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和“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颁奖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中国法学会周成奎副会长、司法部司法考试司丁露司长、教育部高教司刘贵芹副司长、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胡建淼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杨一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利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等全国法学界的主要领导和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这一法学界的盛典。
郭捷教授主持司法部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培养:西部的研究与实践》荣获“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一等奖;闫晓君教授的专著《出土文献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冯卓慧教授的专著《夏商周法制史》分别荣获“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郭捷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在颁奖仪式上发言。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和“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曾宪义先生生前为鼓励和嘉奖更多学者投身法学教育研究、推动我国法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于2005年设立的。本届两大奖项共评选出48位获奖者。两大奖项各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另设青年奖10名。一、二、三等奖奖金均分别为3万元、1万元和5千元。至此,我校已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的一等奖,首届获得一等奖的是2007年王健教授的专著《中国近代的法律教育》。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10卷本)首发式和纪念曾宪义先生逝世一周年“曾宪义法学思想研讨会”。王健教授就曾宪义先生的法学教育思想做了发言。
附:
第二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
奖项 |
申报者姓名 |
所在单位 |
成果名称 |
一等奖 |
郭捷 |
西北政法大学 |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培养:西部的研究与实践 |
童之伟 |
华东政法大学 |
中国30年来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 |
|
丁相顺 |
中国人民大学 |
JM还是JD?——中日美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制度比较 |
|
二等奖 |
刘茂林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思考 |
杜志淳 |
华东政法大学 |
考试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
|
王晨光 |
清华大学 |
中国法学教育的结构失调及对策 |
|
李贵连 |
北京大学 |
百年法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史 |
|
米健 |
中国政法大学 |
台港澳法学教育之比较 |
|
王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关于在中国法律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 |
|
三等奖 |
王立民 |
华东政法大学 |
诊所法律教育研究 |
李启成 |
北京大学 |
司法讲习所考论 |
|
侯欣一 |
南开大学 |
复合型法律人才应该如何培养 |
|
韩赤风 |
北京师范大学 |
当代德国法学教育及其启示 |
|
洪浩 |
武汉大学 |
法治理想与精英教育 |
|
王小波 |
山东政法学院 |
拜占廷帝国法学教育探析 |
|
潘剑锋 |
北京大学 |
论司法考试与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的关系 |
|
尹超 |
中国政法大学 |
美国的法律教育我们借鉴些什么 |
|
陈骏业 |
浙江工商大学 |
法律思维能力在法律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定位及其培养:一个比较视角的研究 |
|
刘坤轮 |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法学教育:进步与不平衡 |
第二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
奖项 |
申报者姓名 |
所在单位 |
成果名称 |
一等奖 |
李雪梅 |
中国政法大学 |
碑刻法律史料考 |
钱大群 |
南京大学 |
唐律疏议新注 |
|
闫晓君 |
西北政法大学 |
出土文献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 |
|
二等奖 |
王立民 |
华东政法大学 |
中国的租界与法制现代化 |
魏琼 |
华东政法大学 |
民法的起源:对古代西亚地区民事规范的解读 |
|
李红海 |
华中科技大学 |
普通法的历史解读 |
|
倪正茂 |
上海政法学院 |
比较法学探析 |
|
李交发 |
湘潭大学 |
中国诉讼法史 |
|
邱远猷 |
首都师范大学 |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
|
三等奖 |
李秀清 |
华东政法大学 |
吴经熊在密歇根大学法学院 |
吴佩林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
法律社会学视野下的清代官代书研究 |
|
方新军 |
苏州大学 |
权利概念的历史 |
|
程汉大 |
山东师范大学 |
英国司法制度史 |
|
冯卓慧 |
西北政法大学 |
夏商周法制史 |
|
曾涛 |
中国政法大学 |
近代中国的国际法附会论 |
|
吴海航 |
北京师范大学 |
成吉思汗大札撒探析 |
|
陈晓枫 |
武汉大学 |
由“初衷”而“扭曲”:析中国法律变迁的文化动因 |
|
浦坚 |
北京大学 |
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 |
|
龚汝富 |
江西财经大学 |
明清讼学研究 |
|
青年奖 |
黄东海 |
南昌大学 |
传统中国商业法制的一段秘史: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牙人牙行制度 |
陈颐 |
华东政法大学 |
立法主权与近代国家的建构:以近代早期法国法律为中心 |
|
袁剑 |
德国弗莱堡大学 |
清代西藏终审权问题再研究 |
|
王沛 |
华东政法大学 |
黄老“法”理论源流考 |
|
聂鑫 |
清华大学 |
民国司法院:近代最高司法机关的新范式 |
|
张群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 |
|
高洵 |
华东政法大学 |
隋朝法制与统一秩序研究 |
|
李鼎楚 |
湘潭大学 |
清末宪政语境中“司法独立”的三种认知倾向:以预备立宪期间官员的言论为分析对象 |
|
张卓明 |
华东政法大学 |
英美法对我国30年代法制改革的影响 |
|
黄忠 |
西南政法大学 |
“赔礼道歉”系列研究论文:1、认真对待“赔礼道歉”;2、赔礼道歉的法律化:何以可能及如何实践 |
4月2日下午,我校“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实操工作坊顺利举办。副校长马朝琦、部分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及2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培训。人事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董...【详细】
4月1日下午,我校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泉教授来校作题为《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报告。校领导班子、全校处级干部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