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党群行政

学校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学校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向老党员们送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7月1日,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 “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代表颁发纪念章。 “七一”前,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带领组织部和离退休管理处有关同志走访慰问了老党员王翠芬。郭武军详细了解了王翠芬老师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感谢她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向她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七一”当天,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组织部部长赵全宇带领离退休管理处有关同志走访慰问了老党员孙振中、孟宪凯,为他们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老党员们对学校党委的关心关怀表示由衷感谢,为学校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倍感自豪和振奋,表示将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尽己所能发挥余热,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贡献力量。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严芳 审核:李君)

教学科研

我校举办第二十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

6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法治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全国经济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实务人士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就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法治保障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经济法学院和我校《法律科学》期刊编辑部联合承办,设主旨发言环节和经济法基础理论创新、金融财税法律保障、市场监管法治、网络监管与数字法治等四个分论坛。 我校校长范九利、副校长赵全宇,中国人民大学朱大旗教授,我校《法律科学》编辑部副主编马治选参与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际春教授、徐孟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王晓烨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河山,我校经济法学院强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大旗教授作主旨发言。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教授主持开幕式及主旨发言环节。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人才培养

我校举办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

6月29日,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以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论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薛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带头人韩利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学科带头人曹燕主持。经组委会多次评审,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16位博士从180位博士中脱颖而出并在论坛现场进行论文汇报分享。 论坛邀请《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卫玲,《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兼职副主编孙尚鸿、肖新喜,《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任任红梅,《法学教育研究》副主编余涛,《法学评论》编辑李安安,《人文杂志》编审牛泽东,《法律科学》兼职编辑鲁甜、赵菁等10位核心期刊编辑作为评审嘉宾进行现场打分、点评。 论坛期间,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青年教师赵菁、车东昇分别介绍了“梁肇汉杯”优秀论文奖学金、“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评选情况,并邀请学院教授强力,“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出资人、北京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徐钢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学科建设

我校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学生工作

我校参加第十三届陕西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

6月26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三届陕西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到我校展位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 展会期间,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冀映秋,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等领导莅临我校展位视察指导工作,详细了解我校关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创新成果等工作的优势特色,对我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届教博会为期三天,以“AI赋能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强省建设”为主题,组织开展“四展示两活动”,即教育博览会主题展、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成果展、高校科技成果展、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四大成果展,举办校企对接洽谈活动、高等学校招生咨询活动两大活动;以“四展示两活动”突出展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等发展成就,搭建校企对接和招生服务平台。 我校通过展板、实物、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吸引了广大考生和家长踊跃咨询。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吴亢 审核:燕福民)

校园通讯

担纽带之责 承母校精神 联校友同心——我校举行2025年度校友工作联络员聘任大会

6月25日下午,我校2025年度校友工作联络员聘任大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全宇出席会议并致辞,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及125名受聘联络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大会由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副处长孙璞主持。 赵全宇向受聘联络员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校友工作联络员是连接母校与20余万校友的关键纽带,肩负着凝聚校友力量的重要使命。他对新一届联络员提出三点期望:一要永葆西法大学子勤学务实的本色,在岗位上践行校训精神;二要主动担当“连心桥”角色,畅通校友与母校的沟通渠道;三要勇担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三重职责,以校友情谊为纽带,为母校发展蓄力。他特别强调,联络员要珍惜在校时光,厚植爱校情怀,为未来校友工作筑牢根基。 聘任仪式上,校友总会秘书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宣读聘任决定,赵全宇、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孙学龙等部门负责人共同为125名联络员颁发聘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琳婕作为代表发言,她承诺将以感恩之心、担当之责履行联络职责,为传承母校精神、汇聚校友资源贡献青春力量。 在专题培训环节,孙学龙以《校友——你未来发展最可贵的资源和财富》为题,介绍了我校校友工作体系,阐释了校友联络员岗位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做好校友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此次聘任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夯实了我校校友工作网络,为构建“母校关怀校友、校友反哺母校”的良性互动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125名联络员将以纽带之责,串联起遍布各地的校友力量,共同书写西北政法大学的发展新篇章。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钢  审核:刘霖杰)

服务社会

我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举行“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精神,以高质效检校合作助力检察工作和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6月20日,我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在京举行了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等双方代表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建辉主持。 马朝琦高度赞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始终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职责使命的长期坚守,针对希望双方依托共建基地,推动检校合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纵深发展,提出了三项展望。一是推动资源共享,打通学校与检察平台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实践平台相融合,联合组织实习、实训,建成人才培养高地;二是促进优势互动,探索实务导师与教学科研骨干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科研攻关与实务探索,双向提高检察学研究质效,建成理论研究高地;三是聚力协同攻关,聚焦前沿领域联合研究,共同探索推动涉外刑事检察电子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理论实践结合优质成果,探索实施建成检校合作品牌。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钟达先在致辞时表示,学校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开展检校共建是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检察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检校共建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应探索实现以下四项目标:一是健全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互聘共育新范式,推动“实务殿堂”与“学术高地”的深度碰撞。二是创新联合培养体系,共建核心教学资源库。三是强化学科体系建设,提升检察学术影响力。四是深化理论研究合作,围绕涉外检察、公益诉讼等领域开展课题合作,贯通教研用全链条,打通理论与实务“双向通道”。 活动中,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履职实务、教育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交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公益诉讼检察、信调宣案以及机关团委青年工作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与从检感悟。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证券金融犯罪研究院院长冉巨火,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鹏分别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建设及近来的社会服务成效。双方共同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协议书》,并隆重为检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汪鹏 审核:孙学龙)

荣誉表彰

我校学子在第十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中再创佳绩

近日,第十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决赛在华东政法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外国语学院202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张婧元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我校参赛历史最佳成绩,张婧元同时受聘为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兼职译员。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孟超博士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和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联合主办。本届大赛共吸引了300余家单位的近1500名选手参赛。经过初赛及决赛的激烈角逐,共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9名、参与奖10名。 学院自2015年起开展以法律翻译为特色的MTI教育,秉承“德法兼修”目标,聚焦创新与思辨能力培养,此次斩获一等奖正是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未来,学院将持续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着力培育服务涉外法治建设的高素质法律翻译复合型人才。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孟超 审核:杨华)

交流合作

副校长孙昊亮应邀参加第二届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司法协作“13+2”推进活动

6月26日,第二届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推进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本次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指导,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秘书处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承办。活动主题是“努力让《人民法院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落地见效”。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海南等1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湖南省怀化市和广东省湛江市等2市的法院负责人、法官,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单位负责人,我校、武汉大学、新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的校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司法保障新举措。 我校副校长孙昊亮受邀参会,并和各参会高校领导一同与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秘书处会签了《域外法查明合作框架协议》。我校将以这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契机,充分发挥“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的作用,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3+2”协作法院处理相关涉外案件提供中亚国家法律查明服务,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我校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在专题研讨一《充分发挥司法服务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的职能作用》环节进行了交流发言,并介绍了我校“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的有关情况。 6月27日上午,与会人员还深入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工程、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码头智慧运营中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参观调研,实地了解感受广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成效。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张光 审批:李立)

校园文化

我校举办“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