校“九位一体”资助保障体系,并期望学弟学妹们“培养解决问题的韧性与乐观进取的精神,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我们提前领略了大学生活的魅力,更加坚定了奋斗的目标。”山阳中学的岐勤睿同学感激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并郑重承诺:“会倍加珍惜每寸光阴,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坚韧的毅力奋力拼搏,去叩开通往知识殿堂与广阔世界的大门!”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课、一堂深刻的思政课。”目睹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脸上洋溢的兴奋、笔下记录的感受,虞华林深受感触。他建议双方深化法治教育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探索深度帮扶路径,为更多孩子点燃梦想的火种。 “高校以其深厚的知识底蕴、先进的育人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孩子们点燃追求梦想的火焰,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张军政表示,学校会搭建好长期互助平台,让这份友谊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 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的育人升级 作为连续7年对口帮扶山阳县的“老朋友”,西北政法大学将校园资源转化为“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校史馆里的红色基因传承、课堂中的法律知识学习、大学生朋辈的成长引领,构建起“感知—认知—践行”的立体育人体系。正如山阳中学的周新灵老师感慨:“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大学的样子,更种下了法治与理想的种子,这样的‘扶志扶智’比单纯的物质资助更有温度。” 活动结束时,天平楼广场的合影定格下灿烂的笑脸。中学生们捧着印有校徽的笔记本和纪念册,纷纷写下心愿:“下次再来,我要以大学生的身份打卡!”这场充满收获的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校地思政育人的创新实践,更见证着教育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美丽蜕变。 学校始终把“大思政课”作为“强国建设、西法大何为”战略谋划的重点工作,坚持守正创新,用好“两个课堂”,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阵地,锚定“法治教育+红色文化”特色路径,积极探索跨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同题异构”新范式,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原点新闻】山阳中学“小客人”沉浸式“探秘”西法大 https://yuandian.xiancity.cn/application/fcinformation/mobile/#/ArticleDetail/491012/undefined
2025-06-09《法治周末》记者 卢伟 □张佼 图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为该团队授旗现场。 5月22日,在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暨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开幕式上,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组建的全国首支法治营商环境专项调研团队正式启程,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为期14天的实地调研。该团队由24名专家组成,涵盖5位教授、7位硕博研究生及12位实务专家,该校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王莹莹教授担任团长。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的核心国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其营商环境与法治状况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团队成员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对三国开展系统性应用对策研究,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陕西实践提供智力支撑。 “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学校在中亚法律研究及服务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希望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有效促进学校与中亚国家在法律体系对接、司法实务协作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法治保障。 在活动仪式上,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为团队授旗并宣布出发。他强调,“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致力于为丝路共建国家提供法治智库支持,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学校前期科研成果的现场验证,更是一次深刻洞察国际化营商环境前沿问题的启迪之行。范九利期待通过此次科研实践活动,促进学校与中亚的文化交流,推动中亚营商环境研究走深走实,进一步彰显学校在涉外法治领域的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强动能。 开幕式上,范九利与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校长伊斯兰别克共同为“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中心揭牌。学校倾力打造的宣传片《丝路焕新·法治护航》精彩亮相,全方位展示学校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就。 据悉,2013年以来,西北政法大学持续深化中亚法律合作,先后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后,在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等单位支持下,该校牵头成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2024年3月,该校新增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 【法治周末】西北政法大学派团赴中亚国家调研法治营商环境 http://www.legalweekly.cn/zfdt/2025-06/06/content_9195317.html
2025-06-06让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 刘超 张博玮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高校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着力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使“两个课堂”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协同育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融合多元教学资源。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充分扩展和整合各类思政教育资源,让新时代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更有获得感。一是加强理论资源供给。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党的创新理论激活“大思政课”建设,赋予“两个课堂”更多的“思想含量”和“理论分量”,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引领力。二是加强文化资源供给。文化具有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的重要功能。思政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就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使“两个课堂”共享文化驿站、红色场馆、非遗工坊、优秀作品等各类优质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深厚的文化滋养中形成自信自强、矢志担当的精神风貌。三是加强实践资源供给。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要走出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从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吸收有益营养,引领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弥合知行鸿沟、提升实践能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从新时代伟大变革中挖掘教学资源,通过社会调查、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方式融合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处理好“我们给予的”与“学生想要的”之间的关系,让广大青年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人民的深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热爱。 汇聚多方育人合力。将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需要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一是凝聚校际育人合力。加强校际交流与互动,不断完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设施共用、教师互聘等合作机制,进一步打破校际壁垒,共绘立德树人“同心圆”。二是凝聚家校育人合力。一方面,要筑牢家校共育网络,引导学生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要以优良家风滋养思政教育,通过传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澎湃青春力量。三是凝聚校地育人合力。通过校企共制培养方案、开展育人项目、共建育人基地等方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政校企紧密协作,构建校内外互补、专兼职结合的多元联动育人队伍,为学生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加强同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有关单位的合作,多维度挖掘红色场馆的育人价值,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阵地与空间。 打造思政教育品牌。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教育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从凝练特色、培育精品、打造亮点等方面发力。一是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研究阐释,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生活与学生思想实际,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不同领域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未来技术领域里的思政课”等特色育人活动,构建实践化、可视化、沉浸式的育人场景,打造出更多彰显时代风貌、具有地域特点、体现院校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不断增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实效性。二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健全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机制路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精心设计红色研学项目、推出红色文艺作品、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持续增强红色资源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三是要积极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好、管好、用好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文明素养,推动师生共同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精心制作有意思且有意义的网文、动漫、音频、微视频、微电影等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借助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恰当地呈现出来,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网络思政教育特色品牌,让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不仅出彩出新,还入脑入心。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广、工作环节多,必须统筹兼顾、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树立系统观念,突出育人导向,围绕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活动实施、人员交流等,不断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生动局面。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优化考核评价方式,用创新手段激发高校思政教育活力,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凝聚更多资源和力量。 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高校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使青年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日报】让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6/06/content_908789.html
2025-06-06“我从未想过,理论宣讲也能如此有趣且有温度,这场故事会不仅是故事的分享,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有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感慨。 6月4日,“微光故事会”系列分享活动走进西北政法大学。活动以“聆听榜样故事,感悟道德力量”为主线,通过创新理论宣讲、微光视频展播、榜样故事分享等形式,将文明新风融入高校课堂,为1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特殊的思政课堂。 “道义在肩,心中怒火,无法坐视旁观!今日美好生活,皆因先烈负重前行。”rap歌词伴随着热烈的伴奏响彻活动现场。“乘沣破浪只争朝西”宣讲团成员田伟、单子浈以RAP《197653》拉开活动序幕,让理论宣讲和红色rap梦幻联动,现场学生纷纷跟随节拍挥动手臂。用青春语态诠释红色信仰,让历史故事焕发新活力,这样形式新颖的宣讲在青年学子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当大屏幕播放“中国好人”、陕西省道德模范王排的微光视频时,会场瞬间安静。“我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被嫌疑人一刀扎进了肺部……像类似的事情一次接一次,我的心里渐渐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穿警服,你是被保护者;但穿上这一身警服,你就是保护者。”王排讲述到,自己作为一名民警,身上留下的一道道疤痕,都是守护人民平安的荣誉勋章。从警20余年参与处置百余起案件的他,用朴实话语诠释《用信念点亮从警荣光》的主题,台下师生用持续掌声向这位守护者致敬。 “微光如炬聚焦西安人如何用热爱、感动、梦想与美好点亮城市。”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干部王楠的TED演讲,将普通人的温暖故事娓娓道来。现场视频闪过26年逆风放飞气象气球的“西安好人”曹梅,自建公益图书馆的退休教授刘瑞琦,以及为6万农村孩子播种航天梦的95后工程师王昊,“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76期视频,记录47组人物,全媒体传播超千万次。”王楠介绍到。 随后,微光如炬项目组同步启动大学生短视频共创计划,邀请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一起加入到共创平台,号召同学们利用专业优势,用镜头记录城市文明,共同见证和记录西安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本次活动由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长安区委宣传部、华商报社承办,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协办。据了解,“微光故事会”系列分享活动将持续创新理论宣讲形式,通过微光人物的故事分享讲述,发掘平凡坚守中的不凡价值,将文明之光播撒至基层一线,不断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动力、深化文明风尚。 【华商网】“微光故事会”走进西北政法大学,创新宣讲点亮青春信仰http://ehsb.hspress.net/shtml/hsb/20250605/724459.shtml
2025-06-065月29日,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迎来一群特殊的“小客人”——30名来自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在“筑梦山阳·法治启航”活动中,中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大学生活,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启蒙”成长之旅。 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参观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 图书馆前,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副书记张军政热情接待来自山阳中学的师生代表,并向他们赠送了学校资深教授、陕西省前社科联主席赵馥洁先生的著作,同时为“小客人”准备了学习用品和精美礼物。山阳中学副校长虞华林向学校回赠了一幅由该校教师精心书写的“法脉薪传”墨宝以示敬意,孩子们也向赵万东老师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以示感激。 “原来图书馆里藏着‘立心书屋’这样的宝藏角落!”在参观图书馆时,学生们惊叹于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和涵盖古今中外的馆藏书籍,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下心仪的书单。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现代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虚拟演播厅”、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实验室的“痕迹检验设备”、模拟法庭的“现场开庭”、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和智慧教室的先进便捷……更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参观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世界中,须留意哪些法律要点?”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里,大学生法治宣讲团成员化身“法治主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真实案例情景剧,为同学们拆解生活中的法律难题。 最让人期待的当属“大学课堂初体验”!在智慧教室里,刑事法学院杜嘉雯老师以《良法而治普遍遵守》为题,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法律逻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原来法律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能守护我们的‘武器’!”一名学生在笔记中写道。 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参观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 作为连续7年对口帮扶山阳县的“老朋友”,西北政法大学将校园资源转化为“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校史馆里的红色基因传承、课堂中的法律知识学习、大学生朋辈的成长引领,构建起“感知—认知—践行”的立体育人体系。山阳中学的周新灵老师感慨:“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大学的样子,更种下了法治与理想的种子,这样的‘扶志扶智’比单纯的物质资助更有温度。”(西北政法大学 张佼) 【中国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以“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打造“法治启蒙”成长之旅 http://www.shx.chinanews.com.cn/news/2025/0601/105581.html
2025-06-055月29日,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迎来一群特殊的“小客人”——30名来自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在“筑梦山阳·法治启航”活动中,中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大学生活,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启蒙”成长之旅。 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参观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 图书馆前,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副书记张军政热情接待来自山阳中学的师生代表,并向他们赠送了学校资深教授、陕西省前社科联主席赵馥洁先生的著作,同时为“小客人”准备了学习用品和精美礼物。山阳中学副校长虞华林向学校回赠了一幅由该校教师精心书写的“法脉薪传”墨宝以示敬意,孩子们也向赵万东老师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以示感激。 “原来图书馆里藏着‘立心书屋’这样的宝藏角落!”在参观图书馆时,学生们惊叹于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和涵盖古今中外的馆藏书籍,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下心仪的书单。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现代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虚拟演播厅”、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实验室的“痕迹检验设备”、模拟法庭的“现场开庭”、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和智慧教室的先进便捷……更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参观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世界中,须留意哪些法律要点?”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里,大学生法治宣讲团成员化身“法治主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真实案例情景剧,为同学们拆解生活中的法律难题。 最让人期待的当属“大学课堂初体验”!在智慧教室里,刑事法学院杜嘉雯老师以《良法而治普遍遵守》为题,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法律逻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原来法律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能守护我们的‘武器’!”一名学生在笔记中写道。 商洛市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参观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 作为连续7年对口帮扶山阳县的“老朋友”,西北政法大学将校园资源转化为“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校史馆里的红色基因传承、课堂中的法律知识学习、大学生朋辈的成长引领,构建起“感知—认知—践行”的立体育人体系。山阳中学的周新灵老师感慨:“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大学的样子,更种下了法治与理想的种子,这样的‘扶志扶智’比单纯的物质资助更有温度。” (作者:西北政法大学 张佼) 【光明网】西北政法大学:以“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打造“法治启蒙”成长之旅 https://share.gmw.cn/difang/sn/2025-06/04/content_38069764.htm
2025-06-05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佼 记者 冯丽)5月29日,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迎来一群特殊的“小客人”——30名来自山阳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作为连续7年对口帮扶山阳县的“老朋友”,西北政法大学将校园资源转化为“行走的思政大课堂”,让学生在这次“筑梦山阳・法治启航”研学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大学生活,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启蒙”成长之旅。 上午9点,学校校史馆内传来庄严的宣誓声。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学生们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感受“红色学府”的深厚底蕴。随后,大家一起参观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在这个传统法治智慧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对话场域,感受中华法治文明的悠久脉络,思考法治文明的古今嬗变。 在参观图书馆时,学生们惊叹于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和涵盖古今中外的馆藏书籍,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下心仪的书单。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现代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虚拟演播厅”、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实验室的“痕迹检验设备”……更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世界中,须留意哪些法律要点?”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里,大学生法治宣讲团成员化身“法治主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真实案例情景剧,为同学们拆解生活中的法律难题。 在智慧教室里,刑事法学院教师杜嘉雯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法律逻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日最动人的瞬间,莫过于“成长互助行动”的温馨时刻——学校30位2024级本科生与山阳中学30位同学两两携手,互赠写满美好祝福的明信片,约定未来将共享学习心得,互助解决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怎么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如何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面对中学生们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灵魂拷问”,学校经济学院2024级学生王馨娜以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例,鼓励弟弟妹妹们“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坚持就会有光”。曾在山阳中学就读的国际法学院辅导员黄思齐,详细介绍学校“九位一体”资助保障体系,期望学弟学妹们“培养解决问题的韧性与乐观进取的精神,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活动结束时,天平楼广场的合影定格下师生们灿烂的笑脸。山阳中学教师周新灵感慨地说:“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大学的样子,更种下了法治与理想的种子,这样的‘扶志扶智’比单纯的物质资助更有温度。” “一花一叶,皆寄托着深厚的情感。”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热情邀请“小客人”们报考西北政法大学,“希望这次研学活动中播撒下的法治理想种子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期待与大家再次相聚。” 作者:张佼 冯丽 【中国教育新闻网】山阳中学:让学生沉浸式“探秘”西北政法大学 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505/t20250530_2111351411_wap.html
2025-06-04近日,来自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中国同行共聚西安,围绕“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开展学术交流。 【丝路新周刊】多国专家齐聚西安 共探 “一带一路”沿线营商环境与法律纠纷解决 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614697?1751380899693=
Since 1999, a Philippine military vessel built during World War II has been grounded at the Ren'ai Jiao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says that by doing so, the Philippines gravely violated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hat is the vessel? And why it is there? CGTN reporter Zheng Yibing explains. 【中国国际电视台】我校潘俊武教授接受CGTN采访 解析仁爱礁争端法律实质 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19/Dark-side-of-the-grounded-Philippine-ship-1EkvduLK8j6/p.html
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想引领、优化体系建设、细化帮扶助困、深化育人成效,构建“四化四力”助学护航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为全面提升资助育人实效赋能助力。 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学生颁奖典礼、奖学金答辩会、名师午餐会、资助育人研学活动现场 ——强化思想引领,激励学生自强不息。一是价值引领强信念。充分发挥陕西丰厚红色文化资源和学校红色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定期组织“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资助育人研学活动,组织受助学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红色血脉自觉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二是名师引领强导向。开展“名师午餐会”活动,老师在轻松愉悦的午餐氛围中针对学生的学术问题答疑解惑,分享个人成长阅历和人生经验,在深入的思想碰撞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拨开迷雾,启迪青年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三是榜样引领强目标。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青春榜样说”优秀事迹报告会,汲取奋进力量;连续多年举办“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优秀学生颁奖典礼,宣传和表彰国家、学校和社会奖学金获得者;组织“闪耀西法大”满天星奖学金答辩会,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力和示范力,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西北政法大学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向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家庭邮寄喜报 ——优化体系建设,保障学生有“困”必助。一是优化制度有依据。先后出台或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临时困难补助管理办法》等文件,促进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规范各类奖、助学金评审流程,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二是优化机制有保障。全校上下形成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学工、教务、就业、财务、校友办等部门协同配合的资助育人机制。各部门将资助育人工作深度融入业务工作,将各自教育管理服务优势转化为资助育人效能。三是优化联动有成效。学校坚持开展暑期学生家庭走访活动,走访队伍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家及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耐心解答家长对于学生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困惑;向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家庭寄送喜报,健全家校共育机制。 西北政法大学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细化帮扶助困,做到学生有“需”必应。一是提升政策知晓度。早宣传早资助,保障入学无忧。学校将政策宣传前置,寄送录取通知书时一同寄送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通过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研,结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数据,及时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开展精准帮扶措施,如学费减免、新生补贴等,确保应助尽助。假期开通网络、电话两条政策咨询专线,畅通咨询渠道。入学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办理点,提供暖心服务,助力学生入学不愁,并及时收集国家助学贷款回执,解答生源地贷款相关咨询,提供资助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保驾护航。二是提升活动参与度。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类型活动,例如针对大一学生,积极探索“资助+心理”双重育人模式,开设“心灵力量”“阳光生活”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学校、了解学校生活,鼓励困难学生阳光自信,全面发展。三是提升帮扶贴合度。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例如针对大四学生,注重培养其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目标设计训练营、“简历问诊”团辅活动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困难。 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勤工助学岗位技能培训、劳动教育岗位体验活动、“繁星·赋能计划”学生资助对象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系列项目、“品长安文化”资助育人学习打卡活动 ——深化育人实效,打造学生实践平台。一是设置实训岗位。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及工作需求,在校内探索设立百余个凸显专业技能的勤工助学岗位,将“资助育人”和“实践育人”相融合,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创新培育模式。搭建“勤学堂”“勤分享”等综合能力提升平台,根据勤工助学岗位要求开设技能培训,如办公礼仪、会议摄影技巧等技能培训,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岗位所匹配的技能;开展“平凡的一天”劳动教育岗位体验活动,并召开“勤分享”座谈会,引导学生以劳动为荣,促进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三是打造育人品牌。设立“繁星·赋能计划”学生资助对象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系列项目,开设国画、羽毛球等课程,帮助学生锻炼综合能力;开展“品长安文化”资助育人学习打卡活动,资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访文化古迹、参访博物馆、探寻民俗文化,帮助学生在享受资助政策、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实习编辑:刘晓雯 责任编辑:祝越 审核:刁巧燕) 【陕西省教育厅】西北政法大学推进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https://jyt.shaanxi.gov.cn/index/dsyw/202507/t20250705_3539850.html
7月3日,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李明远到西北政法大学调研。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虞浩桂参加调研。 李明远一行先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校史馆、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人权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心等地,认真听取工作介绍,与相关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科研平台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和统战工作情况。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奋斗目标和重大决策,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李明远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要扎实做好高校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统战成员作用发挥机制建设等工作,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创业热情、创新勇气、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作用,加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理论、民族团结进步法治保障、国际人权话语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更多理论性、创新性成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秦统战】李明远到西北政法大学调研:https://mp.weixin.qq.com/s/waL5yRGhs63Lp0PK0Mjp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