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中国分会主席高铭暄教授

西北政法大学 2008年05月19日

得益于贾宇校长的引荐,第18届国际刑法年会预备会议在我校召开之际,来我校参加会议的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79岁高龄的高铭暄教授应邀接受了学生通讯社专访,我们有幸与高老有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采访当晚,尽管原定于19:30分的讲座因为高老的身体不适推迟了半个小时,但工作人员刚一开门,数百名早已等候在外的同学蜂拥而入,短短几分钟,容纳六百人的报告厅便座无虚席,两旁的走廊上挤满了后来的学生。于是,在深秋夜晚走进这个火爆的场面,结果,不是藉此一窥学界泰斗的盖世光环,不是一撩“世纪学人”的神秘面纱,而是通过一番聆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人为新中国刑法学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漫漫修远路。

见证新中国刑法事业的从无到有,亲历新中国刑事法制建设的历程,伴随着新中国刑法的孕育和发展,一路坎坷走来,两鬓堆雪的高老行举间透着饱经风霜后的深邃于宁和。

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高教授以“新中国刑事立法的发展”为题,回顾了新中国刑法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演变历程。

从屈指可数的几部单行刑法到刑法典的起草孕育;从依靠政策处理案件到有关罪名、刑种、量刑幅度的总结,再从刑法的起草到最后的定稿,25个风雨春秋,38次草拟修订,期间经历了“反右斗争”、“四清运动”、“十年文革”,一次次,起草工作被中断,一次次,修改稿被束之高阁。期间倾注了高老当年全部学识、热情、心血与汗水,仔细汇编和装订成册的草案及意见被作废纸付之一炬。

整个讲座中,高老追思往事,对30年前每一次起草或修订过的法条记忆犹新,每一个让中国法制建设推进的日子历历在目,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回顾不是在简单地历数法条变迁,这分明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步步纪实。时间跨入了1978年,新中国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终于,一代人无数个不眠之夜,呕心沥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此时,高教授是作为自始至终参加刑法起草工作的唯一学者。高教授说,“刑法这口‘宝剑’磨了25年,它的最后一稿通过,让中国法制建设往前迈进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新法典的历史”。老人说得很平静,期间历经磨难的复杂情感或许只有高老自己体味得清。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刑法典条文有限而社会生活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刑法典的修改和补充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假冒专利罪、走私文物、破坏文物等罪名被补充进刑法典。两年后,高老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与诞生》,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法学专著,对我国刑法作了权威性学理解释,详实记述下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从起草到颁行的25年艰辛历程。

不断地修订,不断地完善。

师生们沉浸在刑法典的成长长河中……

讲座结束,已经是22点以后了。考虑到高教授忙碌了一天有身体不适,我们将采访临时改到了前往陕西宾馆的途中。

小车驶过长安校区庄严的天平教学楼,高老感慨道,阔别五年,再次来到西北政法大学,身处美丽的校园,感触颇多。“学校的变化太大了,楼更新了,台阶更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变化明显,校舍、设备,包括我们开会的条件都有很大的提升”。面对眼前的变化,虽然劳累,他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给高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平式的主教学楼昭示着这里是法律的殿堂,校园建筑就蕴含着一种文化,天平象征着公平、正义,表明了我们对法学的无限尊崇,层层阶梯正意味着攀登科学高峰的艰难。”高老一段精辟的阐释后饱含着对我校殷切的希望,“西北政法大学有一支特别能钻研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扎根西北、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令人敬佩。仅刑法学研究方面,学校的科研成果就有目共睹,成绩斐然,同样,在其他很多领域的研究都是很有特色的,作为西北政法同学,如今,你们看着小桥流水,洗着地下温泉,生活在花园式的美丽校园。学校为你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希望你们能够更加珍惜,更加努力。”

我们的谈话很快回到了刚刚闭幕的第18届国际刑法年会预备会议上,“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与西北政法大学在此期间所做的周密安排和周到服务分不开。让与会代表们再一次感受到西北地区所独有的热情和激情。”作为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的主要缔造者,高老长期致力于推动国际刑法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刑法学要走向世界,世界也要了解中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年会是中国刑法学界了解学科前沿的窗口,也是中国刑法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契机,是中国刑法学界展示自我的平台”,而对高老个人来说,正是要“借用这个平台,抓住机会,更多地加强中外交流,促进学术发展和繁荣。”

驱车北行,小车行驶在前往陕西宾馆的路上,透过车窗,让人在情思缅邈的时空交错中沛然生出无限景仰和激情。坐在身旁的高老没有丰词瑰调滔滔宏论,有的只是未加修饰的“心灵独白”,“我很喜欢和学生交流,从他们身上吸取年轻人那种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生活关键是一种心态。虽然年龄已经找不回来了,但是想办法做到年老心不老。心态好,可以保持一个很好的状态。我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至少是小二十岁……”车外流光溢彩,灯火辉煌,车内气氛祥和,谈笑风生。

高老曾说过:“学问乃我之生命,教育乃我之事业”,作为一位国内著名学者、著名的刑法学教育家,学术与教学是高教授更为在意的。谈起他的治学和教育心得,高教授和蔼而淡定。“学无止境嘛,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主要是看一个人的志趣,我立志就是教书搞学问,所以乐此不疲”,他希望我们时刻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谦恭的心态,哪里不足就要设法弥补。“要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做学问不只停留在表面,应该在某一方面深入地钻研进去,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还要随时提醒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多追求物质利益。当然不是不要物质,我们也不是苦行僧,而是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专业思想不可动摇,这样也可以省掉很多的烦恼。”“做学问也好,教书也好,就要有这么一股劲!”“。” 最后高老补充道:“年轻人嘛,还要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做学问。否则将来想做贡献了,身体不行了,也是不行的。”

车至宾馆,记者提出为西北政法大学学子留言,高老欣然接受,挥笔写下“学好法律知识,为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建设服务”。

世风扰扰,名流如林,明星如云,待风流云散,看天下谁堪大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